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2023-08-11段晓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小教研绘本

段晓辉

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小学、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四位一体”合力,既要形成观念共识,还要产生行动合力。公安县孱陵小学作为全省首批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中的实验学校,如何发挥其既办有完全小学、又开设有附属幼儿园的一体化作用,让附属园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幼小衔接机制的破题点?公安县孱陵小学及其附属园探索了“新九年”(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改革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构建“三维”“全核”成长课,凸显“新九年”大优势

“新九年”打通了学段,盘活了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幼小衔接中环境、课程、评价三个维度的问题。

让小学环境提前走进幼儿内心。分学段组织幼儿走进小学,参观教室、功能室、食堂、厕所、运动场等场所,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小学环境,实现“环境同享”;分类型组织幼儿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运动会、科普节、大课间、特长训练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小学活动的多样性,实现“活动同步”;分班级组织幼儿走进一年级参加语文、数学、体艺、班会等课程,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体验丰富的小学课堂,实现“伙伴同行”。通过“三同”支撑,让幼儿从内心接受小学环境,并逐渐喜欢上小学生活。

让小学课堂和幼儿园一样好玩。目前,附属园开设有着眼于孩子问题探究、社会实践的“孱幼宝宝三十件事”,有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孱幼创意美术课程”,有帮助孩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孱幼文明礼仪课程”……小学一年级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整合,生成以孩子生活经验为框架的一年级“衔接课程”。比如“慧雅课堂互动训练课”“绘本语文衔接实验课”“趣味数学思维提升课”等,让实践操作和感性经验支撑孩子习得新知识,使学科知识与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紧密相连,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有声有息。

让过程评价变得更加多元有趣。学校注重分层对幼儿和小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结合校徽图案元素命名并启动“争帆计划”。该计划以小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为参考指标,并围绕“四个准备”和“四个适应”设计了基础帆、特色帆和星级帆。比如好朋友帆、好习惯帆等基础帆,科普超人帆、体育健将帆等特色帆,并采取“集小帆,换大帆”的方式直至取得“孱小之星”,让孩子们从幼儿三年到小学六年持续获得过程性、一致性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有趣。

打破幼小衔接隐形墙,积蓄“新九年”大能量

“新九年”打破了壁垒,链接了区块,较好地解决了幼小衔接中教研剥离、课程独立、各自为政三个层面的问题。

教研共管,让“以研促教”成“同频共振”。不提前教拼音、识字,成了家园之间的主要矛盾和壁垒。“新九年”实验给出的药方是“问题共研、经验共享”。通过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幼儿教师走进小学课堂以及联合教研、互相观摩等活动,实现幼小融合的“一月一教研”“一月一互动”“一期一推广”目标。以《小壁虎借尾巴》这节课为例,当绘本教学与语文课发生碰撞,产生了不同的风味。幼儿园老师引入了同名科普绘本,带着绘本读故事,孩子们在课上争当“绘本配音员”,把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的话读得惟妙惟肖。一年级老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把拼音学习融入其中,贯穿课堂。科学老师注重创设情景,将科学与音乐、语文相融合,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知识。这样做既减缓了幼小衔接的坡度和难度,也减轻了家长对幼儿“跟不上”的担忧和焦虑。

活动共谋,从“拔苗助长”到“有序衔接”。当前,幼儿园努力在做“送一程,再送一程”的衔接工作,小学也应努力向前“接一站,再接一站”。附属园从小班开始就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从大班开始尝试将教学模式往小学靠,为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四个准备”。在一年级新生适应性教育周期间,学校利用校本课程《快乐起步走》,从“四个适应”方面展开课程体验,比如“你左前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学校操場每天都要举行活动,你应该在哪个位置呢?咱们去认一认!”“学校的食堂在哪儿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去走一走!”“你俩认识了吗?”“上数学课了,你该怎么准备呢?”等等。适应周结束后,学校会从“队列展示”“课堂常规”“认识新环境”“认识新伙伴”四个方面,对校本课程的阶段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充满了趣味性。

推进共治 ,变“各行其是”为“以大代小”。孱陵小学以荆州市教育局“十四五”规划课题“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新九年幼小衔接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为依托,经过县教育局学前办、县教师发展和研究中心穿针引线,发起成立全县“新九年”幼小衔接研究联盟,为全县43所附属幼儿园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课题组围绕附设幼儿园“四个适应”进行课程开发,每个有条件的联盟成员校开发两三个课时,目前已经形成入学适应课程初稿,还开发了配套的学生微课、家长微讲座等资源包。“新九年”幼小衔接研究联盟通过联盟引领、园际交流、骨干带教、结对帮扶、科研课题指导、互动教研、以赛代培、送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引领附属园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了从“表面走动”到“深度联动”、从“各管一段”到“渊源流长”,贡献了小学力量,为幼儿的入学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连起家园校共育新桥梁,实现“新九年”大跨度

“新九年”打造了桥梁,达成了共识,较好地解决了家长焦虑、老师困惑、教育断层三个方面的问题。

搭建“连心桥”形成思想共识。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断层问题的正确认识与行动,是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开办家长学校、衔接座谈,小学、幼儿园家长现场分享育儿心得,专家现场解答育儿困惑,强调准备与适应同样重要,让家长不误解“去小学化”的意义、不轻视“幼小衔接”的作用;请家长当助教、参与亲子课堂,让他们体验幼儿园的课堂和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家长不再焦虑、不再质疑“幼小衔接”的实效;通过家园联系册、抖音、快手、QQ、微信群等途径推送衔接知识、活动视频,全领域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小学,让家长成为幼儿入学的“助力军”。

搭建“双层桥”形成混动优势。实践“新九年”,发挥“校带园”“大带小”的作用,混龄教育是研究的重点。学校自主研发了《我爱孱小游戏棋》,融入晨检、晨间谈话、户外运动、进餐、饮水、课间休息、离园与整理、放学与路队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对弈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入学的基本本领、熟悉小学的日常生活。采取绘画的方式,倾听幼儿对未来的各种疑问,比如作业没做完会不会被罚站、在学校会不会被同学欺负、小学老师还会不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和蔼可亲……然后,再针对这些疑问,组织幼儿参加适应性活动,化解幼儿心理顾虑。

搭建“景观桥”形成衔接合力。学校推行幼小年级结对制度,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每月一轮流、每月一承担、每月一展示”的方式,引导幼小各班级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幼小衔接的重难点,并借助生活自理能力比拼、跳绳小达人、班级故事大王等活动,及时组织班级展示亮点,助力幼儿与小学生共同进步。

孱陵小学的“新九年”实践,充分发挥幼小同校的作用,探索形成了“1+2+3”衔接模式,即打破1个思想桎梏,围绕课程、课题2个着力点,推动家、园、校3方协作,建立了幼小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为幼儿终身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幼小教研绘本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