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的课程思政与创新
2023-08-10周丽
内容摘要:基于对《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的经验总结,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型为导向,结合网络文学的创新创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向学生介绍互联网背景下文化行业的就业形势,让学生理解如何用文学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学生甄别、编辑、创作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让学生懂得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键词:课程思政 网络文学 应用型创新
创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当今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的设置具有开创性,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型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思政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系统性地、创新性地、因材施教地教学,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一.从《创意写作》到《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文学创作课的应用型创新思考
(一)教改思路
《创意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大一开课,3学分,54学时。“创意写作”的内容涉及到: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游记,涵盖范围极广,但在大多数院校的传统授课模式中,《创意写作》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学生在习得相关理论知识点之后,却依然难以进行实际的内容撰写,写不出、写不好,是他们共同的困惑。
近年来,文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过往汉语言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如文秘等,受市场冲击较大。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行业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极大。因此,笔者以应用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状况之后,决定进行课程改革。
笔者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余部,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因此基于文化市场、实际就业形势、创作实战经验,进行了如下改革:1.加入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行业分析;2.加入了网络文学创作的理论,并指导学生进行故事的分析和故事的撰写;3.加强了课堂训练、实战写作,形成一套激励学生创作、进行个性化创作辅导、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当然,这门课程的改革目的,不是让学生都去创作当作家,而是培养学生“如何甄别和创作一部好故事”的能力。这种创作实战的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当中,是极具应用价值的。而通过课程学习后,撰写并发布了作品的学生,也在大四的就业、应聘环节当中,展现出了直接的优势。
经过改革后的《创意写作》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获得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微课程,课程思政),其中部分线上教学段落,还获得了江苏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因此在本校中,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该课程已拓展为广播电视编等专业的基础课,为广编专业学生了解文化市场行情、理解文学剧本、完成编剧等工作,提供更多的创意思维。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型为导向,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主要达成三个培养目标:
1.介绍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文化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状况,介绍文学创作者的工作状态,为学生未来就业做指引。
2.着重分析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应该具有的相关要素,总结规律和创作经验,进行创作的深度实战培训,鼓励学生实际创作,并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
3.让学生理解如何用文学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学生甄别、编辑、创作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让学生懂得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文学创作思维,对互联网背景之下的中国文化市场有全面了解,并懂得网络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创作或甄别一部优秀的网络小说。因为在目前的文化市场行情下,网络文学类别的创作,是毕业生实现文学梦想的最快的渠道,也是多种文化产品的母本。学生一旦习得相关技能,获得撰写的能力,就可以进入市场,在网络平台、影视、游戏、广告等文化传媒相关行业进行就业。
(三)课程设计
《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下设九大专题。既有文化市场的分析,又有理论的剖析,还有实训环节,以及创作心态等教育分享。
《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设置
序章:课程导言
第一单元: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中国网络文学综述
第二单元:中国网络文学产业与国际传播
第三单元:网络文学的创作维度
第四单元:网络文学创作核心维度——题材与立意
第五单元:网络文学创作核心维度——人物设定
第六单元:网络文学创作核心维度——主梗设计
第七单元:衍生创作市场
第八单元:创作实例与技巧——故事开头、故事结构、大纲撰写
第九单元:创作心态与商业价值
终章:课程结语与期末考核
本课程教学进程为18周,每周3学时,常态教学以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为主。
线上课时以原创SPOC课程形式授课。线下课时为创作实践的线下辅导,学生以辩论、演说、创作汇报、剧情表演等形式,展现其原创能力,教师现场予以点评、辅导。
该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行,切实提升创作能”,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核心诉求——解決汉语言专业学生“懂得理论,但写不出来”的问题。
1.线上教学
以MOOC形式展开,主要以理论指引、典型剖析、路径讲解三种方式,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或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使用。在每个线上专题的最后,会进行创作训练相关的作业布置。同时,师生之间经常借助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络,解答学生的问题。
举例来说,在典型剖析的环节中,当谈到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世界观设置,笔者剖析了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美国超级英雄电影《黑豹》里的世界观设定,在谈到人物设计的重要性,笔者采用的是《我不是药神》和《你好,李焕英》的故事设计和人物形象——这些影视作品是“00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迅速让学生对创作产生直观的理解。
