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态对,人生之路更宽阔

2023-08-11肖赣贞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堂竹子博士

□ 肖赣贞

孙大勇图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越来越多的人会认真思考“为何活着”。

循序渐进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却各自过着不同的生活。如果能把看似复杂的困境拆解成一个个清晰、具体的小问题,将大的计划拆分成每一天的小目标坚持落实,把“自己的问题”从“所有人的问题”中摘出来,如此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就能够摆脱生活的虚无感,一步步实现既定目标。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参试者分成三个组,向着10公里以外的3 个村庄进发。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晓得路程有多远,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一些人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后走,人的情绪越低落,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第二组的人虽然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是向导在途中不会告诉他们用去的时间和完成的距离,参试者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第三组的人不但对村子的名字和路程心中有数,而且向导在每走完1 公里后都会让参试者知道。大家情绪高涨,行进中还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很轻松地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成功是一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

1968 年的某一天,美国的罗伯·舒乐博士突发奇想,打算在加利福尼亚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找到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描述了自己的构想,然后咨询起建筑预算。经过精心计算,约翰逊告诉舒乐博士至少需要700 万美元。他听后坚定地告诉对方:“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0美元与700 万美元的预算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但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舒乐博士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了“700 万美元”,然后计划:寻找1 笔700 万美元的捐款;找7笔100 万美元的捐款;找14 笔50万美元的捐款;找28 笔25 万美元的捐款;找70 笔10 万美元的捐款;找100 笔7 万美元的捐款;找140笔5 万美元的捐款;找280 笔2.5 万美元的捐款;找700 笔1 万美元的捐款;卖掉1 万扇教堂窗户,每扇700 美元。

从此,舒乐博士开始了苦口婆心、坚持不懈的漫长募捐生涯,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顺利开工建造。1980 年9 月,水晶大教堂竣工。体量超过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可容纳1 万多人。外壳全部为银色玻璃,晶莹透亮,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胜景。水晶大教堂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起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果断选择

做选择是一件困难甚至是令人痛苦的事:一方面,做出选择后就需要承担这个选项可能带来的坏结果;另一方面,做出选择就代表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然而一旦做了选择,就不应反复纠结,陷入内耗。决策难在选择,选择难在标准,多个标准难在排序。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避免“乱”和“慢”。

14 世纪,法国哲学家让·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由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外国成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后来,心理学家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它有三大特点:一是追求最优,这样往往会一再丧失机遇;二是情绪乱,思维乱,选择的标准就会乱;三是发现问题慢,决策慢,执行慢。

按照要求和实际情况,哪件事重要先办哪件事,这叫排序。老话说“家有三件事,先拣急事办”,其实不对,这是情绪化的表现。急事要缓办,留出半天时间多想想,会考虑得更周到。影响日常工作的不仅仅是智力,情绪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更强烈。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摆到最高点时会兴奋、激动,容易失误;摆在最低点时会消极、焦虑,也会失误。作为一项基本功,情绪一定要调整得相对平稳。

下棋讲究的是“步步为营”,临杀勿急,要留有进退的余地,确保稳中取胜。棋盘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落子无悔。”明面上说不能悔棋,实则有更深的含意,让人明白“一步错,步步错”的道理。

古人说“功不唐捐”,指所下的功夫和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会有回报。但是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这个过程无比煎熬,但是只要熬过来,前方就是坦途一片。曾国藩早年愚笨,背书慢,写文章差。但是他不肯放弃,多读多背,一句不懂,就不肯背下一句。他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课本知识不留死角,基础反而比别人扎实。他经历七次考试才中秀才,但是开窍之后突飞猛进,完成了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达成的目标。

厚积厚发

《荀子·劝学》曰:“真积力久则入。”意思是学习只要真诚不懈,尽力持久,自然会深入而有所得。每个人的选择和结果,其实就藏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短线思维者急功近利,常常想着走捷径。他们时常羡慕别人的成功,只想着快速升职加薪,在短时间内变成一个厉害的人,却忽略了这个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地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长期主义者肯吃苦,沉得住气,愿意走远路。他们从来不急着成功,也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在这个渴望速成的时代,如何成为闪光的金子?有一句话非常精辟:“大家都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大部分人都在想怎么发光,很少有人在想如何成为金子。”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努力找准自己的领域,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相信经过时间的打磨,终将闪闪发光。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非凡的事业,正是源于朴实、枯燥工作的长期积累与沉淀。”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一般人只有看到机遇才去争取,看不到机遇就放弃。而只有一直在争取,才会有今天的机遇。人最大的财富始终是自信与忧患,两者产生凝聚力并交织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底气。

自然界有一个著名的“竹子定律”:竹子先用4 年时间慢慢长出3厘米,而且这3 厘米还是深埋于土中。到了第5 年,竹子终于能破土而出,以每天30 厘米的速度疯长,6 周后就能长到15 米。其实,在前面的4 年里,竹子不是将所有精力用来长竹芽,而是将大部分能量用在“扎根”这件事上。它将根茎深入土壤里,大面积吸收土壤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第5 年的“野蛮生长”提供基础。

竹子这种“厚积厚发”的现象,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示意义。一是成功前要低调。大多数人都会惊叹“竹子太不容易了”,因为它用4 年时间才长了3 厘米,但这正是竹子的自我保护之道。如果竹子在第一年就把竹笋长出来,那时扎根不深,有可能被连根拔起。二是要成功,就必须有惊人的毅力。竹子用了4年时间来扎根,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但是它就在不见天日的土壤中日复一日地努力着,为破土而出积蓄能量。人要成功,或做成一件事,不下功夫,没有惊人的毅力,肯定成不了事。三是成功需要正确的方法。竹子把根扎到能够获取养料的地方,就算新长出的竹笋被挖,它也可以很快长出新的嫩芽。

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迈克尔·莫布森在《实力、运气与成功》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凡涉及运气的事情,只有长期看,好过程才会有好结果。”长期主义者本质上是具有长线思维的战略家,他们往往选择默默耕耘,不向外界证明什么,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情做得久了,就成了他们的核心能力。很多事情短期看是成本,长期看却是收益。拥有长期主义理念,把信念和持续创造价值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非常值得钦佩。

猜你喜欢

教堂竹子博士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制冷博士来帮忙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教堂之夜》
神奇博士感冒了
天然大理石教堂
和竹子在一起
博士蚊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