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3-08-10唐萍
唐萍
摘要:预算管理构成了事业单位的核心管理措施,事业单位通过践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要点,应当能够在客观上达到促进单位的综合绩效指标提高、保障单位资产的完整性、降低单位预算实施成本的效果。在当前时期的激烈竞争氛围中,事业单位人员必须要准确理解预算管理的价值作用,健全单位预算管理的评估绩效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含义、重要性并提出现存的缺陷问题,结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目前施行状况,合理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实践技术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存问题;改进对策
对于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应当包含编制预算方案、执行预算方案、评价预算管理的绩效、监督预算方案的实施、公开单位的预算信息等。近些年以来,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由于受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关注预算管理编制、执行与绩效考核评价,运用多元化的管理监督措施来改进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于预算管理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利用。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规范运行,进而实施一系列的预算组织、预算方案制定、预算控制监督与预算执行措施。预算管理构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核心要点,预算管理旨在合理分配利用现有的事业单位资金,优化配置事业单位的物质资源。因此从总体角度来讲,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管理实践工作表现为综合性,预算管理的实践效率将会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益指标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事业单位的综合绩效提升
预算管理构成了事业单位深入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措施,预算管理对于支撑事业单位获得优良绩效具有显著的价值。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通过采用科学可行与统筹合理的预算编制计划和方案,就会对做好全年预算做好准备,有利于单位综合效益获得全面的优化提高,推动了事业单位取得更优的经济效益利润[1]。编制单位预算方案的侧重点就是要节约利用现有的事业单位资源,从而保证单位能够运用有限的财务预算成本来高效完成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活动,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合理科学的内控目标。预算编制是单位预算实施与预算管理的起点,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确定编制目标,明确编制内容,依据科学可靠数据,做好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
2.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资产完整
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财产,归属权是上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资产既包含了单位固定资产,同时也应当包含单位流动性资金。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都在财务账簿,固定资产有专门管理人员,定期和财务人员核对账目。事业单位对于现有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全面的预算监督管理。事业管理人员通过进行预算编制的绩效评估方法,应当能够准确判定单位财务资产是否具备了良好完整程度,确保单位财产不会受到损失。从以上实践角度来讲,预算管理对于确保单位资产的良好完整性将会产生显著的稽核意义,进而有效防止单位财务资产的减损后果发生。
3.节约事业单位的预算实施成本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单位编制預算的具体涉及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在此种情况下,预算方案的实施成本只有在单位内控管理的保障前提下才会得到节约,体现了预算管理对于优化利用单位预算资源的必要性。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如果能够在预算管理的模式下获得节约,那么事业单位的效益指标就会促进实现优化,保证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实践资源能获得更加充分的利用。预算管理中的评估指标主要体现在判断成本节约的效益,因此就会有助于督促单位人员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合理配置[2]。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欠缺,导致预算不全面。预算编制人员、执行人员能力素养较低,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低,影响了全年预算执行。预算管理技术方案不细致详实,导致整个预算执行效力降低。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制度缺陷
首先,预算管理效率在根本上决定于单位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规范制度,单位管理人员在编制预算方案的实践工作中,对于规范化的预算编制实施思路应当给予充分采用。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人员对于编制预算方案以及预算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没有实现规范化的预算管理目标,导致单位预算绩效存在形式化的考核管理弊端。其次,预算管理规范应当属于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基本组成部分,单位内控的现有规范体系存在多个层面的衔接不到位,比如:事业单位预算基本上都是各个部门填报,由财务部门汇总完成,没有专门的内控组织部门,在编报时对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需要了解不到位、预算编制完成的分析不透彻、以前年度预算报告可参考性不强,从而造成了预算管理无法吻合单位财务内控的实施目标宗旨。最后,单位现有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规范制度有待健全,这些综合因素的存在致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预期实践效果很难得到体现,继而预算绩效的实施与考核过程也会存在主观因素的显著影响。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人员素养缺陷
预算管理的涉及领域存在全员性,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将会对于预算管理与执行效果形成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兼职或临时受任情况,实际操作能力有限,预算管理人员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信息化管理模式没有充分的熟悉。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动态化的预算编制执行过程,导致预算编制的关键要点在执行环节中被遗漏[3]。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针对预算编制以及预算考核的业务人员缺少必要的人才培训,对于新的预算编制政策和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对于预算编制操作系统没有通透掌握。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技术方案缺陷
预算管理的技术方案关系到预算考核效益,同时对于单位预算编制的实效性也会给予显著的提升。然而,事业单位的预算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存在长期没有更新的缺陷,忽视了采集动态化与实时性的预算数据资源。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根据匮乏,停滞于预算编制的主观经验层面。预算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只有得到了充分运用,事业单位才能达到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促进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目前必须要应对预算管理的全面转型挑战,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案以及具体执行过程都要吻合单位实现综合效益提升的内在需求[4]。预算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平台必须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采用推广,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实现信息化的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考核、预算成本控制等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目前针对于预算管理的强化措施应当落实于以下层面:
