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保卫黄河》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3-08-10董薇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音乐欣赏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保卫黄河》这首爱国题材音乐作品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文章结合作者实践经历,试图将歌曲厚重的思想性与特点鲜明的艺术性融入高中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实践教学发现,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有助于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党史、弘扬民族精神,并且能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广泛传播思政教育。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以红色音乐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口,以“红”促“育”,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音乐欣赏;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音乐;《保卫黄河》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0-03

1 高中生学习红色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1.1 新时代学习红色音乐的重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1]。如何去挖掘根基、树立文化自信,音乐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着陆点。自古以来,音乐就被当作教导人们或传播正能量的途径。

红色音乐、爱国歌曲等富含正能量的音乐曲目的学习需要从青年一代抓起。高中阶段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全员育人等途径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课程育人是学校关注的重点,主要分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专项德育课程;而“课程思政”并不只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简单组合或简单叠加,关键在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形成好学、乐学的习惯,教师要将正确的观念引入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

1.2 新时代继承红色音乐文化的需要

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上,全球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会与危机。因此,必须借鉴党的历史教训,汲取红色音乐的精神,增强斗志,克服一切困难。鉴于此,教师将歌曲《保卫黄河》以“听赏”的形式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这一基本理念,又是新时代传承红色音乐文化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号召。

2 歌曲《保卫黄河》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1 歌曲《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2.1.1 作品简介

歌曲《保卫黄河》由光未然、冼星海作于1939年,这部作品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是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3]。

1931年9月18日,占据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按照提前策划的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4]。在外留学的音乐家冼星海得知此事后,为祖国遭遇外敌侵略的事情忧心忡忡,决心回国并于1935年投身到“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三年后他又赶往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一职。1938年,光未然在联欢会上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诗作谱曲。最终冼星海于次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铸就了这一时代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2.1.2 歌曲《保卫黄河》曲式分析

《保卫黄河》是一首采用群众语言和通俗形式的进行曲,以富于弹性且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贯穿全曲,使歌曲充满力量。全曲通过音乐的刻画表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处于艰苦环境中游击健儿们奋起反抗的壮丽情景。

声情并茂的朗诵后,引子部分由持续两个小节的长音正式开始,接着由“附点节奏、连续模进三次又高八度重复的二八节奏”等音乐元素构成充满中国式风味的旋律,为主题旋律的展开做好铺垫。

A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个乐句在中正平和的C大调上以强(f)的力度,奏响了以下行分解主和弦为头部材料的激昂豪放的旋律,该旋律没有采用对唱形式,但拥有对唱的效果(以两个小节为单位进行)。第二个乐句在中强(mf)的力度下,从以两个小节为单位的“对唱”变成以四个小节为单位的“对唱”,并且以两个小节为单位的“头音”都是属音,就像这个乐句的“水平线”[5]。第三个乐句恢复了强(f)的力度,并且重音及空拍的使用给人一种紧张的压迫感,仿佛游击健儿正手持洋枪、大刀逐步向敌人的阵地靠近。

A1乐段分男、女两个声部,对A乐段进行了重新演绎,女生声部的旋律结构与A乐段相同。两个声部错位演唱的方式,给予听者一问一答的感受,营造出黄河此起彼伏、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

A2乐段由二声部转变成三声部的轮唱。歌词中“龙格龙格……”的演唱听起来变化无穷,同时也增强了乐曲活泼欢快的气氛。高、中、低三个声部的交替演唱,呈现出黄河奔腾不息、势不可挡的画面,也巧妙地隐喻革命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形成一支声势浩大、锐不可当的强壮队伍。间奏部分由三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与A乐段一样,第三個乐句连续模进,使音乐气势到达顶点,不仅进一步渲染了气氛,还用逐步转调的方法为歌曲的尾段做铺垫。

A3乐段以四声部的齐唱、合唱为主,在辉煌壮阔的气势下以饱满的情绪结束全曲的演唱。

综上所述,《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为有引子、有间奏的齐唱与轮唱构成的变奏曲式结构。

2.1.3 作品音乐特点

《保卫黄河》这一乐章,曲调轻快简洁、歌词通俗易懂、节奏铿锵有力,采用广东狮子舞的音乐旋律为素材以及打击乐节奏,使整部作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展现了中国气派。

