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3-08-12金紫遥
金紫遥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一、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地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上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差错。
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学数学,最重要的是解题,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当然离不开练习,老师每天可适当的让学生练习一些基础题,加强巩固。在计算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另外,老师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提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比较中选择简捷的计算方法,充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随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计算。如计算34+50+16这道题时,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同时,可有意识的让学生观察算式,可以把34 和16 相加等于50,再加上50,这算计算正确、迅速、灵活。这样不仅缩短了计算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要轻易的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
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數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