APP下载

洞悉趋势,融聚未来
——2023年创新仿真题多维分析选登(一)

2023-08-12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能中巴参考答案

【例1】降雨过程是水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时空演变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安全防控具有重要的影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常常伴随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区域的水安全环境。图1为降雨历时和最大3h降雨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城镇化(不透水面率)的响应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图1

15.图中反映太湖平原城市地区洪涝风险较高的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C.短历时降雨强度增大

D.降水历时缩短但降雨量快速上升

16.高城镇化水平地区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 )

A.大气洁净,凝结核增多

B.城镇化工厂和家庭排放大量粒状废气,凝结核减少

C.地表粗糙度增加,加强风速,促进对流运动

D.不透水面取代植被面,城市热岛促进对流运动

15.【参考答案】C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太湖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均使得当地洪涝风险较高,但图中未反映,A,B错误;太湖平原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从图中可看出,城镇化对降雨历时和最大3h降雨量的影响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其中最大3h降雨量响应趋势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说明降雨历时增长的同时降雨量增大,总体表现为短历时降雨强度增大,加剧城市地区的洪涝风险,C项正确;降雨历时总体有所增长,D项错误。

16.【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由图可知,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的降水特点为短历时降水强度大。高城镇化水平地区工厂和家庭排放大量粒状废气,使凝结核增多,从而降水增多,A,B项错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高楼耸立,地表粗糙度增加,减缓风速,C项错误;不透水面取代植被面,使城镇下垫面的热量传输发生变化,加强城市热岛效应,对流运动加强,从而导致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短历时降雨强度增大,D项正确。

【创新点分析】本题的素材来源于期刊《湖泊科学》于志慧、刘鹏飞等的学术论文《太湖平原高度城镇化下降雨特征时空变化研究》,依据学术论文创设生活情景,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城镇化的基础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既贴近学生生活,又体现地理知识的运用。

【押题目标分析】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切入方式呈现出“小切口,深分析”的发展趋势,如本题的“小切口”主要考查水循环中的降水和径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深分析”,即剖析地理事象间的内在联系,如本题考查降水、洪涝灾害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小切口、深分析”实现“大主题”,即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点拨】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黄云枝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学】

【例2】工业智能化使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入不再是后发地区实现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如图为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工业机器人投入(图2)和工业产业转移示意图(图3)。据此完成14~16题。

图2 图3

14.工业智能化快速发展,有利于前往南部沿海城市求职的农民工

( )

①融入沿海城市

②提高劳动素质

③获得更高收入

④送子女入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2008—2009年,两个地区工业机器人投入对数值出现低谷是因为

( )

A.国家政策调整

B.全球性金融危机

C.西方技术封锁

D.机器人价格上涨

16.2013年南部沿海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的变化,说明产业布局对

( )

A.交通通达度要求增强

B.协作条件的要求提高

C.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D.环境保护的要求增强

14.【参考答案】C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工业智能化快速发展使就业机会减少,不利于求职农民工融入城市和送子女入学,①④错误;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促使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②③正确,A,B,D项错误,C项正确。

15.【参考答案】B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大量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降,甚至倒闭,企业为了生存,纷纷停工、停产、裁员,减少资金、设备投入,导致两个地区工业机器人投入对数值在2008—2009年间出现低谷,A,C,D项错误,B项正确。

16.【参考答案】C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013年以后,南部沿海地区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转变为正值,意味着南部沿海地区开始稳定地吸引产业转入。说明在工业智能化时代,低成本劳动力已不再是吸引工业产业转入的决定性优势,劳动力素质(科技)在工业产业转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B,D项错误,C项正确。

