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2023-08-10赵捷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特征出发,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探索“互联网+”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承担的责任和能力。在“互联网+各行各业”的今天,高职辅导员队伍承担着更加重要和特殊的角色,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思想政治的先进性、时代感与创新力,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达到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与指导。因此,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辅导员是中国教育发展与需求相适应的一个重要群体。从2006年5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到2017年8月又一次修订,至今已经走过15年的时间。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培训、管理和考核做了详细的阐述。根据《规定》的要求,高职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包括九个方面,在“心理健康”“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上,都有了较高且较细致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从“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
(一)心理咨询机构发展迅速,体系结构不健全
自1988年以来,大学心理咨询机构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大多数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建立,不同学校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有些学校的硬件设备不够好,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名字也不标准,有些学校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安排心理健康辅导员(教育部要求辅导员和学生的人数比例不少于1:4000),有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存在于不同学校中。
(二)心理学专业开设不多,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不开设心理学专业,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在这些人中,辅导员是主要的力量,但是具有心理学背景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并不多。这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辅导内容单一,受欢迎程度较低
近年来,各大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都在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但其中许多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缺少鲜明特点的活动,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记忆度不高,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也不高。此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学生陷入迷茫时,80%的人会先找自己的朋友倾诉,而只有2.5%的人会去找辅导员。有的学生说,有时到咨询室找老师,老师都很忙或者不在,这使得学生对心理辅导丧失了信心。
(四)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较好,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思想层面,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实践行动。此外,许多的保障措施也不完善。比如,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缺乏科学性的理解,只把它当成了一种简单的劝说或谈话。同时,有的学校的心理课教师与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分离,缺乏培养和评价的机制。另外由于学校和二级学院经费不足,心理健康工作也无法得到充分支持。甚至有些地方的设施和设备也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五)网络心理服务平台良莠不齐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尽管国家规定要建设网上平台,但许多平台缺乏校本特色,或采购的商业平台无法满足管理需要。有些平台只提供精神方面的资讯,而另一些则只提供咨询或考试。目前,我国高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使用不频繁,缺乏连通性。
二、高职院校“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设计思想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要有政府的领导和配合。在“互联网+”时代,以积极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强化朋辈心理咨询;要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快乐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要让人们用正面的眼光去看待和对待人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注意到学生的正面素质,并重视其潜能的培育。以学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对学生的负面心态,采取更为正面的态度和观点。
人本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本性与价值,而非单纯地关注人的问题行为,而更多地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心理,符合人本关怀的思想。
朋辈心理辅导打破了过去仅由专业顾问来进行辅导的模式,使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参与到他们的心理辅导中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他学习积极性。在网上可以更好地利用朋辈组织,同龄人的生活经历相似,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因此,同侪的心理辅导很容易被人认同和接受。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结合线上与线下的二元模型,基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基础,以“互聯网平台”“干预系统”“互助联盟”为核心;以“全民教育”四大模块为载体,构建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①保密的原则。无论是在线上开展,还是在线下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档案都要严格按照保密原则进行管理。在网上,要加强对学生档案的技术保密,对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行严格的管理。
②互助平等的原则。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要尊重他们的思想。如果你尊重他人的感觉,那么你的顾问关系就会变得更好。该模式也着重于朋辈辅导,要求学生以平等、互助的方式进行合作。
③开放性的原则。该模式非常重视发展心理教育,因此,在系统内部,利用各种途径,建立了一个交流平台。
④全员参与的原则。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由辅导员和心理辅导教师来进行,而这种模式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大家才能真正地关心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从各个角度进行监控,一旦有了心理问题,就可以及时反馈。
⑤实践性的原则。模式的设计注重实用性,采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参加,尤其是增加了互联网平台的使用率,使得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管理和推广。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的心理育人职能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高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内容
①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协助院校心理健康中心做好学生的心理评估与档案工作,在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学校的互联网资源。
②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所面对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指导学生进行个人的成长思考和探索。
③能灵活地利用基本心理学知识和危机干预系统,对学生的日常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追踪,使其达到常态化、动态化、标准化,遵循学校的危机干预机制,对突发事件做出相应的反应。
2.高职辅导员心理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①针对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在认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以提升个人情感,使之升华为对生命的一般规律和专业发展方向的明悟和认识。为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专业角色能力打下基础。
