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向阳而长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探索
2023-08-12安文丽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校长
安文丽 |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校长
许建华 |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副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儿童作为美丽中国的享用者、参与者,如何培育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使之成为美丽中国的实践者、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当下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坚定了学校绿色教育方向,促进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理性思考,探索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校本路径。
指向儿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校环境建设
作为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着力建设泛在的生态文明学习环境,校园里处处见绿,时时讲绿,人人尚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儿童形成生态自觉。
建立环保科技馆。2015年,为配合校本课程《绿色视野》的教学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拓展性活动,学校建成了绿色视野环保科技馆。环保科技馆主题鲜明,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有机融为一体。让教与学的活动融入真实的环境之中,从而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儿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环保科技馆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绿色视野》教学的专用教室,孩子们人手一张学习卡,实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在馆内边看边学,通过视、听、互动等多媒体辅助学习。他们在馆里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实验验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学校还借助环保科技馆这一平台,联系、组织学生家庭、社区居民一起开展生态文明活动,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建成自然生态园。2016年暑假,位于清溪园校区的自然生态园建成,这里是学校里的“百草园”。竹篱笆做成的围栏上爬满蔷薇花,石子铺成的弯曲小径清新怡人。枇杷树、梨树、石榴树形成一片片绿荫。一垄一垄的田地栽种着红薯、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四季花开,四季有果。这里不仅有自然生态风景,更有让孩子们着迷的课程。除了学校教师授课外,学校定期邀请“虫子先生”朱赢椿老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授课。上课时,孩子们围坐在朱老师身边探寻虫子的世界,各种可爱的小昆虫吸引了一片“小粉丝”。
打造生态小农场。学校发挥屋顶的空间优势打造独特的生态小农场,引领学生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参与自然探索,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关注所有生命呈现的形式,最终达成知行合一。学生们给植物做名片,给植物除草、施肥、浇水,写观察日记,画一画他们开花结果的样子,和小伙伴一起摘取劳动的果实,品尝丰收的喜悦。一系列活动让城市社区的孩子亲近泥土、亲近自然,了解万物生长规律,培育开朗明亮的人格情怀,成就心洁慧明的阳光儿童。
此外,学校还建成了24小时无人值守的图书自助借阅系统,通过自助借阅漂流柜、班级自助借阅系统,学生可随时、随地借阅图书。学校图书馆、图书漂流柜和各班级分馆均装备了生态文明主题图书,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求。
涵育儿童生态文明素养的教学探索
课堂是培育儿童生态文明素养的主阵地,学校致力于打造绿色课堂,采用“一主三核”的架构方式,“一主”指的是聚焦儿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三核”指的是学科渗透、学科融合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一主三核”帮助儿童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指向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渗透。我们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劳动、综合实践等丰富的国家课程中发掘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找到对接点、共生处,在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比如在语文课《鸟的天堂》中引导孩子爱护身边的小动物,为小动物们搭窝垒巢;在美术课《漂亮的包装纸》中和孩子一起探讨怎样合理设计商品包装,拒绝过度包装;在道德与法治课《低碳生活每一天》中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指向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融合。打破学科边界,以学科融合的方式设计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设立真实的学习情境和驱动性任务,实现学科知识融合、学习方式迁移、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场域贯通、学习经验联动、学科评价互补。例如,在语文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中,师生围绕梧桐叶的生长与价值开展学科融合学习活动,实现与美术、信息、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将国家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与课程以外大量的诗文、环保知识、科学百科知识相融合,涵育了儿童的生态文明素养。