2.线下实训
在线下的课堂学时,针对题材、立意、人设、主梗等创作维度的实际训练,笔者会邀请学生上台,以朗读、PPT讲解、说故事等多种形式,讲述自己的创作内容,并由老师现场进行点评。此外,线下课程中还组织数次辩论赛,以文学创作中的争论话题作为辩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探讨,从而拓展学生对文学市场的了解,以及对自我创作的认知。最后,线下课程还组织参观考察由小说改编的线下实体公园,让同学们了解文学作品可以从虚构文字拓展到现实世界,作为母本被改编成各种文化产品。
3.《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线下实训设计
在“第一单元: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中国网络文学综述”课程章节中,笔者的实训方式为:调查问卷,针对网络文学、网络文艺等相关内容,设计共十项问题。实训的目标是了解班级学生对中国文化市场、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网络文学创作的了解度、兴趣度。针对问卷结果统计出的、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共性话题,在之后的课程中作为主打案例,配合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在“第二单元:中国网络文学产业与国际传播”课程章节中,笔者的实训方式为:课堂辩论,标题设置为“网络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延续还是颠覆?”——课堂辩论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立辩论课题,让同学们在课堂现场进行思考和辩论,分析和判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在“第三单元:网络文学的创作维度”课程章节中,笔者的实训方式为:课堂表演,以“送你一朵花”为题,让学生进行分组,3-5人为一组,自行编剧、自行扮演,展示一场10分钟以内的剧目,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扮演一个故事角色。通过命题剧目,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并编剧,完成故事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故事的题材、立意、人物、情节进行了思考,当所有剧目表演完毕后,同学们集中投票评选“最佳故事”,也对彼此的创作心服口服。创作是需要实战的,通过这种实战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哪个故事最动人、最有趣,继而为之后的课程打基础。
在“第四单元:网络文学创作核心维度——题材与立意”课程章节中,笔者的实训方式为:PPT汇报“你最喜欢什么题材的文艺作品?请举例文学作品、影视或动漫作品,分析该作品,阐述你喜爱此题材的原因。”让学生阐述自己喜爱的题材,阐述原因,分析作品,并上台演讲。在学生进行分析和汇报的过程中,对理论内容加以理解。
在“第五单元:网络文学创作核心维度——人物设定”课程章节中,笔者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训:完成一个人物小传。在理论课程之后,让学生上手实操,从无到有,构思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主人公。
在“第六单元:网络文学创作核心维度——主梗设计”课程章节中,笔者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训:根据你们已经选定的题材和已经确定的主角,构思一条故事主线。逐步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在理论学习后,联动上两个单元的实训内容,逐渐组合成故事创作的雏形。
在“第七单元:衍生创作市场”课程章节中,笔者对学生进行现场问答:如果你是导演郭帆,你会怎么编《流浪地球3》的故事?通过著名电影案例,让同学理解“衍生”和“同人创作”的概念,站在前人已有的创作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创作想象。
在“第九单元:创作心态与商业价值”课程章节中,笔者再次开展课堂辩论:网络文学创作中,“自我表达”和“服务读者”,谁是第一位的?通过设立辩论课题,让同学们在课堂现场进行思考和辩论,分析和判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此外,笔者还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考察参观,让学生参观一个主题公园或者主题密室,或者玩一场“剧本杀”。通过主题公园的参观,让学生理解文化产业的线下表现形式,理解文学作品可以可视化、实体化,成为沉浸式的实体空间。
总体来说,在教学方法上,《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核心思路是: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本课程的学生通过实际创作发现问题,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则因材施教,注重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师生平等交流互动。教师指导内容因各同学的创作不同而存在差异,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创作热点的敏锐性,通过实际写作训练,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期末考核是“小论文”的方式进行的,要求同学们完成一个原创故事的作品大纲。课程论文要求具有以下要素:
(1)故事简介:阐述作品的题材、类型、立意。
(2)关键词:提炼作品的标签。
(3)核心亮点:阐述该作品区别于同类作品的创新之处。
(4)人物设计:最少两个角色,不低于700字。
(5)剧情大纲:剧情梗概,包括故事的起、承、转、合,不低于2000字。
(6)故事开头:故事开场,不低于3000字。
《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论文的评分标准为:第一,内容、字数达到要求,即有60分基础分;第二,故事大纲具有创造性,可适当加分,最高10分;第三,核心亮点具有商业价值,可适当加分,最高10分;第四,人物设计完整,可适当加分,最高10分;第五,故事大纲如已成功向成果转化(如上传网站、在线投稿等),可适当加分,最高10分。
在批閱论文的过程中,笔者会对每个学生的大纲进行评估,发掘有潜力的创作者,鼓励他们在学生时期进行创作,推荐给文学网站、影视、游戏、动画公司等,帮助他们进行投稿,帮他们进行IP孵化,促使有天赋在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可以产生创作成果,获得创作收入。
二.讲好中国故事,《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的课程思政改革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i,在《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的课程改革中,格外注重思政内容的体现。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令学生们对文学创作产生兴趣与冲动,易于理解。 课程还注重“专业与思政相结合”,剖析文学创作的内容与手法,内容详实生动,以美育人,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课程中,笔者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思维,并在四个专题中,详细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
