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生活世界的生态文明教育

2023-08-12范含信上海市崇明区裕安中学

教育家 2023年31期
关键词:长兴岛柑橘森林

范含信 | 上海市崇明区裕安中学

从工业文明迈入生态文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倡生态文明理念,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二十七次决议将我国首倡的“生态文明”写入文件,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这一愿景需要培育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现代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是未来公民必备的价值取向。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课程教材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要求。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生物学正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生态文明教育写入课程理念,指出“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并把这一理念具象为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由此可见,现代公民需要补齐生态文明教育的短板,社会和学校均负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属性之一就是“引领学生认识人类地球家园”,体现“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的育人价值。这里所说的“生活”既可以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也可以是学生亲历的生活经验。生态文明教育宜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起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以上海市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这一重大社会生产活动为背景,选择长兴岛柑橘产业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突破口。长兴岛是上海市柑橘生产基地,被誉为橘岛,有许多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柑橘品种。柑橘是亚热带水果,冬季易受低温冻害,一般陆地分布的最北界限是北纬28度左右,但长兴岛的柑橘却向北推进了3个纬度左右,达到了北纬31度30分,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了相关的社会考察活动,带领同学们登上长兴岛,走进橘园,采访橘农。在这里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很多柑橘品种,还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柑橘的生活习性,并且自主生成了“为什么长兴岛可以发展柑橘产业,崇明岛不可以发展柑橘产业”的质疑。

笔者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此实施探究。随着活动不断展开,同学们把探究方向聚焦在崇明岛、长兴岛两岛气候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原因的对比分析上。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长兴岛1月份、2月份平均气温为4.55℃和7.57℃,比相邻的崇明岛分别高出1.66℃和1.53℃,柑橘可以在长兴岛安全越冬,而不受冻害。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长兴岛面积较小,四面环水,受海洋的影响比较大,气候具有海洋性。反观崇明岛,面积较大,西部深入内陆,受海洋的影响要小于长兴岛,冬季气温更低,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柑橘。

长兴岛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当地经济。这次生态文明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的辩证思维。

走进森林,促进学生对生态功能的认识

森林具有“地球之肺”的美誉,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森林覆盖率得以改善,身边的森林就是最好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笔者组织同学们利用互联网、图书报刊等收集文献资料,开展森林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辩论活动。在辩论中,正方认为应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进一步优化崇明生态环境。反方认为崇明地区自然环境良好,无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且森林会减弱风速,导致“闷热”,甚至还有火灾隐患。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笔者启发大家用地理调查数据进行论证。同学们经过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上海市崇明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考察地点。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中北部,总面积3.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树不仅是公园的母树,也是公园的象征和标志。怎样让学生直观感受森林的生态功能呢?笔者从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噪声、调节气候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考察探究,从而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森林的生态功能。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考察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学在森林中随机选取10m×10m的样方,调查样方里的植物种类,最后进行汇总分析。其次,引导学生考察森林对光照和噪声的影响,在森林内和森林外部开阔地带分别选择5个采样点,使用光度计和手机软件,测量两者的光照强度和噪声水平。最后,引导他们考察森林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森林内部和外部开阔地带分别选择5个采样点,测量温度和湿度,并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森林对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

这次生态文明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习到如何科学判断森林生态功能的方法和技能,树立了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价值观念。

关心气候,关心人类的未来

在众多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中,气象气候内容丰富,极具价值。气候关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生活中有很多与此相关的有趣现象,但同学们司空见惯,并没有把气候资源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转化成自己的生态价值观。因此,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养成关注生存环境的良好习惯。

地理人都知道旗形树是特定气候环境下的一种景观。旗形树的树冠一边大一边小,像极了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故名旗形树。旗形树的形成是由于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因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导致向风面不长枝条或者枝条生长发育不良;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虽然能生长枝条,但也比正常树木的枝条少很多,最终长成了像旗帜一样的树冠。

在上海市崇明岛东北端新围垦出来的滩涂上,位于1998年大堤和1992年大堤之间的水杉树就长成了旗形树。在地理考察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熟悉却奇怪的现象,启发同学们思考形成原因。同学们经过讨论,拟定初步调查方案和实验方案,分头进行考察和实验。

同学们利用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1998年大堤和1992年大堤之间的地区,由于距海近,植物稀少,地面对风力的减弱作用不明显,常年平均风力可达4级左右,常年最大瞬时风力平均值9.8米每秒。春夏季节水杉树生长旺盛,在夏季风的影响下,水杉树东侧迎风面的芽体因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折断,水分过度蒸发,向风面不长枝条或者枝条生长发育不良,形成了旗形树的形状。进一步考察发现,从沿海大堤向内陆推进,由于地面防护林、构筑物、聚落等事物降低了风速,旗形树现象越来越不明显。

有的同学还设置了小实验,他们选择枝叶柔软的绿萝,把绿萝放在离空调一定距离的地方,打开空调,每天记录绿萝的变化情况。几天之后,这盆绿萝的迎风面枯萎死亡,而背风面基本完好,变成了一株“旗形绿萝”。这次生态文明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家乡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引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以上三个生态文明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涉及经济、环境、气候与植被等方面,都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问题、真实现象,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真实体验。从认识家乡开始,进而全面认识人类地球家园,让学生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猜你喜欢

长兴岛柑橘森林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