跨学科生态文明主题学习。学校聚焦儿童生态文明素养,从语文、数学、美术等不同国家课程中梳理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内容,提炼出地球、海洋、天气、生物多样性、水、声音、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绿镜头绿能量、环保节日10个跨学科生态文明学习主题,并为每一个学习主题设计1—6年级学生持续进阶的学习项目。例如以水为主题,学校按年级设计了“认识生活中的水”“自来水是怎么来的”“一个人一天的用水量与节水小妙招”“探秘身边的水污染”“长江大保护”“认识水资源的不平衡”6个学习项目,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学会节约用水,逐步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为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真实开展,学校编写了校本课程《绿色视野》,每年级一册。每册均围绕10个跨学科生态文明学习主题设计,每个学习主题分为准备课程、主体课程、展示课程三个部分。每个主题根据主题属性用3—10个课时完成(包括校外的生态研学课时),六个年级螺旋上升,持续进阶。准备课程包括社区走访、小实验、小调查、小观察、与身边人对话等;主体课程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对话交流、实验验证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展示课程展示学生主题学习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将《绿色视野》排进课表,每周一节。《绿色视野》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课堂,由专任教师任教;学生课堂,让学生登上讲台,围绕《绿色视野》的准备课程、主体课程、展示课程进行交流分享;家长课堂,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从更高的专业层面激起儿童探究环保的欲望,与儿童共同学习;专家课堂,学校邀请环保专业人员带领孩子们探究身边的环保问题,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塑造儿童生态文明素养的主题活动
学校在江苏省课程基地及学校文化项目建设推动下,开展了持续的校本化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塑造儿童的生态文明素养。
举办小绿娃生态节。学校结合国家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儿童的认知能力,每年举办一次“小绿娃生态节”,每年一个主题。如“智慧城市、绿色未来”“诗画环保、绿润童心”等,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态节活动中培养了对环境保护的热爱,提升了环境保护的能力,厚植了环境保护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生态文明素养。
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作为“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基地”,学校定期与环保部门联合举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采集江水、土壤和空气,制作生态标本,见证“长江大保护”的效果。学校长江大保护小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许多校园布置了长江大保护成果展示区;学生来到长江边调查江边垃圾的种类与由来,捡拾垃圾并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和长江沿线的学校师生一起唱响《长江之歌》,一起分享长江大保护的美丽成果……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学校从2017年启动光盘行动,开展绿色节能班级评选。六年来,全校少产生了107吨厨余垃圾。全校师生午餐产生的93吨厨余垃圾,全部利用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仅此两项,约少向蓝天排放二氧化碳45吨。同时,学校采取家校联动,鼓励学生带动家庭成员、社区居民一起开展垃圾分类,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
开设“绿色行动”系列社团。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每学期开设的社团均超过100个,其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社团就有20多个,每学期有超过3000人次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学校开设了“亲近自然”“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绿色阅读吧”五个主题的“绿色行动”社团,孩子们在生态文明社团里学习环保知识、锻炼环保技能、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成为凤凰园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
开展国际研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在芬兰、新加坡、美国、英国有四所友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国际研学的重要内容。在芬兰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与当地小伙伴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探秘芬兰森林里的环境教育;在英国的研学实践中,与友好学校的伙伴一起创作环保画、设计环保袋,走访环境教育基地;在接待新加坡研学团队的过程中,与他们分享虫子课堂,在校园环保科技馆中互动游戏;在美国研学活动中,和友好学校的师生一起开展废物创意课堂学习……
举办社会宣传展示活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注重打开视野、场域联动。学校经常联合各级环保宣教中心、街道、环保公益组织等开展表演、宣传、体验等丰富的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了夫子庙生态文明教育快闪、南京·新北环保小局长、地铁生物多样性表演等20多场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楼道长争创活动,号召学生带领家长一起做好楼道的卫生、垃圾分类等工作,并由楼道走向小区、所在的社区。
近日,学校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举办了为期7天的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展示周,通过生态文明主题讲座、主题展览、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推广生态文明教育思想,彰显全国绿色学校的责任担当。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素养的育人理念和操作路径,通过生态文化环境的打造、教育科研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以及生态文明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儿童掌握生态文明知识、习得环境保护技能、提升生态文明情感,涵育儿童生态文明素养,实现儿童健康、可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