在知识单元“第二单元:中国网络文学产业与国际传播”中,课程主要关注“文化自信”,课程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市场现状,分析未来网络文学发展以及中国文化市场变化的方向,强调了文化自信,强调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在知识单元“第四单元:网络文学创作维度之题材与立意”中,课程主要关注“家国情怀”“历史担当”“民族认同”。本专题讲述了历史题材、工业题材、都市职场题材、虚构题材等内容,令学生们掌握如何选择题材,如何确立一个真善美的核心立意。在教学案例当中,笔者着重设计了“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作品的立意对比”、“现实题材作品的立意对比”等内容,强调了如何在网络文学创作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知识单元“第六单元:网络文学创作维度之主梗设计”中,课程主要关注“文明和谐”。本课程通过分析讲解,令学生们掌握如何去想象或创作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核心,强调故事创作的尺度,强调在文学创作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知识单元“第九单元:创作心态与商业价值”中,课程主要关注“工匠精神”与“自强不息”。通过作品与商品的分析、新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讲解,使同学们能理解创作时应具有良好客观的心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既要具有工匠精神、自强不息,同时在创作中也要端正信念,秉承创作之“初心”,与读者、同行交流诚信友善,切实地“讲好中国故事”。
在课程中,笔者还向学生分享本人参加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重要讲话的经历,并在课堂上传达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鼓励同学们“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ii。
三.以应用型为导向,《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创新性特色
(一)主讲老师为专业作家,进行跨专业联动
笔者是大学教师,亦是专业作家,具有丰富的创作实战经验:从2003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余部,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海外出版,并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主题公园。
本课程还注重跨专业联动。在《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当中,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由汉语言专业老师选择优秀作品,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老师进行联动教学,以学生作品为母本,拍摄校园短视频、短剧、微电影等。前、中、后期紧密合作,发挥跨专业联合培养学生的优势。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与思政相结合,深入浅出说创作
本课程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授课课程中,教师通过对文学创作手法与内容的剖析,展示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历史担当”“民族认同”“文明和谐”“工匠精神”“自强不息”等课程思政元素。课程以美育人,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体课程思政相关章节设计,前文已有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成果转化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从传统的单项灌输式改革为师生交流互动式,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有效开启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本课程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实训,促使学生通过实际创作发现问题,并向教师提出问题。而教师则因材施教,注重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师生平等交流互动。
在线上课程中,本课程结合热点剧目,以视频化的展现方式,讲述“如何编出一个好故事”的问题,解析文学创作的维度,令学生们有兴趣、有兴致、有感触、有创作冲动。线下课程中,教师指导内容因各同学的创作不同而存在差异,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创作热点的敏锐性,以及通过实际写作训练,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联动文学网站、文学杂志,对优秀的学生创作进行推荐,助力学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获得了实际成果与收益,以下是学生成果的展现:
在学生的网络文学创作方面,全体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最少创作3万字,最多创作30万字。教学四年来,32名学生创作长篇网络小说并成功签约,平均创作篇幅达10万字以上,在起点、晋江、网易文学、爱奇艺文学、七猫文学等平台发表。
在学生的文学评论与论文发表方面,8名学生创作短篇小说,发表于文学期刊,3名同学发表研究性论文,发表于学术期刊。
在学生获奖方面,1名同学的剧本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3名同学的小说获得省级奖项。
在学生就业方面,10名学生进入文学平台就业,担任文学编辑等相关工作,2名学生进入文化公司工作,参与动画、游戏项目研发。
(四)构建完整高效的应用型教学研究创新体系
本课程坚持以应用型定位,立足于新时代,让学生掌握创意写作的基本技能,并构建了完整、高效的“教学→实践→创作→市场”为一体的创新体系。
从课程教学开始,经过课后训练、课堂演讲、课堂辩论、学生论文、学生创作等多次教学研究活动,不断积累教改经验,所获得的成果又反馈到课程教学中去,构建了一个完整高效的教学研究创新体系,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这种高效的应用型教学体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力。笔者将课程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完整的教材《网络文学创作实战》,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發行。课程中的部分章节,如《网络文学的创作维度与实例解析》《对于现代都市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的立意思考》等章节,被《青春》《作家通讯》《江苏作家》《文艺报》等报刊杂志收录。
此外,为了给喜爱青春校园题材文学作品的同学们,实际展现网络文学创作的方法,笔者还创作了一部23万字的网络文学作品《404中二宿舍》,该作品以三江学院为背景,弘扬传统文化,讲述大学生的青春励志故事。该作品由网易文学连载,获得606万阅读点击量,各方读者好评。
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成果相结合,有助于教学方法的迭代更新,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也更能感染学生、激发同学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创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针对同学在学习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以及创作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系统性地、创新性地、因材施教地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i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
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ii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12-14)http://www.news.cn/2021-12/14/c_11281636
90.htm
基金项目: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和青年文化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1WQ6023)。
(作者介绍:周丽,韩国草堂大学在读博士生,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网络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