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堂教学的研究

2023-08-10吴丹徐敏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营养食品思政

吴丹 徐敏

课程思政是指把课上的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目的。高校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进行扩充,其理论知识简单、易掌握。本文围绕将课程思政融入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让学生正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与价值,为以后食品营养与健康思政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奠定基础。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会议上说道:“要落实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给高等院校领导者的教学任务下达了一个明确的指示,教育者应当将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国长期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教育中合理地引领学生们明确全球及我国的发展方向。食品营养与健康是专门对人体所需营养和食品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这个科目大致包含了人类健康基础、饮食营养基础、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方面指导及疾病有效预防等方面的内容。食品健康与营养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如何科学地摄入食物,如何有效地平衡膳食,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及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的必要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呈现出节奏快速、压力剧增的趋势,再加上不恰当的用食习惯及不科学的用食结构,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疾病问题。了解和学习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利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对每日的膳食进行合理调整,保证自身及家人的饮食健康。食品健康与营养是当前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经过对这项科目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选择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合理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搭配食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以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健康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这几年来,我国下发了关于国民健康及健康中国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我國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和营养的极大重视。因此,需要大学生在掌握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多加注意自己身体及饮食的平衡发展。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代到清朝末期,再到现代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饮食。因此,从每个阶段中延伸出的有关饮食层面的悠久历史亟待学生开展更深层的剖析和探究。古书《汉书·郦食其传》当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在楚汉相争时期,在刘邦麾下有一名部将叫郦食,他劝告刘邦,作为君王应当以百姓为主,而民以食为天,由此就协助刘邦保住了敖仓和粮仓,这也是刘邦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孙中山先生曾在《上李鸿章书》中表示,治国以百姓为本,而百姓以食物为本,如果食物都不足,那便难以保障民生。从以上种种的案例来说,从远古到现在,我国非常注重食品这一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古代的民间著作,比如,齐民要术、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这些著作中都记录了很多与食品及药材二者有关的事项,对后人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在现在社会中,同样有很多伟人为了我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袁隆平、李登海、李正生等,他们身上凸显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科研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都是非常需要我们弘扬和广泛传播的。高校中开设的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不仅要让大学生知道食物中的营养和人类生存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要明白在食品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教育者要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入古代著作中的小故事或现代伟人的奉献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食品营养与健康课堂思政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深层次的革新,依靠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课堂模式已经逐渐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并且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认可及推广。当然,教师要懂得对授课的方式方法进行灵活变通和多元发展,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从而提升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1教学内容方面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内容主要包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搭配等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在亚健康方面,人们同样要进行了解,并明白如何去改善亚健康状态。

3.2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大致包括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演绎教学法、统计分析与小组讨论学习法。

3.2.1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体系日益成熟和完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多媒体教学法的普及越来越广泛,教师使用图片、音频、文字等方法和课堂的教学辅助工具能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质量。高校中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其主要优势表现在课堂的前期和后期,除了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有关理论,还能通过软件模拟的示范演绎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食品营养科目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2.2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

从古至今,讲授法在传统式的课堂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常常被众多教育者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在课上的讲解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也适当加入了自身对该课本内容的解读和剖析。但是,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差别较大,教师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知识内容进行讲授,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性,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能。在课堂上引入实际案例时,教师要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对案例进行正确清楚地分析。比如,在讲解亚健康方面的内容时,教师一方面要讲明白诱发亚健康的因素及解决亚健康问题的措施;另一方面要适当地引用部分新闻中曾播报过的可信赖的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印象。

3.2.3演绎教学法

教育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课后找到的有关故事展现出来。这种方法不但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营造开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这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增强学生深入了解食品营养与健康科目相关知识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这种场景性表演的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4统计分析与小组讨论学习法

统计分析与小组讨论学习法指的是借助小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小组共同合作的条件下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在西方课堂中比较常用。在统计分析与小组讨论的课堂案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就是引入统计学知识。在正式上课之前,同学们要写好小组内所有人员在一个周期内的全部食物,并将其作为课堂上要展示的数据。另外,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借此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课程结合起来。在课下,学生同样以小组为团体,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指派实际任务。班级内每一个组都要围绕某一种具体的病例设计每日饮食或一周的营养饮食搭配,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将其作为下节课的导入。

4.将思政元素融入食品营养学课堂的作用

4.1培养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经过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科目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明白蔬菜、牛奶、五谷、豆制品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还能掌握膨化食物、烧烤、油炸、水煮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这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会诱发的各种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肥胖症、糖尿病等。在经过对部分极端事例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加深对不健康食物的了解,养成平衡膳食的观念及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饮食方面的改善和認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开拓进取的态度。

4.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学习当中,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食物的来之不易,明白食品在质量及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华人民辛苦的劳作及众多科研人员的艰苦研究和奉献。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从以前的饥饿时代到改革开放的温饱时代,再到目前的小康时代,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当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识和了解食品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还可以切实运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及营养健康水平,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人民进行的一系列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建构一直处于持续研讨和改革的过程中,要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代表”为中心的主旨思想,积极主动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曾明确指出,要积极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箴言。高校专门开设的思政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或许没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我国在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纳入食品学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切实感受,继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思想的认同感,进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思想理念。

4.3树立科学的食材观,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经过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系统学习后,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明白肉类食物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了解到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或食用来路不明的食物很有可能给自身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和威胁。尽管中国曾有以形补形的观念,但是这种思想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科学依据。因此,要让学生树立科学的食材观。学生要清楚掌握各种食品具有的营养价值、功能物质及对身体的影响,而不是仅凭食物的外在形状或其他特点而对该食品进行草率认定,要想探究某种食物含有的营养价值,必须要结合科学依据来判定。同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野生食材不但违背法律法规,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在食品健康与营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观;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结语

把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讲解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这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内容革新的主要趋势。食品健康与营养是融合众多科目精髓的一门课,饮食文化在中国已流传千年,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文化。例如,在食品健康与营养教材的绪论中,学生能够感知到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本文讲述了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演绎教学法、统计分析与小组讨论学习法实现了思想政治理念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取大量有关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有关理论知识,还能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层面上,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乐观积极、开拓进取的价值观念。从内在层面上,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猜你喜欢

营养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