此曲旋律多采用原样重复、连续模进的手法,加深了听者对乐曲的印象,也使乐曲气势进一步增强。如A乐段的第1~2小节与第3~4小节;引子部分的第9~12小节与第13~16小节等。此曲演唱形式主要为齐唱、轮唱,第一部分的齐唱,以音乐的形式刻画出一支同心协力的抗日队伍;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轮唱,使歌曲此起彼伏,犹如波涛汹涌、滚滚奔流的黄河,也寓意着抗日队伍的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第四部分的齐唱则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的大场面。

此曲和声仅采用一、四、五级(I、IV、V级)就呈现出和谐美妙的合唱和声效果,并且二、三声部的完美演绎,使旋律轮唱可以一直持续,仿佛是想借助歌曲的力量来唤醒人民的昂扬斗志和民族的荣誉感,为抗日道路指引方向。

2.2 歌曲《保卫黄河》欣赏教学设计

2.2.1 学情分析

据调查,高中生已具有音乐理论知识基础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保卫黄河》等音乐名作较为熟悉,但对其中所蕴含的浓厚的思想性与特点鲜明的艺术性缺乏一定认识,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2.2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视听结合法、创设情景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进而在正式课堂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以期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品中蕴藏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理解音乐要素与情绪、情感之间的联系,理解作品背后的爱国情怀、感受作品的意境内涵。

2.2.4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黄河澎湃壯观景象等图片,请学生观看完毕后,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感受。接着继续播放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屠杀百姓的残忍画面并配以《黄水谣》的音频。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抗日战争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归纳总结。

(2)讲授新课

A.介绍创作背景

B.感受歌词

全体学生齐读歌词,教师重在启发学生感受词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涵。整体了解后,教师选择部分歌词进行情感升华。

C.初次聆听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①整首歌曲的色彩和气势是怎样的?

②歌曲的旋律和音调有什么特征?

③歌曲由几段构成?

聆听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作答,由教师给予评价并归纳总结。

D.分段聆听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体会,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教师出示课件:

E.学唱歌曲

学生体会卡农并熟悉其特点,教师总结后带领学生学唱作品。

F.探究音乐

师生共同分析《保卫黄河》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

G.创编音乐

教师提前准备各种道具供学生挑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节奏型简单练习后,加入乐器及即兴舞蹈动作,完整演绎歌曲《保卫黄河》。两种节奏型如图1所示。

(3)小结与作业

A.搜集冼星海其他作品。

B.找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进行卡农练习。

3 歌曲《保卫黄河》欣赏教学的教育作用

3.1 了解党史

就高中生“学习党史”而言,调查显示高中生对学习和传播党史的态度与其学习动机相关。被动的学习动机(包括应试等相关学习要求)预示着更低的学习和传播意愿,而正向的学习动机(包括提高政治素养、个人兴趣爱好、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则预示着更高的学习和传播意愿。因此,在高中生接受党史教育之前,让其深刻了解学习党史的意义与价值,能增强其对歌曲《保卫黄河》的认同感,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意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6]。

3.2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歌曲的深刻思想内涵与中国革命历程息息相关。在不同历史语境下,歌曲的功能也在随之变化,仅局限于娱乐、欣赏层面远不足以呈现歌曲内涵。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实践参与进行深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正确看待歌曲隐含的苦难历史,正确看待当前的中日关系。

3.3 弘扬民族精神

纵观我国历史,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鲜明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7]。《保卫黄河》这首经典作品在新时代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选择这首歌曲也是为了让如今的高中生们,能够不忘那段饱受屈辱的艰苦岁月,铭记历史;能够缅怀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幸福和平生活而奋起反抗、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们;能够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为之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弘扬民族精神。

4 结语

历史给予了人们教育,也给予了人们启示。从历史中,可以探索出国家的发展轨迹,坚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先辈们的革命事迹中,灵魂得到了净化,追求也得到了升华。

新课标下,针对培养高中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教学是基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背景,也是民族复兴语境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爱国主题歌曲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具有其他类型音乐所不具备的思想教育作用。同时,爱国主题歌曲欣赏教学的开展与国家、学校所提倡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有利于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进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成丽.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2] 杨文凯,孙文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体育的融合探究[J].当代体育,2021(33):86.

[3] 姚秀梅.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三首作品教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4] 屈杨杨.抗战时期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述评[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 张超群.《保卫黄河》大合唱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21):45.

[6] 苏敏.青少年“学党史”心态知多少(七):青少年“学党史”动机不断增强[EB/OL].中国青年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4/27/content_k32v3gS0.html,2021-04-27.

[7] 张月.大庆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董薇(1999—),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音乐欣赏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