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探讨

2023-08-10杨骐凤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校教学创新策略

杨骐凤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认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增强学生认可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愈加复杂,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虽然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但依旧难以抵挡一些极端和负面思想的侵蚀。为了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其判断能力,新时代高校更要加强思政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学;思政课程;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0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03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坚持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便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学依然存在内容滞后、方法单一、管理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思政教学无法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高校要格外重视上述问题,积极探究创新改革思政课程教学。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特征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任务重

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的人格。学生才能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并具备强烈的爱国之情,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步入社会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有担当、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1]。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高

高校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但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却具有一致性,只有确保有效开展思政工作,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标。思政教育除了教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并给其提供就业指导,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较高。

二、高校开展思政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要求高校学生有丰富的学科知识、钻研能力之外,还要求他们必须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具备自主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可以说培养综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促使学生在听讲理论及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并具备自主分析、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二)有利于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抗挫折能力不强的问题。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社会生存空间减小,很多高校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因此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烦躁等。在从事相关工作遭遇挫折时也无法做到勇于面对,而是选择放弃逃避,而这都会对其后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高校通过思政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拼搏精神,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为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2]。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复杂的社会环境,再加上网络的普及,我国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发生转变,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而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即便受到多元思想形态的冲击,也能確保他们政治立场坚定,价值观、道德观正确。

三、新时代背景下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高校思政课程氛围沉闷,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静态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普及,人们的知识边界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是单一、唯一的思想解读。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都存在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开展思政课程依然只是停留在静止的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时也只会选择思政教材内容,虽然思政教材内容经过严格挑选,但如果只教学这些内容,就会导致思政课堂知识存在局限性,缺乏理论开放性,趣味性不足,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而且思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这也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3]。此外,现代学生会选择通过一些视频平台关注某些时政评论家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有些学生则会关注一些官媒党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如近些年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青年大学习”,这些无一例外都代表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也代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减弱。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本身就难以达到官媒党报和知名时政评论家的水平,再加上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和枯燥乏味的教育内容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而网络环境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关注点自主学习,因此这一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

(二)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特质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互联网全球化普及,这些使新一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受到深刻影响。现代大学生思想具有矛盾性、复杂性,他们崇尚自由,自我隐私保护意识较强,愿意追逐潮流,但又希望自身能与他人有所不同。大学生多元化的特质使其较排斥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自由隐蔽,因此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依然没有突破以往灌输的模式,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宣传灌输式的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三)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

现代大學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个性,但部分高校教学依然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输知识,却并未与学生之间展开更多交流,也并未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不够关注教学效果,更不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部分教师为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便会省略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而这对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此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成效,无法发挥思政教学的育人价值[4]。

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度分析思政课程内容,构建开放课堂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同时还要经得起时代发展、社会实践的考验。思政教师需要全面把握、精心选择、科学合理诠释课程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思政课程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不能盲目跟风在课堂上引入新科技新手段,而是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避免因运用不当导致这些新技术挤占浪费课堂时间。思政课程有其独特性质,这也决定了其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手段之间有明显区别,尤其是在现阶段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环境下,有效的思政课程必须建立在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上。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从顶层展开设计,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深入研究思政学科的历史脉络,同时要深入钻研教学目标和宗旨,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促使以往内容僵化的思政课堂能实现突破。此外,教师在构建思政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大局观,结合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社会话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展开思政课程教学,为学生构建视野开放的课堂,在网络背景下始终保持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在社会高度开放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确保内容丰富,将有益的国际化元素融入其中,以便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感。思政教育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教育目标放在培养四有新人上,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形成理想信念、科学协作精神。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应该重点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工作。

(二)把握思政课堂教学规律,构建活跃课堂

教学方法是影响思政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只有切实做好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思政课堂的有效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变,他们对世界、社会、自身存在较多的思想困惑,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5]。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式,改用幽默、探究、设问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够深入人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十分留意学生的学习反应。一些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思想却已经“缺席”。教师要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将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上,可以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其次,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张弛有度的原则,有效把握课堂节奏。当代大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较强,他们思想开放,喜欢与他人争辩,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交流讨论环节,也可以设置观点辩论环节,就某一观点引导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或激烈争辩,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最后,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不是呆板地传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或传递信息,而是需要教师通过再加工之后,以生动、形象、幽默的方式给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学生才乐于听讲,才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寻找多样化载体

当代大学生更习惯进行网络交流,也愿意通过网络平台展开学习。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多样化载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媒体平台突破课堂教学局限,这样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获取思政知识、拓宽视野。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新技术,以便创新工作载体和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影视、音乐等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主动占领网络教育这一新阵地,促使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可以在网络上开设思政教育园地,设立思政教育红色网站,可以借助网络设立电子公告栏或利用网络互动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国家的相关事项。教师还可以建立QQ群,与学生之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展开在线交流,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媒体平台给学生发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其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学习,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高校也可以通过以向学生有偿征稿的方式刺激学生自我探索和学习思想政治内容,激发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校方也可以通过自媒体账号举办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以学生喜欢的潮流事物为奖励,吸引学生关注校方的新媒体账号并深入学习思想政治课程。

(四)强化思政教学管理,建设交互合作课堂

有效的课堂管理有利于达成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交互”强调双向信息交换,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交互理念是为了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而应用交互理念要求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点拨者,并为学生创建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管理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代入感。大学思政课程都是采取大班形式开设,所以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到环顾四周,这可以让学生产生被重视的心理,也会提醒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注意力。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观点分享者,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关注点做好课堂管理统筹工作,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或教师相互沟通交流,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产生自身的思想认知,有效培养其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媒体报道评论,并积极思考,结合自身的想法进行讨论,使其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具备较强的鉴别能力。但值得提醒的是,交互式课堂也要掌握好管理原则和底线。

五、结语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教育发展机遇。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和执行者,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并充分抓住机遇,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和警惕性,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手段、新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内容,使其树立正确的个人思想和政治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轩航.“大思政”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9.

[2] 赵志业,赵延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逻辑理路与方法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5):61.

[3] 王学俭,李东坡,李晓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7.

[4] 徐坚,陈军弟.“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J].学园,2021(18):1.

[5] 陈燕,赵一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研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5):106.

[责任编辑 李永伟]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高校教学创新策略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