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
2023-08-10宦毅
摘要: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享有极高的声誉,既是古代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不仅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审美观念,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人们常常在器物表面雕刻各种纹饰,种类繁多,动物纹饰作为最重要的纹饰在青铜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章通过对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进行分类和比较,探讨不同种类动物纹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比如,龙代表着权力和神秘,鸟代表着自由和灵性,兽代表着野性和原始等。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动物纹饰发现,无论是青铜器上呈现出的饕餮纹,还是龙纹、虎纹、鸟纹等图案,都是夸张和想象力的浓缩,具有极高的创造性。它们强调了神性的存在及其与人的关系,以及对神权的尊重与敬畏。动物纹样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等的关系,这些设计的创意灵感均源自生活、自然界以及当时的宗教、图腾崇拜。所以,对动物纹样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的理念。将这些动物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探索动物图式在当下新的表现形式,为现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青铜器上动物纹饰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青铜器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青铜器;动物纹饰;文化意义;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03
0 引言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以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最具代表性。青铜器的问世标志着人类从石器时代向新的时代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项惊人成就。其中,青铜器装饰纹样最引人注目。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动物纹饰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装饰形式,其形态多样,寓意深刻,为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提供重要参考。
1 动物纹饰的种类
从已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青铜器装饰纹样最早于夏代晚期出现。商代以来,青铜器上的装饰开始变得复杂而神秘,其主要类型有动物纹(想象型与写实型)、几何纹和人物画像写实纹,动物纹是最重要的一种。动物纹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写实动物型,以尊的数量最多,如象尊、羊尊、牛尊,其重要特征是写实逼真、特点鲜明。二是想象动物型,多是鸟首兽尊、鸟兽纹四足觥。这种动物纹大多是结合某些动物的典型特征创作而成,具有恐怖、荒诞和神秘等特征[1]。
1.1 饕餮纹
饕餮,是“龙生九子”中的一种,由于太贪吃,竟能将自己的身体吞噬殆尽。它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里,兼有兽头和鱼尾。宋代人根据这一典故,将青铜器上呈现为野兽头部或以其头部为主的纹饰并称为饕餮纹。对于饕餮纹这一概念,其定义仅限于“有首无身”这一范畴,而这类纹饰中的许多图案带有身体元素,虽然身体很小,甚至要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但不能因其体形微小而忽视身体的存在。因此,为确保严谨性,现今学者们普遍采用“兽面纹”这一术语[2]。
兽面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和鼻子构成一张完整的面容,其中一部分呈现出左右展开的身体和兽爪。兽面纹常出现在青铜器上,如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中就常见到这种纹饰。兽面纹并非仅限于特定动物,以角为例,如牛角、羊角、鹿角、龙角等,它们的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直是兽面纹的重要象征(见图1)。
1.2 龙纹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中,龙纹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纹样,贯穿了历史长河,成为最盛行的纹饰之一。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礼器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龙纹。据《说文解字》记载,作为中华大地上最为著名的神兽之一,龙是一种鳞虫,其身形之长,既能幽能明,又能细能巨,更能短能长,春分时可登天,秋分时则可潜渊深处。尽管龙的形象千姿百态,但在青铜器的纹饰中,那些身躯如蛇般蜿蜒曲折,嘴唇外翻,带有角的动物,基本可以被归为龙纹(见图2)。龙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根据其形态可大致分为夔龙、古龙、蟠龙、蛟龙、蟠蟒等多种类型[3]。
1.3 鸟纹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鸟纹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纹饰。早期文献记载,鸟纹主要出现于商周时期,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受到时人的喜爱。商末周初,一种以凤鸟纹为主题的装饰开始出现,到了西周中期前后,这种装饰成为当时的潮流,这与周人将凤鸟视为吉祥之物的观念密切相关。春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崇奉思想逐渐加强,鸟纹被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符号。随着周王室的衰落,鸟纹也逐渐走向没落。