【创新点分析】本组试题在情境与设问方面进行了创新。情境材料中工业智能化使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入不再是后发地区实现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与后发地区产业发展需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常规认知不符,鼓励考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大胆质疑,合理假设,严密推理,形成科学的结论。第14小题,侧重于引导学生把科技发展与运用对劳动力需求、转移的影响进行整合梳理,渗透综合思维素养。第15小题,聚焦2008—2009年特殊时间节点,引导学生深化对时空尺度的认识,从而理解地理事物在特殊时间尺度下会呈现出与常规相异的地理现象。第16小题,只提示了2013年产业转移程度的相对变化而未明确说明产业转移为净迁入,需要学生现场透析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正负值的深层真实含义,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概念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点拨】14题,易错点主要有两个点:一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误将求职当做成功入职,导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二是忽略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动态变化,没有认识到工业智能化快速发展使工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素质要求提高。这种变化,使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求职成功率下降,失业农民工增加,不利于农民工融入沿海城市和送子女入学。在平常学习过程中,一是要厘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二是要用整体与发展眼光看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动态变化。15题,易错点主要有两个点:一是未从图中提取出“南部沿海地区高于西南地区、整体呈现波动上升和短时间出现低谷”等有效信息;二是不了解国家政策、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动态。16题,易错点主要是未能通过图中隐匿几个特殊时间段,正确解读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的含义。在平常学习中,学生需要加强学习学术实践情境训练,提升现场快速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谭明鄂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例3】林分密度影响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图4示意广西凭祥市青山实验场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据此完成8~10题。

图4

8.不同密度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趋势呈现

( )

A.波动变化的“W”字形

B.波动变化的“M”字形

C.先增后减的“Λ”字形

D.先减后增的“V”字形

9.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对不同林分密度响应敏感最强的是

( )

A.草本地上 B.草本地下

C.灌木地上 D.灌木地下

10.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增大对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带来的影响是

( )

A.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多

B.表层土壤有效磷增多

C.表层土壤淋溶性减弱

D.表层土壤凋落物减少

8.【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由图可知,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为图中灌木地上与灌木地下生物量之和,其变化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V”字形,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

【创新点分析】本题最大的创新点是引入“林分密度”的概念,“林分密度”以数据表示,且设问又是关于数据的考查(生物总量),看似简单的试题,却给解题带来了不少干扰。

【关键点拨】本题关键是读图识图和数据分析,要把图中“林分密度”的数值650,1 100,1 250,1 650看作某一地理要素的描述,不可用于计算。

9.【参考答案】A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杉木人工林林下的草本地上、草本地下、灌木地上、灌木地下的不同密度植被生物量差异最大的是草本地上,说明草本地上植物生物量对不同林分密度响应的敏感性最强,B,C,D项错误,A项正确。故选A项。

10.【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增大,植被减少,掉落地表的枯枝落叶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减少,A项错误,D项正确;间伐强度增大,林间光照增多,光合作用增强,表层土壤有效磷被植物大量吸收而减少,B项错误;间伐强度增大,植被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表层土壤淋溶性增强,C项错误。故选D项。

【创新点分析】本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小切口”的动态思维考查,考查杉木人工林减少对土壤这个单一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

【押题目标分析】土壤章节是新教材新增的章节内容,也是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2022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的第9题就考查了土壤的剖面图,与本题共同涉及的地理要素有:淋溶(层)、枯枝落叶等。

【知识归纳】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是绿色植物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还给土壤。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直接关系:一般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淋溶作用越强;湿润区淋溶作用强,干旱半干旱区淋溶作用弱;海拔较高的区域(排水条件好)淋溶作用强,低洼区域(排水条件差)淋溶作用弱。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林伟伟 山东省蓬莱第二中学】

【例4】滇西南贫困地区属于我国典型的“少、边、穷”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使农民居住地相对集中,居民就业结构也发生变化(如图5)。据此完成6~8题。

图5

6.易地扶贫搬迁使农民的居住地相对集中,仍务农的居民

( )

A.主要种植粮食作物

B.自耕地单产量增加

C.重点发展渔业养殖

D.平均生产距离增加

7.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价值,可采取

( )

①资金帮扶,发展规模种养

②就地加工,生产多种产品

③绿色种养,培育特色产品

④多种经营,降低市场风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旅游扶贫有“农业+”“生活+”“生态+”等形式,属于“生态+”的是

( )

A.乡村客栈

B.果蔬采摘

C.油菜花海

D.皮艇漂流

6.【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区域的影响。易地扶贫搬迁使农民的居住地相对集中,其居住地距离原耕地距离变远,所以仍然务农的居民平均生产距离增加,D项正确;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因粮食作物种植单位面积产值较低,所以农业生产会向多种经营发展,A,C项错误;易地扶贫搬迁不影响耕地单产量变化,B项错误。故选D项。

