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守正创新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3-08-11向春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向春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守好思政课程主阵地,坚持知行合一,抓实主责主业,构建让学生入眼、入口、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程体系,使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课程在育人目标上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强思政教育“主力军”,打造“四有”优质师资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教职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守正创新中形成主线清晰、主题明确、主体多元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着力提升育人能力。

坚持“为党育人”使命,优组思政育人队伍。学校健全党支部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队课和思政课,带头联系班级、深入课堂,班子成员、少工委成员、各级骨干教师各司其职,合力组成了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政教师队伍。学校形成了党员教师率先垂范、辅导员积极争先、青年教师能力持续提升的良好氛围。2022年,快速成长起来的中队辅导员江碧珍在省级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为学校中队辅导员树立了标杆。

锚定“为国育才”目标,优培教师专业素养。学校视教师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着力构建极具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学习型、研究型师资队伍。

强化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培训和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强化学科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自觉,引导学科教师挖掘本学科的德育价值,实施“青蓝”师徒结对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提高思政育人业务本领。首先,课题引领,以研促教。道法研修组承接的省级课题在研究中反哺教学,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水平。其次,主题研修,抱团成长。扎实组织校本研修活动,以课例展示为抓手,以素养为导向,集众人智慧深化学科德育研究,打造优质高效的素养课堂。同时,抓住时代脉搏,打造精品课例,秦羽、李夏弥等老师的精品课在各级比赛中斩获大奖。

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多彩课程培根铸魂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好关键课程,夯牢理想信仰之基。一是打造铸魂润心的“活思政”课堂。课堂与活动互补,上好每一节课,创新主题活动设计,让学生拥有“真素养”:学习《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时开展“寻访身边最美劳动者”活动,学习《欢欢喜喜庆国庆》时开展“我为祖国添光彩”活动……让学生获得“真体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开展讲述那段历史的活动,让学生牢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收集相关节日习俗,开展“我为爷爷奶奶做贺卡”等活动,孝亲敬长的教育润物无声。常规的课堂、鲜活的思政要素,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二是形成学科融合的“润思政”课堂。鼓励教师争当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把思政元素巧妙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例如,语文课《八角楼上》不仅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其人,还让学生感受毛主席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鞠躬尽瘁的精神;数学《买文具》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民币,知道它不仅是货币,还是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从而珍惜、爱护它;美术课、书法课,画心中的屈原,写屈原诗词,弘扬屈原文化……学生浸润在思政教育的氛围里,教师徜徉在精彩的课堂中,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上好特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课程建设团队整体布局、顶层设计,抓好各层面课程建设,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激活校本课程。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有绘本阅读、职业体验、文学赏析、诗词大会等20个可供自主选择的年级课程;有文学社、演讲主持、航模队、雅韵南曲等21个校级社团培养学生特长。规范管理、个性化实施,充分发挥校本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拓展班会课程。班会课程采取贯彻学校统一要求和发挥班级特色的方式进行,周周有主题,班班有特色。

丰富班本课程。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学校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开讲啦”班本课程,自愿報名进班上课的家长已达千人,这些充满热情与智慧的“编外教师”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班本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卫生保健、疾病预防、防溺水等安全主题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心理健康、励志奋进等向阳类主题教育,帮助学生面对挫折……百花齐放的班本课让“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更加完善。

躬行实践课程。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假期实践课程。由生活自理、管理自治、发展自主三大板块组成的“三自”德育课程,让“艺润童心,德泽少年”假期德育实践课程助力学生拥有“世界眼”和“中国心”。社区环保宣传、福利院送温暖、广场志愿义卖等社会实践锻造学生优秀品格。借“微行动”传“巨能量”,凭“小团队”展“大智慧”,有效践行“小手牵大手”“弯腰行动”,切实发挥学校教育辐射作用。2000多名学子分工合作、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结合本地资源和学校发展实际,学校积极探索土家文化特色课程,编写了《传承土家文化,热爱山水长阳》校本教材,让“南曲、巴山舞、山歌”长阳文化三件宝进课堂,发挥其育人价值。

唱响思政育人“主旋律”,聚能前行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大教育格局,切实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聚焦时政热点,培育新时代好少年。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课、主题队日活动、主题绘画展、端午诗会等紧跟时政热点;红领巾广播、主题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等活动践行时政要求。学校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英子姐姐到校做宣讲,请“中国好人”覃玉红讲述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全校师生认真聆听,一起讨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学生组团调研清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问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的论述,从小就有大格局、宽视野。

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充分利用土家山寨特有的“红色基因库”,开辟红色基地、博物馆研学路线,开展红色研学等实践体验活动。知土家红色历史、学地方红色文化、讲本土红色故事、诵巴土红色经典、演当地红色作品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党爱国的情怀厚植在每个人心中。同时,学校开发、整合校内红色育人空间——德育资源室、功勋人物文化长廊、屈原文化步道、红色书屋等“红色驿站”,创设育人场馆,营造浸润式育人氛围。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