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2023-08-10吕芳芳

科教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创新创业能力混合式教学

吕芳芳

摘要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实践中存在产教合作深度不够、课证融通效果不佳、赛教融合长效难求、综合育人创新缺失等问题。明确校企双元主体责任,高度整合产、教、创三个环节的要素,将“创”融入“岗课赛证”是对融合育人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和实践尝试。文章通過构建“双元三化”课程体系、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增值评价体系,推动“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新模式的建立,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岗课赛证;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双元;混合式教学;增值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14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衔接贯通,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标准,为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任务。

1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现状

1.1岗位标准与专业课程融合不紧密

产教融合不紧密,具体表现为岗位标准与课程建设对接不紧密。岗位标准是“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出发点,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由课程实施培养,由竞赛实现强化,由证书加以认证。课程是联结岗课赛证的逻辑节点,“四者之间表现为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导课、以证验课的逻辑关系。”[1]在实践中,企业行业设置的岗位工作任务、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未能高效地转化为高职院校中可学、可教的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任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缺乏深度结合,致使产教融合缺乏动力。

1.2教学内容和技能竞赛融合不充分

赛教融合不充分,表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技能大赛系统缺乏衔接。大赛内容与课程教学融合处于浅层,课程建设脱离大赛,教师缺乏技能大赛经验,无法将竞赛知识细化为课程项目或者融入教学内容,难以形成赛、课、教三者系统融合的机制。同时,教学与技能大赛缺乏互补性,技能大赛成果的教学性转化较少,竞赛资源难以充分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则难以根据竞赛指向进一步孵化竞赛储备力量。

1.3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不顺畅

课证融通不顺畅,表现为高职院校技能教学与行业人才职业标准匹配度低。1+X证书制度是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但院校教学标准体系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缺乏统一,互鉴通道不畅,技能鉴定和证书互认存在困难。技能课程未能从企业工作任务出发,缺乏行业职业证书认证内容;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等标准未能达到行业企业证书评价标准,学生难以从知识学习转化为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对真正的职业技能缺乏体验和认知。

2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构建的价值

2.1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就业结构需求的必然选择[2]。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创业就业等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国家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并逐渐上升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之一。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是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快专创融合,推动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提高优质人才资源储备,助力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2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合作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匹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合作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为加强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对接市场发展提供了实践思路。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重塑了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和知识技能体系,既是对传统“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育人培养模式的继承发展,又能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持续性、长期性、紧密性发展。

2.3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综合实力

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更新迭代,从单一主体育人模式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等多主体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体现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紧跟社会人才培养趋势。探索“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新模式,能够满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技术人才要求的现实需要;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能力;满足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高质量就业的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也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综合实力,为社会输出创新型、复合型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3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

3.1重构专业课程:以校企双元为主体,构建“双元三化”课程体系

第一,明确校企双元主体,以岗定课。构建“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校企双方要打破一方主导、局部配合的怪状,厘清各自的权责范围,双方协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双元育人”。“岗”是出发点,“课”是核心。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岗位标准,分解职业能力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的逻辑,深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如网店运营与维护是岗位要求,相应的职业能力包括网店设计、选品、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店铺优化等,开设课程为“图形图像处理”“选品与采购”“网店运营”“商务数据分析技术”等。以岗位标准倒推课程内容,促使课程设置瞄准职业能力,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课程不断更新优化,校企双方建立岗课衔接、产教融合的强大粘合力。

第二,融“创”入课,“教赛证创”协同,搭建递进式“三化”课程体系。三化即“平台课程项目化、核心课程实战化、技能课程创业化”的课程结构体系。以“1+X”证书为抓手,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上实现“岗课赛证创”五要素相辅相成。平台课程固本培元,将平台课程分解为三大项目类别:职业素养课、公共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对应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养设置具体课程,注重学生对专业基础能力的掌握;核心课程强基赋能,设置创业实战课、竞赛训练课、考证培训课,将专业核心能力融入创业项目实践、技能竞赛模拟训练、1+X和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创业项目、竞赛氛围和考证环境等实战学习获得职业核心能力;技能课程提升发展,一方面将职业技能训练融入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技能竞赛选取学生真实的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参赛积极性,实现赛创融合,技能课程创业化能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行业应用技能,借助地方区域经济和产业优势,成长为能力突出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三类课程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到专业技能实践课,从知识掌握到技能掌握,从学生学习到胜任职业岗位,形成递进式的课程结构体系。

3.2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一,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整合双方教学资源,奠定教学改革基础。在校企双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教学平台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利用智慧职教云、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依托“双元三化”课程体系,实施基于项目化、模块化、任务化的混合式教学;另一方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整合校企双方教学资源,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融通证书鉴定通道,共同孵化创业项目,共同开展技术研究等。

第二,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应用型知识传授和实践性技能培养的教学手段交替混合,碎片化知识点介入学习和系统性知识结构重构的有机混合。”[3]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实现授课时间灵活化,授课地点情境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一是实施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法,按照“理论基础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工作任务模块”的逻辑,对应课程设置和师资团队建设,理论基础模块以高校教师为主导,岗位技能和工作任务模塊由企业人才、技能大师和高校教师协同开展教学。二是实施项目导向的情境化教学法,技能学习层面,将学生角色转换成企业学徒,课堂从教室转换至生产车间或企业办公场景中,基于企业实际项目开展实境教学;竞赛训练层面,将真实创新创业项目、企业项目融入竞赛环节,以真实项目数据、发展规划、商业模式、经营状况建立竞赛教学情境优势;证书培训层面,搭建技能训练实景,模拟考证现场,开展情景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的实践选择,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又顺应了课程体系优化所需的教学方法变革要求。

3.3优化融合育人评价:多维度育人评价指标,构建增值评价体系

“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需要通过反馈机制实现动态优化,而增值评价是“以学习者为评价主体,以可以测量的证据为基础,以过程评价为手段评价学生通过学习而产生的增值”,从学生学习过程入手,通过持续性的监测和评价,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素养和技能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提升育人成效。因此,要构建增值评价体系,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从“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水平、社会价值”三维度建立增值评价体系。第一维度,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课程评价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通过“岗证赛创”多维度评价,教师、学生、企业三方评价,建立多主体、多维度的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机制,提供以企业顶岗实践、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证书获取、创业业绩等替代课程考核的机会,实现学分转换和认定,转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以考试成绩定等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技能水平、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的评价在实践应用中得到全面反馈,判断学生能力增值。第二维度,职业素养水平包括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评价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等形成情况,尤其在竞赛、顶岗、创业实战等环节,最能凸显学生职业素养习得情况,通过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理论过程与实践绩效、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价等方式的结合,开展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水平的考查。第三维度,职业社会价值包含毕业生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是对“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育人成效的验证。通过毕业跟踪调查、企业满意度评级、毕业生满意度评价等方法,收集数据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助力融合育人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综上,构建“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更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尝试。以“岗课赛证创”的深度融合为载体,审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建立符合各校发展实际的新模式,打好“产教融合、课证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组合拳,将学、用、训、赛、创构成有机整体,培养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成效。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研究”(XJBX2022001)。

参考文献

[1]程智宾,李宏达,张健.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价值追问、学理依凭和实践创新[J].职教论坛,2021(11):68-74.

[2]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3]邵华.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内涵重构、模式创新与多维评价[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4):55-59.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创新创业能力混合式教学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