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气候对话重启

2023-08-12江玮徐沛宇

财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克里甲烷气候变化

江玮 徐沛宇

2023年7月1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北京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会面。图/视觉中国

中美之间的气候对话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7月2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约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

克里举行视频会谈,围绕加强中美气候变化对话交流、合作推进全球气候多边进程等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密切沟通。

大约一周之前,克里刚刚结束了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通过这次访问,中美之间停滞了近一年的气候对话得以重启。

7月19日晚,克里在结束访华行程前表示,中美双方已经同意在未来几周继续就气候问题展开对话。“我们已经确定了下次会谈的时间,甚至是下下次会谈的时间。”他说。

对于接下来的会谈内容,克里透露双方将主要讨论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部门的份额,减少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将在2025年提交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方案内容等。

在7月16日至19日的访华行程中,克里与解振华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流。除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和中央外办主任王毅的会谈,克里在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饭店的一间会议室里与解振华就气候变化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生态环境部7月20日称,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意见。会谈期间,双方介绍了各自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进展,并围绕能源转型、全球绿色产业供应链、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动合作的机制化务实化等议题深入交流,表示愿继续共同努力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

克里在离开北京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用“坦诚”来形容这些对话。这是克里自2021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以来第三次访华,他也成为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之后在一个月内到访的第三位美国高级官员。

据新华社报道,7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克里时表示,中美同为世界重要国家,两国加强合作不仅惠及彼此,也让全世界从中受益。李强指出,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任务艰巨,需要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加强协调、凝聚共识、抓紧行动,最大程度形成应对气变的合力。

需要更多时间解决分歧

在克里结束访华之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于7月20日和21日联合举办“2023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下称“二轨对话”)。

7月21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出席二轨对话时表示,克里访华期间,双方就两国气候变化的目标、政策、进展进行了非常坦诚的交流,包括如何推动双方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以及推动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

李高表示,他作为中方团队多边议题的牵头人,就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等COP28涉及的问题与美方深入交换了意见,识别出一些共识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气候问题是中美关系的试金石。气候和经贸问题有很大区别,如果你愿意担负更高的成本,经贸也许可以脱钩,然而应对气候变化是无法脱钩的。”绿色和平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对《财经》记者表示。

克里在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在一系列领域取得了共识,比如继续就应对气候危机进行双边接触、同意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为这是事关生存的全球性威胁、展开合作以确保今年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积极成果等。

综合各方发布的信息,克里向中方提及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大致分为三大类:电力行业脱碳、减少甲烷排放以及减少森林砍伐。

减少森林砍伐的议题中美几乎没有分歧,中国多年来都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等多种增加森林面积的政策。另外两个议题双方则还需要继续磋商。

克里在7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中国如何进一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以及将包括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减排这两方面,双方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讨论。

煤炭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化石能源,控煤降煤是全世界减排二氧化碳的重点。煤电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其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而美国则尚未建立全国碳市场。

甲烷是仅次于的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关于甲烷的讨论超过了以往的气候大会。

在COP26上,美欧共同发起“甲烷减排承诺”,中国没有加入这一承诺。不过中国和美国同期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该宣言称:“两国特别认识到,甲烷排放对于升温的显著影响,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郑颖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甲烷减排起步较晚,当前的重点工作还是摸清家底,而非作出确定的减排指标承诺,而且甲烷减排可能将影响我国农业及天然气等行业的发展。目前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基于经济、社会、民生的实际情况,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第28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将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目前距离大会开幕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中美双方将在有限的时间里密集展开工作,继续谈判。

中美在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还宣布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定期举行会议以应对气候危机并推动多边进程。

然而自联合宣言发布以来,工作组还未举行过正式会谈,中美之间的气候变化商谈就因2022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而取消。克里此行正是为了重启已经停滞近一年的中美气候对话。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明确达成一致,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解决。”克里说。克里此行希望取得新的突破,但他在结束行程时没有宣布达成任何新的协议。

对于双方为何未能发表一份联合声明作为访问成果,克里表示,这是因为双方还未找到清晰的路径。2021年4月,在克里作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首次访问中国时,双方在会谈结束后曾发表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李硕表示,考虑到中美关系的现状,此次克里访华期间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并不让人意外,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几天的商谈没有意义,克里访华的重要性不能低估。在他看来,克里此行的意义在于中美双方重新启动气候对话,对实质性的问题交换意见,并明确了共同愿景,即在接下来的会谈中争取达成一份双方认可的工作成果。

中方呼吁消除合作障碍

在克里访华之前,世界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周。从北美到亚洲,多地连续多日气温超过40摄氏度。当克里抵达北京时,这座城市正在经历高温炙烤。

