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阵地”上燃起希望之光
2023-08-11袁作森杨铸
袁作森 杨铸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恩施市深耕课堂“责任田”,牢守质量“生命线”,探索以“课”固根强基新路径,“主阵地”上燃起了希望之光。
握住课改“理念之根”,搶绘课程建设“路线图”
统筹破立“一盘棋”,真抓真谋。近年来,恩施市针对前期课改中存在的协同推进不够、评价制度不配套、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育人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顶层设计紧盯课堂教学,敢破敢立,强力推进课堂改革。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细化职责任务,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课改从实施阶段走向深化阶段。全市中小学校立足课堂,通向“五育”,通过举办阅读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劳动节等,聚力培养中小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过不懈努力,全市课改成果受到多方关注和肯定,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农村特定类型学校办学标准前期研究”课题组定为核心合作单位,研制适用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装备标准。恩施市“‘一体四轮着力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经验得到《光明日报》推介。恩施市白果乡两河口小学、沙地乡中心小学分别上榜湖北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统筹寻改“一根线”,真抓真改。统筹全市教育教学大格局,搭建所有学科教师从碎片化课堂改革走向课堂文化场域构建的“金桥” ,避免改革中的“盲从”与“不从”,恩施市从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努力真抓真改。第一,向前探“路”,寻思为什么改。重在“探”字上下功夫,力改生本理念不牢。探索应教之模、应学之法。做到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让学生智慧地学,始终在课堂中熠熠生辉。第二,向里挖“矿”,寻求改什么。重在“推”字上做文章,力改核心素养不达。推进深度自主研究学、缜密思考合作学、解难释疑巧妙引导学,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化。第三,向上通“文”,寻找怎么改。重在“搭”字上使力气,力改文化建构不显。搭建“问题、活动、评价”三个学习支架,通过改教、改学、改练、改考、改评等途径,抵达不同班级、不同学情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质效。创造性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管理与研究,实现课堂文化建构,让新课标落地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统筹综评“一条绳”,真抓真为。恩施市打破传统评价学校与教师壁垒,以课程思维修订完善《恩施市义务教育学校评价管理办法》,制定《关于名校创建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评选方案》。实行师德失范、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重点从学校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特色创建、表彰荣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绩效分配上加大对校本教研成果的奖励比重,激励教师常于读书、精于教研、乐于写作。常态化开展教师全员赛课,鼓励教师在教联体学校或集团化学校主讲“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一师一优课、精品课。基于深耕,精于品质。2023年3月,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部级精品课”名单的公示》,恩施市15节精品课成功入选。
抓住课标“保障之根”,争建教师动力“蓄水池”
注重扩面研训。恩施市以“自我修+专家引”“课堂展+专家导”“全员训+集中研”“通识考+行政推”等方式,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2022年以来,开展“菜单式”“滴灌式”教师研培60余场次,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及教科研人员全覆盖,让课程改革理念和新课标要求深入人心。同时,将“双减”背景下的各学科作业设计纳入年度教师基本功大赛项目,以作业科学设计倒逼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内涵。
注重提质赋能。为满足市域内教师专业成长和新课程建设需要,恩施市以“愿景图”和“项目书”双轮驱动对教师进行动力加持。“愿景图”主要涵盖教师个人成长十年愿景、五年规划、三年行动、年度计划。其中,青年教师有启航计划,名师或特级教师有工作室支撑,边远学校有城区或集镇骨干教师支教式引领和帮扶。“项目书”主要是全面推进“八个一”行动。即做一名好班主任(辅导员)、读一本好书、推一篇好文、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练一套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一个小课题、帮扶一名“学困生”或留守儿童。学校和教师实行双向奔赴,既为教师搭建“供血”平台,又鼓励教师“跳起来摘桃子”。
扭住课堂“研发之根”,善用内涵发展“抽水泵”
强化规范与融合。制定方案强推进。2021年,恩施市针对开展高效课堂建设以来存在的观念滞后、行动迟缓、评价缺失等问题,制定《关于中小学全面开展“316”高质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全领域、全链条课程改革,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16”课堂即3个育人目标(高尚、高智、高质)、1个基本理念(知行合一)、课堂6环节(智慧引入、任务导学、活动促学、互动研学、学以致用、学力延伸)。在统一的课堂框架下,各学科教师根据实际打破单一的学科课堂模式,走向主题式、整合式学科建模。如已构建成型的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桂韵五步”、恩施市实验小学数学“一中心六环”、龙凤镇中心小学英语“和乐三环三段”、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科学“和美三步一验”、白杨坪镇中心小学体育“一趣五步”教学模式等。课题研究强深化。组织中小学教师申报湖北省重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小学高质课堂建设实践研究”,65个子课题获批立项进入实质性研究。课堂优化强融合。课堂优化实践中,与探索成型的恩施市实验小学“快乐”课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的“引导·发现”课堂、龙凤镇辖区的“导学练”课堂、小渡船初级中学的“学展练”课堂、恩施市第一中学的“235”课堂深度融合,以学定教,以“标”督教,将“课堂知识、生活体验、文化建构”的种子播撒在中小学生心田。
强化联动与提升。以释疑解难的“雪中送炭”化解区域推进“燃眉之急”,以学校自身的“百折不挠”筑牢教育发展“成长根基”。恩施市将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的“三级四课”式校本研修向其他区域覆盖,收到较好效果。“三级”指备课组级、学科组级、学校级,教学研究活动强化三级联动。“四课”指基于“三级”基础上衍生而出的四类研究课,包括个人研讨课、学科竞赛课、校内引领课、校外交流课。“三级四课”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流程四环节”自备集研。将课前课后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加以整合,按照“个人备课形成初案→集体备课形成通案→完善提升形成个案→课后反思形成定案”流程进行备课,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六小”资源库共建共享。各学科对赛课资料进行整合,形成“六小”资源库。即小课件、小课例、小学案、小板书、小资料、小题库,及时将“三级四课”中的优质备课、磨课、赛课、晒课等信息资源归档进库,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三是“六维度”互评校评。研制适合校情的“三级四课”教学评价表,从“学习目标准、学习内容实、导学流程明、学习状态活、教师素养高、教学效果好”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四是“六展示”提质增能。通过开展反思性说课、微课制作、课例研究报告、作业设计、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撰写读书心得等展示活动,让教师在课堂内外的“熔炉”里加速历练和成长。2022年,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协作式案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东青岛国际信息技术会上交流。
没有躺平等来的辉煌,只有奋斗拼来的精彩。恩施市将进一步以课固根、以课强基、以课促“五育”,努力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