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井盐文化遗址之开拓及保护

2023-08-12海敬

炎黄地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井盐漳县礼县

海敬

甘肅省的盐产基本上属于池盐或者土盐,井盐仅在礼县和漳县出产。整体来看,井盐产量远远低于池盐,但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甘肃井盐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对甘肃井盐文化进行科学的开发及保护,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保护礼县和漳县的井盐文化遗址,做好甘肃井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现结合实际工作研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甘肃井盐文化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甘肃礼县井盐文化是秦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漳县井盐文化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对甘肃井盐文化遗址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盐文化的地区特色,赋予中国盐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通过对甘肃井盐文化遗址进行科学开发与保护,可以助力地方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甘肃井盐文化遗址的保护现状

礼县井盐文化遗址的保护现状

礼县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甘肃省文化大县,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秦文化、井盐文化以及三国文化。一直以来,礼县政府主管部门都非常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礼县盐官镇盐井被纳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井盐文化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盐官镇制盐工艺也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中。进入21世纪后,礼县加快推进旅游强县战略,依托秦文化、三国文化、人文古迹以及生态旅游“四驾马车”,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井盐文化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更加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当地井盐文化。

漳县井盐文化遗址的保护现状

近年来,漳县政府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升对盐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漳县依托自身丰富的盐矿资源,不断挖掘漳盐的文化内涵,借助现代生产技术,研发了一系列工业盐和盐保健品等,推动盐产业不断更新升级。同时还通过打造千年井盐文化品牌,推出了盐疗馆等特色项目,打造了漳盐文化博览园等。漳县政府部门以盐文化为依托,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颁布实施了《旅游产业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真正将文化旅游和精准扶贫工作联系起来,在助力漳县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宣传和发展了千年井盐文化。

甘肃井盐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甘肃井盐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甘肃漳县传统制盐工艺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用传统制盐工艺制作漳盐的过程中催生出了两类附属产品。首先是盐刮刮,也被称为盐锅巴。其制作手法是将盐水置于铁锅内长期熬制,水分蒸发后产生了盐的结晶,这部分盐结晶后形成一层锅巴,因为它们和锅底紧密相连,取时需要把它刮下来,制盐者便将其称之为盐刮刮。随着熬盐时间的不断增加,盐刮刮逐渐变厚,铁锅的导热性也逐渐变差,此时制盐者便会将其刮下捣碎。熬盐师傅采取的办法是“烧干锅”,在清除盐刮刮之后对盐锅进行全面清理,用大火烧空锅,等待锅发红后再使用铲子将其慢慢刮下,这一工艺看似简单,但要求制盐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其次是盐娃娃。盐娃娃非常珍贵,通常来自老锅底部,因为熬盐铁锅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裂纹,锅内的盐水会顺着细小裂纹逐渐渗出进入火中,此时熬盐师傅一般会清理盐水渗落之处,并将炭火推到清理之后的区域,让盐水能够直接滴落在炭火表面或周围,滴下的盐水高温蒸发后会开始形成盐晶,这些盐晶慢慢积累后呈现山形,即“盐娃娃”。盐娃娃成形时,熬盐师傅不仅要避免其与柴草接触,同时还需要避免烟灰对盐娃娃产生影响。优质的盐娃娃表面洁白如玉,看上去玲珑剔透。制作盐娃娃要求熬盐师傅拥有较强的专业水平,才可以得到晶莹剔透的盐娃娃,这是一项非常高超的工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制作出的盐娃娃也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漳县井盐文化所具备的工艺价值与艺术价值十分丰富,唯有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和保护才可以确保井盐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让更多人了解井盐文化。

甘肃井盐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

甘肃井盐文化遗址不仅表现出丰富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拥有极强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甘肃礼县井盐文化遗址能够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盐对古秦人的经济和军事价值,丰富了秦文化的研究史料。同时甘肃井盐文化历史悠久,在千百年的发展中逐渐催生出较为完善的盐法、盐政体系,民间还流传着礼县盐婆婆、漳县盐爷爷的传说,所以对甘肃井盐文化遗址进行开发和保护,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井盐的历史文化。

除此之外,井盐文化遗址可以为研究漳县历史提供更多参考。早在春秋战国时,秦国便在盐井镇设置了“盐川寨”,其制作的食盐为秦军迁移作战提供了有效保障。西汉时刘氏家族依托皇权对盐井进行管控,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盐业专卖。唐朝漳县盐业日渐兴盛,到南宋时期漳县被金国占领,此时盐业处于较为混乱的发展状态。元朝时,自然灾害导致盐井镇受到了很大破坏,盐业生产退回到先秦时期的水平,盐井镇百姓再次通过盐泉进行生产,盐的质量与产量大大降低。明朝初期,官府在漳县盐井镇设盐井大使,漳盐的生产制作规模不断壮大,盐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漳盐产量持续提升。洪武年间,漳盐产量达其他地区的五倍之多,尤其是在万历年间,漳盐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吨。到了清代,盐产量有所减少。咸丰三年(1853),晚清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盐业改革,盐井转变为招商承办。1915年,盐局正式变更为产盐局,主要负责对盐井和制盐活动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盐税局收取盐税,下设缉私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漳县盐业获得了新生,直到今天盐业依旧属于漳县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通过梳理漳县井盐文化的发展历程能够了解到,漳县井盐文化历史悠久,盐业经济经历了千年的变革。对井盐文化遗址进行开发保护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相关历史,甚至能够为西北乃至全国的盐业发展史提供丰富的研究依据。