(一)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管理规范体系
一方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于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预算绩效考核都会形成非常显著的保障作用,预算管理的现有组织体系目前亟待促进实现必要的优化创新。预算管理人员具体针对于预算编制、预算监督与预算考核的基本职责范围必须要进行准确的划定,通过设计适应性、可行性较强的预算计划方案来保障本单位预算管理实现良好的绩效目标。预算管理的具体规范制度需要获得全方位全过程的认知、执行与落实。增进单位预算编制人员、预算控制人员、预算监督人员与预算实施人员的配合协同,让预算管理在本单位形成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系统。例如,对于编制单位预算方案的实践工作来讲,预算编制人员必须要采集以前年度的收支数据,统计保运转费用的数年平均数据,采集充分的预算编制综合数据资料,结合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编制需求来完善预算方案。预算编制的基本实施思路应当体现在严格保障编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密切结合单位调整工资薪酬、增减员工、晋升岗位职称、增购固定资产、计划性大型维修等各个层面实际要素进行综合性的方案编制调整。在此前提下,预算编制人员还应当全面考虑到单位现有资产的损耗程度,确保能够精细划分单位现有的预算资产使用情况,以便准确预测单位各个部门在资产方面的预
算支出。
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的单位规范体系较为庞大,政策更新较快,单位预算管理的负责人员要做到切实践行预算管理制度政策变更与要求规范。预算工作的具体编报人员要认真学习管理规范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和方法,切实结合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学习具体的操作方法,将制度嵌于实际中,使制度与实际工作合理相融。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方案应当力求向实现精细化转变、向高质量高标准制度提升。严格监督事业单位的执行预算方案全员知晓、全过程进行、全覆盖实施。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控管理的实践力度需要得到增强,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的综合实力。事业单位现有的对预算全过程的认识、重视程度及人员配备及执行方法必须得到合理的优化创新,需要将预算管理中的全员参与、全流程落实及精细化理念贯穿在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方案实施、单位预算监督等全面实施过程。预算目标方案需要保证达到精细化标准,要求从起点到完成的每一步都在严谨、高标、细致的状态下完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涉及领域内容较为广泛,预算编制的负责人员就要综合考虑到预算编制的相关影响要素,全面考虑单位实际情况与计划,不遗漏任何项目支出做全单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总体实施方案需要客观判断单位预算基本支出计划、年度项目支出计划、3-5年预算项目库计划需要,进而采集准确与完整的评估资料信息,为预算编制、预算管理、预算实施做好基础准备。
(二)培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实施人才
一方面,近些年以来,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践工作已经得到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重视。管理人员通过全面培养优秀的预算管理领域人才,对于单位预算管理的预期实施效果就会体现出显著的优化作用[5]。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具备信息化素养的预算管理业务人员应当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及业务能力培训方面予以适度的政策性支持,给予预算管理工作者必要的人才晋升渠道,结合绩效评价业绩激励的途径方法来培养事业单位优秀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事业单位优秀的预算管理领域人才,关键是培养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预算管理工作是琐碎复杂的工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决定了预算管理的最终效果。事业单位应该培养预算管理人员通过会计准则学习、继续教育培训、财务专项培训等学习方式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强化自身岗位的责任感,深化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全面性财务工作做好基础和铺垫。
(三)采用智能化与信息化的预算管理技术手段
首先,现阶段事业单位主要通过手工和半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对于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及绩效评价的完成都无法进行有效测试,预算工作与部门决算数据的对比、统计,预算执行与日常财政云掌握系统的衔接都还需要人工完成。采用财政云系统编制预算,从起初录入到项目入库、项目细化、项目实施与验收、项目监督与检查,一系列工作都可以高效衔接连环完成,提高了整个预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智能化的预算管理实践技术方法将会明显促进单位预算管理的综合效率实现优化,客观上达到了预算成本控制的目标。因此,预算管理中的智能技术手段在事业单位的范围内亟待获得普遍的采用。预算管理人员针对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监督机制必须要实现合理完善,善于察觉预算执行各个环节的潜在缺陷问题。经过科学评估获得的预算管理成效结果应当得到准确的反馈,依照预算管理的反馈建议来实现预算编制的整改。
其次,智能化的网络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全面采集预算管理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而保证了预算管理的总体实施效果能够获得明显的改善。在此过程中,预算监督的具体负责部门必须要做到密切联系与沟通预算执行人员,避免由于缺少实时性的信息沟通从而导致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出现误差。预算执行的风险因素应当在信息化的技术平台下得到准确的预判和预防,进一步促进预算编制的执行效率优化提高。
最后,信息化的预算执行需要建立在多个部门的协同前提下,增进单位机构部门的人员协调与协同。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预算方案需要在编制前及时沟通,确定后上会讨论通过,再根据财政规定,如果达到政府采购标准,则及时申请政府采购,报上级主管部门得到统一化的安排施行,切实增加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环节的监督管理实践工作力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仅涉及编制预算方案,也应当包含预算执行中的全面监督措施。为了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监督的良好成效得到体现,事业单位必须正确采用预算管理监督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于预算监督现存薄弱环节给予必要的整改和促进。
四、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预算管理构成了事业单位提升绩效效益以及巩固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框架和必要实施途径。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管理工作涵盖综合性的基本内涵,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制度体系有待促进实现必要的整改创新。在此前提下,目前针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规范制度应当能够促进实现信息化的转型,积极采用预算管理的创新技术手段。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优良的实践业务能力,严谨务实的态度,学习预算编制及综合业务知识,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网络技术手段来提升预算管理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陶质斌.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下的行政事業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J].财会学习,2023 (04):67-69.
[2]赵爱华.浅析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 (24):33-34.
[3]王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1,15 (35):134-136.
[4]张雪.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0 (30):171-172.
[5]潘玉涛.浅议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 (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