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应用研究

2023-08-10曹博

科教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高职院校

曹博

摘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推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综合性技术技能人才。只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学生能力素养,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作为高职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建设的重大举措,必须通过完善的机制体系和高效的应用策略进行教育质量优化。为此,文章从质量保障机制形成的必要性着手,对其具体构建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13

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愈发强劲,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学生数量都与普通本科院校无异,甚至出现了超越之势。但由于其整体发展时间不长,相关教育教学规律认知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导致管理层面、资源层面、学生就业层面、师资力量层面、特色化层面等都面临一定困境。作为向社会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领域输送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在其规模和数量逐步扩张的同时,必须将教育质量保障作为自身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从多层面、多角度构建规范科学的保障机制,探索机制的合理应用策略。

1高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形成的必要性

1.1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所需

近几年,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全面支持下,高职教育获得了极大发展,不管是教育规模、办学格局,还是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等都有所进步,给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形成带来了一定可能性。

一方面,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①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根据《2022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共有1522所高职院校,公办达75.4%,其余为民办。同时2021年校均在校生为9300人左右,双高校的总规模甚至达到了13600人,相较于3年前,整体在校生规模都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师资力量层面,2021年校均专任教师数量为385人左右,公办院校399人,民办341人,相较于三年前也有明显上涨。与此同时,专任教师超出1000人的院校共计28所,800―1000人的院校共计54所,500―800人的共计294所,300―500人的共计467所,100―300人的共计490所,100人以下的共计94所。另外,各地区高职院校经过多次改革、改组,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企业和行业为主体,社会各领域协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②内涵化建设逐步强化。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高职教育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探索出了一批类似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质量[1]。另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逐步壮大,实践实训基地的全面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与社会团体、企业之间的密切交流,促使各类资源实现了彼此共享,补足了一些发展劣势,甚至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高职教育品牌。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当下整体办学规模与质量都有所提升,部分院校甚至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但和普通高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可能在于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时间不长,经验缺乏,社会各界普遍缺乏重视度,且部分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和当地社会经济规模不相适应。另外,有些院校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创新,经费投入难以满足教育需求,甚至一些院校整体基础设施滞后,无法支撑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实训教育。

1.2整体缺乏质量保障机制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质量优化,必须形成科学系统的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管理。为此,部分地区建立了专门的巡视检查制度,以开展常规化的教育质量督导考评,有些院校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监控体系[2]。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关质量保障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仍十分薄弱,院校内部缺乏必要的质量保障机制以及运行体系,外部缺少一致性的质量认可机制。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下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的紧迫性和对高职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此给有关研究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依据。

2高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

2.1構建内部管控机制

一方面,明确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院校必须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办学特色,形成人才培养方向,深刻了解高职教育是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明确高职教育质量保证内容。如对院校组织机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审核;对教学质量实施监管,对教学信息与实践实施审核,如教师能力审核、专业设置审核等[3]。对于教学质量监控,需重点监控教学过程,察看其是否达到办学目标等;注重审查的周期性,并邀请更多校外专业人员进行质量审查。

2.2构建外部评价机制

①政府层面。高职院校要实现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机构的政策引导以及宏观调控,还需要专门构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转变原先高度集中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真正给予高职教育办学相应的自主权,使其能真正基于实际状况展开教育教学调整,形成自身特色。②企业方面。需要高职院校始终将企业放在一个具有发言权的地位层面,以此更好地从中了解当前各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出更多与企业要求相符合的人才。

2.3构建经费投入机制

高职教育质量机制的构建需要充分的资金支持。在传统管理机制下,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但这种专项资金整体支持度比较有限,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经费投入机制,将办学成本分摊到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身上,实现从多方进行资金筹集,以此减轻财政压力[4]。一方面,建立专项基金会。主要对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状况以及经费使用状况展开审议评估,向各位投资者公布学校情况;给投资者提供院校的基本状况,使其成为拉动投资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投入效益评价。如评价高职教育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分析学生对院校的评价,如教学质量、生活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针对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的投资,应重点展开督查督办工作,严格检查钱款落实及去向。

