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2023-08-10戴雪丽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塑料袋笔者探究

【摘要】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文章对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进行了论述,旨在帮助广大教师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戴雪丽(1985—),女,江苏省淮阴中学。

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结合已学知识,领悟地理思想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学习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但是在一些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上,实践活动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不深刻,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应当致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更加丰富、多元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发展各方面能力[1]。

一、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索,从而缩短他们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为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融入高中地理课堂,通过创造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并据此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变得相对简单,还有利于学生提升地理实践力 [2]。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时,為了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白“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发生异常变化,并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危害,形成自然灾害”,且“对于多数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其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笔者组织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活动。首先,笔者简单描述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在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灾害。有学生想到自己曾经见过“广告牌被刮落,砸到楼下的汽车”,也有学生表示自己见过“积水过多导致农作物的根部被泡烂”。其次,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分析以下案例是否为自然灾害:1.稻田被污染,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2.森林公园发生了一场大火。最后,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分辨何为自然灾害,笔者展示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关于汶川地震的视频、文字和图片,然后要求学生组成探究小组,搜集与地震有关的知识,并据此思考如何有效防灾减灾。在分析关于汶川地震的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料后,学生认为,在地震发生的地方,可能发生瘟疫,可能发生房屋倒塌,这些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影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需要确立应急救援机制,同时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生活的安全性。在学生得出这一结论后,笔者及时表扬了学生,并继续引导道:“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吗?”在引导学生探究抗震材料后,笔者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想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大家认为我们的房子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呢?”为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笔者及时地介绍了关于震级和房屋构造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有小组设计出了极具创意的飞机式房屋,笔者随即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该小组学生的介绍如下:“这种房屋有着与飞机相似的构造,不过底部没有轮子。其墙壁的制作材料为轻质楼板,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结构的重量,而这种房屋的钢框架与轻质外墙能够提高房屋的变形能力与转动能力。此外,这一房屋的飞行控制室设置在房顶,能操纵顶端的螺旋桨,控制室中的机器人则能够对地震等级进行有效预测。如果发生地震,机器人能以最快速度按下按钮,让房屋与地基脱离,同时启动螺旋桨,升至空中。如此,楼房就不会受到地震的影响了。在地震结束后,机器人会再一次按下按钮,让房屋成功降落到地面。”

可见,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二、注重问题驱动,引导解决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考点课堂”和“知识点课堂”,有着丰富问题的高中地理课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地理实践力,在深度学习中发展综合素养[3]。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探究。在探究小组中,学生可以在自主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会加深。在课堂上,笔者提出问题:“在夏天,我们常常会遇到倾盆大雨,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笔者还提示学生结合我国季节与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后,笔者又提出问题:“那么,春天、秋天和冬天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经过讨论,学生对雨的认识加深了,也很好地内化了与我国气候特点相关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应用意识。随后,笔者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根据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来制作东南亚房子的模型。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可组织辩论赛、角色扮演活动、互助探究学习会等,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并通过歌唱、舞蹈、小品等方式展现当地气候,讲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风俗习惯。

由此可见,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确保问题的难度及梯度与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致,引导学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认识事物,然后据此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探究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掌握灵活使用地理知识的技巧,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所提升[4]。

三、开展户外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地理户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扩展,是让地理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地理户外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与地理综合素养 [5]。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时,笔者便组织了地理户外活动。在课堂上,笔者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注意过生活中人们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吗?”在学生给出否定答案后,笔者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人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通过书籍、互联网搜集与“白色污染”相关的资料,然后利用已学的地理技能与地理知识来分析如何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为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笔者根据班级人数分组后,在每组选定一名地理知识基础较扎实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组员明确学习目标,讨论小组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有小组调查了连锁超市的塑料袋使用情况;有小组调查了小商铺的塑料袋使用情况;也有小组调查了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在搜集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经过讨论、分析,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有规律的数据,并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制作展示课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同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比如有小组认为:“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塑料袋主要是商家提供给消费者的,因此商家最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找到办法降低塑料袋的使用率。特别是农贸市场的摊主,应当有偿提供塑料袋,并主动提醒消费者携带布袋来购物。贩卖熟食的商家应该尽可能使用易降解的纸袋,在确保食品安全性的同时,减少对塑料袋的依赖,降低‘白色污染的影响。”也有小组认为:“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是使用塑料袋的主要群体,要有效减少‘白色污染,消费者自身应该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并有意识地减少对塑料袋的依赖,改用布袋购物。这样做可以在根本上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数量,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可见,在高中开展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学习有趣的地理知识,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由此,学生也会慢慢形成关注生态环境和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这无疑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四、制作地理学具,培养创新精神

地理学科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如与天文观测、地震、地理模型制作、地图制作、环境质量检测等相关的内容,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合理使用适合学生的学具,将知识分解、细化,让学生逐渐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并形成创新精神[6]。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因为该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了制作学具的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制作地表形态模型时,学生需要自觉梳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相关地理现象,这样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在课堂上,笔者还及时向学生提供帮助,如引导学生利用湿沙来构建三级阶梯模型,利用尺子来确定经度和纬度。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地表的形态,更好地理解海拔和高度差的含义。

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制作适合学生的地理学具来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思考、创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并切实提升创造能力,形成创新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地理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其乐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为此,教师需要打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型实践课堂,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郑惠安.运用网络GIS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貌”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7):101-103.

[2]郑梅凯,严青青.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以“土壤观察”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4):90-93.

[3]李双月,王丰年.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路径探索:以中学地理活动设计课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2):26-29.

[4]王贺阳.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53-54.

[5]赵玉,沈正平.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体验式活动教学设计:以“云龙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教育,2023(2):22-26.

[6]刘嘉丽,丁利.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地理野外实践课程研究:以人大附中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8):25-29.

猜你喜欢

塑料袋笔者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我是一个塑料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一个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