【创新点分析】本题结合学科内容,选取反映新时代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所采用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作为素材,引导考生理解我国消除贫困、拒绝返贫的重大意义,强化对考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设问中强调“仍务农的居民”,用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范式。通过居住地集中给农民生产带来的不便这一事实情况,让考生的关注点从“认知社会现象”逐渐转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解题”转向“做人做事”的素养提升。

7.【参考答案】B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帮助农民开展农产品就地加工,生产多种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优良品种,开发特色农产品,培育优势品牌,可以提高农产品价值,②③正确;通过资金帮扶,发展规模种养,多种经营,降低市场风险,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不能提高农产品价值,①④错误。故选B项。

【易错警示】解答本题时,考生易将“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价值”理解为“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生产的收入”。理解上的错误或导致考生将“①资金帮扶,发展规模种养”列为正确选项。

8.【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旅游扶贫中“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的旅游项目,如采摘、种植、观赏等田园体验,B,C项错误;“生活+”是以家庭为单位,在住宅基础上发展的旅游项目,如乡村客栈、农家乐、民宿等,A项错误;“生态+”是依托乡村自然特色开展的旅游项目,如水上皮艇漂流、竹林漫步等,D项正确。故选D项。

【知识拓展】乡村旅游的六大农民收入途径:

(1)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将闲置的土地由旅游项目开发业主充分利用起来取得租金收入;

(2)资产股权收入,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旅游项目获得的股权收入;

(3)务工收入,旅游开发后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4)农副产品收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可发展成为旅游商品;

(5)特色工艺品收入,部分有特殊技能的农户可通过制作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如竹编、根雕等特色旅游商品增收;

(6)开办农家乐收入,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服务实现增收。

【押题目标分析】本组试题的设计和2021年全国乙卷文科综合4~6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组试题均是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背景,选取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成绩为案例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例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中巴经济走廊沟通中国与巴基斯坦,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巴基斯坦将中巴经济走廊看作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巴基斯坦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而电力短缺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图6示意巴基斯坦部分区域图。

图6

(1)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三个角度说明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6分)

(2)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开展多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升级巴基斯坦铁路系统而没有大力建设高速公路,简述其原因。(6分)

(3)为缓解电力短缺现象,巴基斯坦修建了大量火电站。试从火电站运营角度分析如何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设施联通:加强中巴经济走廊的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2分)贸易畅通:推动资源开发、产业转移合作、加强商贸往来;(2分)资金融通:依托中巴金融机构合作筹集资金,加大我国企业对巴投资。(2分)

(2)从我国新疆至瓜德尔港运输距离较长;中巴经济走廊货物运输需求量大,农矿产品多;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输效率高;高速公路运量小,运输成本高,而且耗时长,相比之下,铁路更具成本优势。(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加大技术投入,在发电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2分)完善废弃物处理措施,实现废弃物达标排放。(2分)

【全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设施联通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对其产业发展的保障方面回答;贸易畅通可从中巴两国资源开发、经济贸易、产业转移等方面回答;资金融通主要从中国企业对巴基斯坦的投资方面回答。

(2)原因可从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区域运输需求特点分析。由图可知,巴基斯坦南北运输距离长,长距离运输需求状况下,铁路运输效率高,运费相对较低。

(3)减轻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从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各环节的清洁生产分析作答。

【创新点分析】本题以中巴经济走廊为背景材料。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初衷是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由于交通不便、资金和基础设施缺乏等原因,巴基斯坦的地缘优势始终未能充分发挥并转化为经济、政治效益。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将巴基斯坦打造为地区经贸中心和重要贸易中转站,帮助巴基斯坦完成“2025远景规划”。此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知识拓展】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

中巴经济走廊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贯通巴基斯坦全境,处在东亚、南亚、中亚和中东的交会区域。作为其终点的瓜德尔港位于被称为“世界油阀”的霍尔木兹海峡的湾口处,是通往波斯湾和印度洋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东亚地区与欧洲、非洲海上往来航道的重要中转港。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项目主要包括能源、公路铁路网、光纤项目和瓜德尔港的建设,走廊的建成有利于中国打通西南国际通道,并进一步构建印度洋战略,实现海陆并举。

具体来说,中巴经济走廊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1.拓展运输新通道,保障能源安全;

2.促进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

3.维护我国西部稳定,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时圣彦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全能中巴参考答案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你偷走了我的心
——中巴建交七十周年主题推广曲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中巴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