2.4构建质量预警机制

①形成预警标准。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包含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学效果三项,一旦低于基础标准,就要进行预警。其中教育资源层面,主要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行政工作者为主,如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低于20%、專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类教师比例不足50%等。教育过程层面,其专业设置必须经过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能达到其相关要求;能选择省级以上高质量的高职教材,且有自编教材等,一旦达不到要求,就需要预警。教学效果层面,学生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能的合格率能超过70%,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如果达不到标准,就需要做出质量预警。②形成信息管理机制。在这之中,主要以两个信息平台为核心,即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和院校自主建设的校园网。其中前者重点对高职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如教育主管部门、基金会、院校排行榜等等;后者主要基于各类预警标准,对各项工作展开年度评审。院校应重点从中落实信息的采集、存储、整理、分析、反馈等工作。

3高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应用

3.1优化质量保障条件

①建立组织保障。院校内应针对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重大问题展开专题研讨,由院长、教务处、系主任等参与进来,形成质量监控组织。具体可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质量研讨会、教育成果总结大会等。②构建制度保障。不仅院校层面要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各系也需制订管理细则,从整体上形成院校宏观指导、各系实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层次化管理体系。③建立标准保障。教育质量优劣的衡量依赖于专项标准,因此院校还需制订出完善的质量标准,如教学大纲应用标准、高职教育工作规程、教材选择标准等。④建立技术保障。教育质量监控依赖于信息技术,为此需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教务系统、校园网等提升质量监控的效度和信度。

3.2推行合理的监控体系

①分解目标。高职院校应基于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制订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并以此从教学质量、实践成果和考核等方面设置明确标准。通常在实际分析教育质量时,应对各课程的考试合格率、实践报告、进步程度等进行统计,以明确实际的教育质量[5]。②监控过程。在正式展开教育教学前,先针对教材选择、教师备课、教学大纲设计、进程规划等进行学期前检查;对教师自身资质、职称、教学班级、所教学生层次等进行详细核查。在督导过程中,可建立专项指导委员会,由资质较高的教师、教授等作为督导员,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各系教育管理展开指导。同时,还需明确规各管理干部以及教师的听课次数,将听课评价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③监控教育评价。一方面,注重教育教学结果评价信息监控,尤其要将学生、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终工作评价、职称晋升与课贴发放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考核结果分析监控。即对于理论知识,要求教师重点对考卷、综合成绩等实施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对于实践操作,建立理实结合的考核办法,基于理论作答和实践操作的一致性、考核内容与实践大纲的统一性展开质量评价。④实施学生监控。具体可以从学生中选出专项信息员,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座谈会,从中及时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运行状态及质量,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应用教务信息系统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教育教学状况打分,展开全面评教,或以问卷形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调查,从基本面掌握教育质量,给相关管理策略的制订提供必要参考。

3.3落实必要的监控措施

①约束和激励。对于约束来说,可以将教师行为准则、教学责任、教学违规追究等有关制度作为基础,以实现教师行为约束,帮助其提升质量意识。对于激励,可以利用教学成果奖励、教育质量目标实现奖励、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奖励、学历提升奖励等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也可以将教育质量和院校教职工津贴、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以激发教师强化教育质量的动力和积极性[6]。②监督和评价。可以构建专项教育管理职能监督机制,开展统一与分散、随机和定点相互结合的工作体制,重点针对学生信息报告、教师教学日志、社会评价等开展监督。同时,基于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评价等对教育质量展开综合评定,并对最终结果及时反馈。③反馈和调节。具体通过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督导组听课、座谈会等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将教育教学监控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反馈至管理层。反过来,再应用教育质量管理信息通报、教研活动、座谈会等形式,将管理层获得的监控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同时,基于责任到人、限时整改等相关原则及时展开教育管理制度修订,并定期针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教师教学、学院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能实现有效互动。

4结语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但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格局和规模,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合理,不适应当地环境等问题,有必要形成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对此,需要从内部管控机制、外部评价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教育质量预警机制构建着手,形成系统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基于此,在实施过程中,优先建立适合的保障条件,如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然后推行合理的监控体系,全面落实监控措施,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依蔓,刘影.多元主体协同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11):40-45.

[2]李运山,王梅,肖凯成,等.“四维度”策略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77-82.

[3]刘任熊,尚维来,李忠华,等.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71-78.

[4]聂文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困境及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9(17):41-44.

[5]杨应崧,袁洪志,何锡涛.回顾与期望:奏响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三重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54-58.

[6]史瑞龙.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9(4): 29-31.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高职院校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