鸟纹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向下弯曲的喙和位于头部的尖角。这种特征比较普遍,是鸟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标志之一。鸟类的尾部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包括长尾、垂尾和分尾等多种形态,有些甚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羽毛散开的景象(见图3)。
1.4 其他动物纹饰
青铜器纹饰不仅包括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纹饰和艺术再加工的动物纹饰,还包括各种真实的动物形象,如蛇纹、虎纹、牛纹、羊纹、鹿纹、象纹、兔纹、鱼纹、龟纹、蝉纹、蟾蜍纹。这些动物纹饰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5 变形动物纹
通过对某种动物纹饰的部分结构进行艺术再加工,使其呈现出更为简洁、抽象的形态,以增强作品的装饰性和趣味性,这就是所谓的变形动物纹。此类纹饰包括鳞纹、窃曲纹和波曲纹等。
龙和蛇的鳞片排列所构成的纹饰,被称为鳞纹(见图4)。有的在器壁內表面呈放射状分布,形成片状花纹。有些于器物腹部像鱼鳞般上下交错排列,犹如一幅精美的艺术品。鳞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有些鳞片以横向并列的方式呈现,有时呈现为两层,形成带状的纹饰,被装饰在鼎和簋的腹部或圈足位置。
窃曲纹的形态错综复杂,其独特之处在于每一种图案的主要构成都呈现为卷曲的细长条纹(见图5),通常以带状相连装饰于器物口沿下方或器盖边缘。窃曲纹作为一种特殊纹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它与青铜礼制和贵族生活密切相关。自西周中期起,一直流传至春秋中期。它与饕餮纹、蛙面纹及鸟首兽腹纹一起被称为商周时期最重要的几种纹样。据大多数青铜器研究者所述,窃曲纹的形成源于夔龙纹的形态变化。
波曲纹即“波带纹”或“环带纹”,呈波浪状波动,波峰间的缝隙常填充有动物形或几何形纹路(见图6),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食器、酒器的主要纹样之一。据考古资料分析,周代已有较为完善的青铜器装饰图案。大克鼎和颂壶,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它们的腹部和颈部装饰着波浪状的纹样。
2 动物纹饰的文化意义
在史前至商朝,各种文化和群体的宗教信仰核心是对多种“动物”的崇拜。而青铜器是最重要的礼器,因此青铜器纹饰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种或一套高度融合的图像,以概括和象征众多的祖先和神灵,并取得大众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兽面”被作为设计工具运用到器物上。完成此项任务的最佳方式是将“兽面”图像进行抽象化处理。从最初的抽象符号到后来的具象符號语言,这些图像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些生物并未明确呈现出任何具体的动物形象,但它们通过其头部的正面、夸张的眼睛和简化的身体结构等元素,涵盖了所有“动物”。
这些抽象形象与原始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对大自然的信仰密切相关,融合了各种动物元素,经过变形和规范化处理,呈现出高度概括化的形态,其难度令人惊叹。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观者和使用者沉浸在他们所崇拜的形象中,如龙、牛,还能感受到“兽面”凝聚众神的强大威慑力和感召力。从商周青铜铭文来看,兽面纹是为了表达王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抽象符号,其强调神性的存在与人的关系,以及对神权的尊重与敬畏[4]。
3 动物纹饰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无论是饕餮纹,还是龙纹、虎纹、鸟纹等图案,都是夸张和想象力的浓缩,具有极高的创造性。这些设计的灵感源自生活、自然界以及当时的宗教、图腾崇拜[5],也关乎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这对当今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而言,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深入研究青铜器纹饰便能深刻领会这一奥秘。
青铜器作为一种实用器物,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青铜器上,怪兽纹、夔纹等形象是生活中常见动物的抽象,这些动物在生产劳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些是民族图腾崇拜的对象,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设计必须紧密围绕着生产生活展开。如果设计师能将这些动物元素融入现代产品中,那么产品一定可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所以,当设计师在设计中遇到难题时,不妨走出舒适区,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为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4 结语
尽管青铜器装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其象征性的根源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创新,涌现出新的元素。装饰艺术也应融合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实用与审美功能,并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60.
[2] 黄桂芳,乔梓桐.试论良渚文化玉器神人兽面纹原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3):96-99.
[3] 王清雷.西周甬钟篆带对角“两头龙纹”定名考辨[J].音乐探索,2022(4):10-27.
[4] 杨朝君.浅谈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及其内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7):74-75.
[5] 胡发英,黄万利.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38-40.
作者简介:宦毅(1994—),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间艺术图式的当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