甘肃井盐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礼县井盐文化遗址的保护策略

礼县政府部门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井盐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好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将盐官镇作为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区域,推进落实特色富镇、项目强镇的发展路线,积极摸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道路。近年来,礼县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盐井祠和钟楼寺等建筑,遵循秦汉建筑风格对盐井祠以及古街两侧民居等建筑进行了整体改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礼县在推进井盐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礼县政府部门对井盐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更倾向于旅游层面,对井盐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有待深化,特别是在传统制盐工艺的宣传与传承上。其次,礼县更加强调对秦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然而针对井盐文化的学术研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对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对井盐文化遗址进行动态保护。可以积极借鉴自贡市井盐文化遗址的开发和保护方法,把盐井祠打造成传统制盐工艺宣传教育中心,免费对游客开放,全方位呈现古法制盐过程。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制作3D动画模型,将制盐流程制作为直观的3D动画,进而有效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若条件允许,还可以邀请当地掌握传统制盐技术的非遗传承人在盐井祠中进行现场展示,或者让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面对面和传统制盐人进行沟通、交流,亲身参与制盐过程,如此一来便可以切实对井盐文化进行动态宣传与保护,让传统制盐工艺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尽快将井盐文化开发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中,比如可以投资建设井盐文化遗址博物馆,对原址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不断提升礼县井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传统制盐工艺进行保护等。最后,要进一步开展井盐文化故事传说、杜甫《盐井》诗歌作品等非物质文化的整理工作。以这些民间传说、诗歌作品为核心,组织开展多元化的井盐文化研讨会议,以此对井盐文化进行延续与传播,在宣传甘肃井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漳县盐文化遗址的保护建议

漳县政府部门近年来不断挖掘和开发井盐文化资源,推进漳盐品牌建设工作,投入更多资源助力制盐工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盐业资源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问题,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理,结果如下。一方面,当地政府没有充分重视传统制盐工艺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开发保护手段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对井盐文化遗址和相关建筑的保护面临着较大困难。

井盐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价值,漳县盐史馆(宝井汲玉)和当地的盐神庙便是非常珍贵的建筑文化遗址,体现了漳县井盐文化的重要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现阶段漳县盐史馆还有诸多需要修复的区域,盐史馆墙壁上绘有和当地盐业发展相关的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存的古代盐井“宝井汲玉”也能为制盐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所以对井盐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建议可采取如下几点措施来落实好此项工作,从而更好地弘扬漳县井盐文化。

首先,漳县井盐古法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从古盐井层面着手,尽快打造传统漳盐制作博物馆,馆内可以合理设置显示屏,把古代漳县制盐的流程以3D动画直观地展示出来,还可以在馆中展示制盐工具或者邀请相关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同时申请将漳盐古法制作工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各种具备较高艺术价值的漳盐附属产品进行开发保护。例如,把盐娃娃元素进行重新设计,制作为漳盐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吸引进入漳盐博物馆的游客购买;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制盐企业的原材料和铁锅,将废弃厂房或仓库改造为生产制作盐娃娃的作坊,利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盐娃娃,将其放到漳盐博物馆官方网站进行售卖。其次,现阶段漳县对井盐文化遗址的开发保护局限于对原址单体的保护,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群,忽略了对井盐文化遗址附近环境的整体规划和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对井盐文化遗址及其附近区域进行统一規划,根据建筑原貌重新修缮盐史馆,在其中设置各种陈列柜,向游客展示井盐制作工具以及相关古籍等。二是对盐昌寺等相关建筑进行加固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三是对井盐文化遗址附近的道路进行改造并做好绿化工作。四是规划建设漳盐文化遗址公园,放置各种与井盐文化相关的雕塑等,大力宣传礼县盐婆婆和漳县盐爷爷的民间故事。漳盐文化旅游产业以盐婆婆和盐爷爷的民间故事为出发点,根据漳县农历十月十五开展盐神庙会的传统风俗,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盐史馆进行参观,深刻体会漳盐文化。此外,还可以在井盐文化公园中建设和完善各种休闲购物设施,同时把附近的长征纪念馆和漳县平板锅盐厂旧址统一纳入文化遗址公园范围内,如此一来游客不但能够了解漳盐文化,还可以感受红色文化,将井盐文化和红色文化充分联系起来,形成漳县文化旅游的两块“金字招牌”。五是在漳县近年来开展的旅游业助力乡村扶贫等相关工作中,对漳县井盐文化遗址进行开发运用,严格按照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合理的漳盐文化旅游发展方案。最后,由于当前盐井镇刘盐商和胡盐商的传统宅院不复存在,所以盐昌寺的保护工作还需要加强,盐史馆在2015年因事故坍塌后并未完全修缮,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和井盐文化相关的建筑遗址的保护,要尽快完成盐史馆的修缮工作,在保持原有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制定科学有效的改造方案,通过复原、改造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重现盐史馆的原貌。

总而言之,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自我身份的认定应当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支撑,城市文化将难以实现更新和再造,城市发展也难以获得生命力。通过对甘肃井盐文化遗址进行有效开发与保护,可以真正凸显城市独有的特色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身份。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外,对甘肃井盐文化遗址进行开发保护还应当落实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组织开展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参与井盐文化遗址开发与保护工作的热情;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井盐文化研究平台,不断探索井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井盐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旅游,形成独特的井盐文化品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井盐漳县礼县
力助“礼县苹果”进京推广
驰援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漳县盐井历史概述
浅谈漳县草原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肃漳县墩坪遗址东周墓地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深处之味 寻访中国古盐井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