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课改力

2023-08-11许剑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习题法治道德

许剑姣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命力。面对新课改、新政策,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理应积极去研究、思考、创新,边教、边研、边学,努力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教师要努力提升教学素养。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坚定信念和立场,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加上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才能使自己的讲解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乐学”。

八年级开展了以“关心国家发展”为主题的研讨课,教师将鲜活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引入课堂,讲述身边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真切切看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课堂以“老物件唤醒一串怀念”的视频导入新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聊聊自己生活中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列举了很多身边的变化。课堂上,视频和图片交替展示,从港珠澳大桥到北斗导航系统,讲中国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从惠民利民政策的出台到乡村振兴战略,讲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这让学生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教学中穿插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课堂活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顽强斗争、艰辛探索、攻坚克难,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知不觉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为了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教师在教学时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援助者。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突破教材的限制。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点、以现实生活为面,在运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延伸。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有意义的问题,及时将鲜活的社会热点引入课堂,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把鲜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愉悦,在乐学之中会学,在会学之中学会,从而有效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双减”之后,作业的设计应注意其科学性、创造性及可操作性。布置作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围绕重点知识,收集国内外科技、经济、政治、社会上的热点材料,关注身边的生活实例,并通过专题讨论、小组辩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面对考试开放型试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来代替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教师首先给学生明确命题范围、习题数量以及题型等指导性意见,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主动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学生自己设计习题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设计的习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形成探索钻研和互助互学的良好学风。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善于学习和探索,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努力探求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种有效方法,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責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习题法治道德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抓住习题深探索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