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未进入理想的学院、缺乏自信、职业定位不明确等,可以通过“认知社会”“悦纳自我”“珍爱生命”等问题进行探讨,帮其重新树立自信、树立职业信心。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①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训练经验。②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及类别,并能有效地进行分析。③能够通过互联网实时关注和管理学生的心理动态。④保持对互联网信息的敏感性,能够根据热点问题、主题对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⑤能够使用简易的网上心理测验系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⑥善于观察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对其心理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确保其心理安全。⑦引导学生认识网上政治信息,保持政治思维清晰,从心理上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取向,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互联网+”的运用能力需求
①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互联网操作平台及网页,并能对各种 App进行识别和使用。②能够利用微信群、百度云、视频软件等互联网资源,构建学生群体,完善学生的个人资料,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具有良好的互联网安全意识和技能,能够构建并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环境。③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平台进行选择、学习和宣传,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其心理健康。④能够及时关注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疏导,提高互联网的正面引导能力。⑤充分发挥互联网与网下资源的优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⑥开拓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建立具有互联网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互联网+”时代,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就必须以“互联网为本”的科学教育系统为重点,以“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为导向。首先,要优化教学结构,改变以往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模式,建立独立的专业培训体系。只有如此,才能使教育、教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使教学安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地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这也能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地加以探索和完善,特别是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互联网教学体系。
(二)强化高职辅导员的工作
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化。为此,应通过设立专门的教学机构,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高职心理专业人员的引进,特别是要增加心理辅导人员的比重,使之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学校要调整辅导员的工作,缩短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使辅导员的工作重点转向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同时对辅导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以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保证他们能够进行基础的心理咨询,承担起教育工作的责任。最后,学校还要为辅导员提供最新的互联网专业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及时掌握互联网造成的“精神疾患”,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可以有效地解决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在“互联网+”的今天,建立和运作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和完善网上教学平台。首先,心理咨询平台应该是一个涵盖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一切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平台,并且能够涵盖与大学生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主要群体。即:查阅心理信息、观看心理健康课程视频、预约心理咨询;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管理等都是互联网平台的必备功能。与大学生心理状况相关的是寝室主任、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校外心理医師,都应该利用这个平台,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其次,要完善心理平台的运作机制。平台应该根据不同的群体来设定相应的权限和作用。其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得心理健康信息,进行在线咨询。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管理,以此来引导他们的心理活动,在线协助他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同时辅导员也要在线上进行指导,并确定自己的工作计划。
(四)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同步,从而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现实中,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但是,以互联网为渠道的心理咨询平台,既能充分地吸引大学生,又能有效地过滤不健康、消极的信息。这种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辅导员、课程老师,都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辅导,同时也可以与学生进行线下的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的心理教育,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认知,增强他们的承受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实践性较差的問题,导致了高职院校很难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其实,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水平低的主要原因,除了师资力量不强、学校对心理辅导工作不够重视,还有学生本身不愿意接受心理辅导。有些学生认为,心理辅导要把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呈现给辅导员,这样就会导致心理上的逆反。但在“互联网+”的今天,通过网上的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发泄自己的烦恼,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状态。
五、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不仅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是新时代的一大挑战和新的契机。辅导员们应该科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稳定的支持,并将互联网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创造更优秀的教育环境。同时,针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辅导员们也需要在使用和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作者单位:赵捷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张航庆,张玥.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公关世界,2022(16):104-105.
[2]纪蕊.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2):45-48.
[3]王嘉嘉.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探索[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9):84-87.
[4]张荣荣.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0,(07):98-99.
[5]李奕莹.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机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