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再次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对于解决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中美之间的协作曾推动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历史性的《巴黎协定》。

“中美在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为促成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和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对《财经》记者表示。她也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和第六次评估报告工作组的作者之一。

克里表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赢得这场气候战役,没有哪个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单枪匹马实现转型,这需要私营部门、慈善机构、政府等各方的团结合作。

曾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保尔森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亨利·保尔森在“二轨对话”上表示,中美在气候问题上有多种合作空间,比如,“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目前占全球的28%,如不加以控制,它们的碳排放量到2050年将高达65%,比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增速还快。中美可以合作制定出适合第三方国家的更合理的标准,促进全球的绿色发展。

中國已经做出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月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克里访华期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7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做主。习近平还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克里在发布会上赞赏了中国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的努力。他提到,中国部署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建设新的煤电厂,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对煤炭的依赖,更快实现能源转型。克里坦言,煤炭是他与中方进行的讨论中最具挑战性的话题,此外还有如何将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减排努力。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

陈迎指出,能源转型是气候治理的重中之重,煤炭则是能源转型中最突出的问题。虽然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速度很快,但去煤需要一个过程,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同样在经历能源转型的美国目前仍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太阳能板加征30%的保护性关税。这项关税原本在2022年2月到期,但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批准将这一做法延长四年。

2022年8月生效的通胀削减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气候立法,其中提供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均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完成大部分生产或加工为条件,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李高表示,中方在与克里的会谈中呼吁为双方的合作消除障碍。他表示,需要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不是搞脱钩断链、去风险,否则下一个十年很难实现过去十年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效。

“过去十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成本,为全球作出很大贡献。”李高说。他表示,这得益于一个好的全球环境,即全球化的进程和资本、技术、产品合作的自由流动,希望这样的良好势头能够在下一个十年进一步保持。

据李高介绍,COP28期间将在“中国角”组织举办系列活动,通过气候投融资等主题边会分享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成效。届时还将设置“可再生能源”主题日,邀请中国大型头部新能源企业分享中国在太阳能、风电、氢储方面的经验。希望美国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这次主题活动,就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合作交流。

在陈迎看来,应对气候变化表面是环境问题,但背后带有经济和科技的含义,而中美在这些领域的矛盾,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克里在发布会上说,中方在会谈中向他表达了对相关产品销售的担忧,他将把这些关切转达给拜登政府。他表示中美之间存在的一些限制并非他作为气候特使所在的轨道能解决,但之前到访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国务卿布林肯正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气候轨道也将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美国气候政策的变与不变

尽管拜登政府在气候问题上比较积极,但从美国的政治形势来看,美国的气候政策仍有可能发生变化。

一位不具名的气候专家对《财经》记者说,美国国内有一些人士,尤其是来自共和党的人士,认为气候问题是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阴谋,美国应该继续利用国内的油气资源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因此,每当美国执政党发生更替时,气候战略就会发生变化。这已经是美国特色了。

不过,美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毫不松懈。美国本届政府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2022》(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下称IRA)是美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气候法案。该法案不受政党轮替的影响,将在未来十年大力推动美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建设。

该法案计划在未来十年下发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能源安全。以光伏制造端为例,IRA对光伏生产的全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背板、逆变器等各环节均有补贴,例如,对组件补贴7美分/瓦,电池4美分/瓦,硅片12美元/平方米,多晶硅料3美元/公斤。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测算,IRA对美国太阳能全产业链的补贴理论上可达到17美分/瓦。这个金额基本接近于中国目前的实际生产成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上述二轨对话上表示,在碳减排科技创新领域,中美有合作空间。但是IRA对国外的产业链设置了明显的限制。该法案带来了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深化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不过,IRA在美国国内仍面临挑战。近日,美国共和党在众议院单方面通过了《限制、节约和增长法案2023》,允许债务上限提高1.5万亿美元,或者暂停债务上限至2024年3月;同时,联邦政府必须在10年内减少开支4.5万亿美元,其中节省的5700亿美元要通过取消IRA中的众多气候条款完成。

尽管如此,美国是近十几年来全球单一国家里减碳量最大的国家。据《BP能源统计年鉴》统计,2007年美国碳排放量达峰,为61.77亿吨;2022年美国的碳排放量为52.98亿吨,比2017年下降了14.2%。这并不是美国的气候政策有多大的力度,而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猜你喜欢

克里甲烷气候变化
我可以咬一口吗?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液氧甲烷发动机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你今天真好看
你今天真好看
Gas from human waste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要借你个肩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