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建设

2023-08-10娄梦秋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建设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倡导建构融合型課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高效探索音乐知识,形成完善的音乐知识体系。基于此,文章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分析了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策略,旨在促进学生高效探索音乐知识,收获学习音乐的成就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建设

作者简介:娄梦秋(1993—),女,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高井小学。

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一些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些音乐可以放松人的心情,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可以说,音乐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应关注音乐的特殊性,探寻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音乐课堂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打造融合型音乐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审美为主,构建融合课堂

(一)创设情境,融合肢体动作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对情境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在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构建中,单纯带领学生演唱歌曲,很难让学生对音乐节奏、韵律等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肢体动作,如此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更积极的状态融入音乐课堂,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这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使他们感受音乐之美[1]。

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我的朋友Do Re Mi》等儿童歌曲时,教师需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的MV或者动画视频。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提问:“歌曲MV或者动画视频中,哪个人物的动作让你印象最深刻?你能尝试学一学他的动作吗?”在音乐情境的影响下,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融入一定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他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律动,跟着视频学习与表演。可见,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融合型音乐课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打造了全新的课堂,对此,教师应合理创设音乐情境,保障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与感染下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寻找肢体动作与音乐的关联,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乐理知识。

(二)丰富内容,融合文化知识

为提高整体的音乐教学水平,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音乐课堂往往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而在当前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很多音乐作品融合了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这些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2]。

如在“蓝色多瑙河 海滨音诗”这一课的教学中,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音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部分学生对这一音乐内容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多瑙河,因此很难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为提高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关于多瑙河的知识与故事,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外国音乐、流行音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也需着重带领学生关注这一方面,让学生不再局限在作品本身,而是能发散自身的思维,寻找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会音乐的多变性。

可见,在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结合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容,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知识,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真正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成效。

二、以育人为主,打造融合环境

(一)化繁为简,融合全新方式

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会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使音乐课堂不再局限于演唱、演奏等活动中,而是能化繁为简,让学生享受音乐课堂,认真聆听、感受音乐,实现情感升华。化繁为简的教学思路为融合型音乐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融入与作品相关的各种活动,能让学生敢于、善于用音乐表达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的韵味与精神[3]。

如在教学《芦笛》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这首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歌曲中所营造的氛围,使学生在氛围中自主思考。对此,教师可提前准备好芦笛这一乐器,在课上为学生讲解芦笛的形态、声音、指法等,并让学生将其与歌词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感受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芦笛》的内容与韵律,即其歌曲形式较为紧凑,多次使用了八分音符、偶句句尾的休止,在用芦笛这一乐器演奏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跳跃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拍打节奏一边演唱《芦笛》,或者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为《芦笛》这一音乐作品编舞,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小学音乐融合型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主题或者情感,将多种形式的活动融入课堂中,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摆脱束缚感。

(二)创新形式,融合其他学科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形式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为构建融合型音乐课堂,教师要将其他的艺术形式融入音乐教学中。如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关联,教师便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脑海中的场景画下来。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可以逐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不再单纯局限在音乐学习中,而是可以根据音乐作品本身,进行一定的学科知识拓展。

如在教学“花之圆舞曲 马刀舞”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对其中的韵律、节奏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后,教师可以再次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教师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花精灵在跳怎样的舞蹈?请你们根据自己对音乐旋律的理解,绘出相应的图形。”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听完这一音乐作品后,能用图形表达自己对音乐韵律、节奏等的理解,在脑海中形成音乐旋律线与演奏乐器声音的关系,并能随着音乐画出旋律线。融合型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力。

音乐并非一门孤立的学科,音乐作品中蕴含着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融合型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寻找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音乐课堂。

三、以兴趣为主,开展融合创新

(一)尊重差异,开展趣味教学

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兴趣等有一定的差异,在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对于音乐学科来说,乐理知识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相对困难。为保证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组织趣味性教学活动,用趣味性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4]。

如“五指山歌 牛角出来尖对尖”这一课涉及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基本知识点,而学生在音乐乐理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巧用各种充满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感受音乐,并有所创造,掌握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针对在乐理方面偏弱的学生,教师应采用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卡通图片等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元素,进行比喻或者知识呈现,如此便能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音乐课堂,学有所得。总之,教师应具有创新性思维,不断引进全新的教学方式,着力打造融合型音乐课堂。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趣味性活动的同時,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结合学段,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时间跨度大,年龄跨度也大,而不同年龄段、年级的小学生,在认知、活动能力等方面也有着差异。在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他们的兴趣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欲望,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更具生命力。

如“全都认识我 快乐的农夫”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在经过了一、二年级的音乐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对比聆听、演唱、乐器演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歌曲中的音调、韵律,巩固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对其进行剧本创编,然后让学生将其表演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是有趣的。为了完成表演,学生需要揣摩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融入自己的动作,其他学生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享受到精彩的视觉盛宴。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

新课标倡导教学方式多元化,学习方式自主化。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学习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特别是注重创新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展现音乐的魅力和精彩。

(三)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音乐本身就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学科。为了提高小学音乐的学科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在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化角度思考音乐作品的内涵。很多音乐家在写词、编曲的过程中,其灵感都来源于生活,音乐作品实际上反映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正是因为音乐作品的这种特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让小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五月五赛龙会 喜报”主要围绕端午节展开,描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端午节的感受,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等活动。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学生对端午节往往比较熟悉,通过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从而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也克服了原先单纯的知识讲解、歌曲演唱所带来的弊端,为学生构建了更加精彩的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浓浓的生活味。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中的情感价值,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精神和价值。

结语

总之,为构建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教师应重视多元方法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音乐情境等方式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音乐课堂更精彩、更有活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健.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J].学周刊,2022(12):157-159.

[2]郑立铭.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新教师,2022(2):56-57.

[3]李娟.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2(1):155-158.

[4]吴艳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114-116.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