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2023-08-12秦雪花

炎黄地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共生现代化

秦雪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本内涵是自然资源的长期发展、经济模式的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它们分别是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目标先导、理念指导和战略引导。谋划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需深入把握自然保护区长期发展的规律、坚持培育自然保护区绿色发展的模式和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共同发展的机制,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现代化管理宣传工作、建立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及现代化管理融资体系等,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

如何实现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是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自1956年我国建设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数量和规模均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截止到2021年,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占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的要求,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可以说,中国已形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了科学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然而,由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自然保护区自身缺乏管理资金和专业管理人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增加了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现实矛盾日渐突出;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存在漏洞等。

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该往何处去,这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逐渐成为共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它为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价值指引和根本遵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超越了以往人们仅考虑当前发展,而忽略绿色发展以及轻视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老路。

追求自然资源的长期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人类追求自然资源的长期发展。在工业社会时期,人类通过各类机械“征服”自然,把人看作自然的“主宰”,并将自然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片面地追求利益。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使得人们在经济生产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随意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导致自然环境资源被过度使用,使后人難以享有同等的自然资源。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认为人是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并且要平等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以使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既能满足自身当下的利益,又能为后人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保障。在追求自然资源长期价值的过程中,人们将以实践的方式超越个人利益的狭隘性。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既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即只考虑人的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价值的弊端,也克服了人们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的缺陷,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驱动经济模式的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其经济增长方式将以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为主。以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目前,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防治自然资源,成为当前经济增长模式创新的必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要不断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将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融入经济发展中。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双赢。正是基于此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态保护观念才实现了全方位变革,有效遏制了通过破坏自然而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二者是密不可分、互利共生的关系。因此,每个人都无法置身自然之外,且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保护自然。一方面,在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不能将自然放在服从人类需要的角色中,要将人类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发展自然;另一方面,人在追求发展时,需要在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做出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行为。总体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辟出了一条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道路,带动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内在逻辑

长期发展是目标先导

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追求的不只是短期的、一代人的生态优美,而是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都反映出一种朴素的永恒发展价值取向,从长期发展的高度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谋发展,防止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只考虑眼前利益。如此,可以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实现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长期有效。综上,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需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带动下,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使用,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是理念指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驱动了经济发展价值观走向绿色发展,以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方共赢,指导自然保护区管理绿色发展。推动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需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安全、长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助于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既兼顾经济效益,也兼顾生态效益。在实际中,缺乏绿色发展意识的自然保护区为追求经济利益,在自然保护区内盲目开发建造,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同时,自然保护区出于生态保护的要求,放弃了合理的经济利益,使得自身筹集的建设和管理经费不足,制约了生态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需建设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明确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进程中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合作、共生共荣关系。总之,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自然保护区的产业、资源、环境绿色发展。

共同发展是战略引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的人与自然关系是生命共同体的关系,可以引导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认识下,可知自然保护区中的自然资源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们的生产生活以自然资源的存在为前提。而且,自然保护区中的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一体两面。具体而言,人们在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不能只讲人类不讲自然,要像规划自身发展一样规划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可分离、不能分离的关系;同时也不能脱离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更不能限制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降低群众的生活水平,要把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统一起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行动要求

深入把握自然保护区长期发展的规律

为切实保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性。其一,要把握自然保护区发展方式的规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方式是符合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既不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不是只注重发展经济。其二,把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发展规律。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特别是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更需要累积数年甚至数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其三,把握自然保护区经济和生态的治理规律。人民遵循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规律,是自然保护区现代化建设与管理长期发展的基础。要把握以上三个规律,形成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

坚持培育自然保护区绿色发展的模式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区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一,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为着力点,推进自然保护区现代化建设与管理。通过绿色技术提高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的利用率,全面降低自然资源的粗放利用。其二,以生态产品为抓手营造自然保护区绿色发展动力。2021年,《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因此,需生产更多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引领和推动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发展。其三,以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为突破口,构建自然保护区的低碳发展目标。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发展需要低碳发展。只有坚持自然保護区的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发展。以更科学、更先进的举措,以更加绿色的模式推动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发展,力求生态经济与社会经济最优化。

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共同发展的机制

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价值观,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一,建立“区内—区外”共同发展机制。坚持自然保护区内与自然保护区外的一体相容,将“区内”和“区外”的统一作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机整体,以此规范引导现代化进程中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共生关系。其二,建立“人类社会—自然”共同发展机制。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联性,将自然保护区的人类社会纳入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之中,加强社会发展和环境目标的统筹协调,实现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增益。其三,建立自然保护区共管机制。自然保护区的共管机制强调对自然保护区的共同管理。它突破了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的束缚,盘活了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居民、社会公益组织等管理资源,打造出了“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各类机制将自然保护区内外的不同主体连接起来,打造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基础,使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得到了真正落实。

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现代化管理宣传工作

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宣传工作,是政府部门与公民对自然保护区达成共识的重要内容。其一,在人民参观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组织导游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及其成效进行系统介绍,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其三,邀请居住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人对有关动物、植物等的保护情况进行直播。

建立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

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需要建立专业分布适当、地域分布合理、志愿队伍补充恰当的人才队伍。在专业分布上,加强高科技人才招募培养工作。当前,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人才队伍不局限于水治理、大气治理、土壤治理等传统专业人才,更需要智慧环保、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选派当前的优秀管理人员前往职业院校进行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直接招募高级技术人员。在地域分布上,突出基层导向,为扎根基层、走向农村的青年提供优质的保障体系。例如,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提高待遇保障水平,让更多青年在自然保护区内安心工作。在志愿服务队伍上,成立自然保护区各类志愿队伍,让社会、市场中业余时间有能力的人员参与到自然保护管理工作中。

建设现代化管理融资体系

为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建设资金来源合理的体系。一是继续加强中央财政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补助,重点向边远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提供资金保障,增强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省市级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建设。三是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吸纳商业银行的贷款借款。四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工作。五是开设个人捐助渠道。通过财政、金融、社会、个人的资金联动,打造全方位的融资渠道,保障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柳州市绿化建设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共生现代化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