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三个关键
2023-08-10张延霞
张延霞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不能被逾越的文学大师。鲁迅一生笔耕不辍,在他笔下,不断有对封建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和腐朽进行毫不妥协的、全方面批判的佳作,他一直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爱憎分明、理想坚定,为创造一个更进步、更和谐的社会而不断努力,为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创造了一個理想世界——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然,鲁迅还为每一个受到现实迫害的人创造了一个悲惨的文学世界来放置他们的心灵。他之所以如此“狠心”,是因为这就是他生活的现实社会。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悲惨的人物形象,像《阿Q正传》中的阿Q,鲁迅借此讽刺了心灵丑陋、甘愿成为奴隶的旧中国人;像《故乡》中的闰土和《祝福》中的祥林嫂,鲁迅借此表达对旧中国下层苦难百姓的无限同情。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没落秀才孔乙己。
一、初探人物,有所认识
《孔乙己》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上,后又编入《呐喊》当中,是其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主要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描写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残害。孔乙己,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没落秀才,虽然他终其一生都未能考取比秀才更“高”的头衔,但他依然有“闪光点”:第一,他坚持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始终穿长衫,即使又脏又破,仍然“满口之乎者也”。第二,他从不拖欠掌柜的酒钱。喝酒后,即使偶然没有现钱,在一个月内也“定然还清”。这说明他这个人做事情既有原则,又有诚信,应该算是一个“好人”。但是最后他以悲剧收场,让人唏嘘,让人感叹,那么,是什么导致他悲惨的遭遇呢?
二、细看人物,不忍再睹
小说主人公是以“笑”出场的。“我”在酒肆里面干活,在严密的监视下工作:一方面,短衣主顾亲眼看着“我”舀酒,以防“我”“羼水”;另一方面掌柜的非常严肃,工作很无聊,鲜有愉快的时刻,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孔乙己到来的时候“可以笑几声”。同时,孔乙己更以“笑”收场。当他被打折了腿,继续去要求温酒时,却被人取笑,终于在被取笑完之后,孔乙己了无声息。孔乙己在这出场和收场之间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让人不忍细看。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几个关键原因如下。
(一)愚昧的封建科举制度
在古典小说《范进中举》中,我们看到了范进因为中举居然一时半刻接受不了“喜极而疯”,一度成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大“笑料”,当然“笑料”的背后更是无尽的悲剧。《孔乙己》也是如此,导致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就是愚昧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在这种科举制度之下,读书人始终只能把追求功名利禄作为目标,他们死读经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录取标准的文章。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在学术上没能取得半点成就,思想上也会变得呆滞,不会灵活变通,更有甚者像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最终沦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陈腐不堪,成为社会的废物、笑料和任何人都能践踏的对象。因为一味地沉浸在死读“之乎者也”的经书当中,他们失去了谋生的技能,所以当三餐不能温饱时,“偷窃”便成为唯一的道路,毕竟人总要活下去。又因为一味地沉浸在死读“之乎者也”经书的氛围中,一些本来没有什么意义的所谓“知识”就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这更加速了他们的愚昧。一个简单的“茴”在孔乙己的眼中居然有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其实不会有人使用,但孔乙己居然还将此作为有学问的体现,其实细细一品,懂得这些写法又有什么意义呢?并且,他说话的语气都是那样的迂腐——“多乎哉?不多也”。如此的迂腐导致他在与人交往中只会形单影只,能否活下去都是个问题。即使没有发生丁举人打他的事情,他也难以在这个社会生存。因此,科举制度是导致他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二)麻木的封建社会环境
封建的科举制度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使他不仅不能成才,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而在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受社会上那些愚昧落后封建思想的侵蚀,更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身份,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比自己更不幸的孔乙己作为生活的乐趣,将自己所受的痛苦移植到孔乙己身上,他们心里觉得——反正有人比我过得惨。这样的社会全然没有礼义廉耻,有的只是以蔑视、嘲笑他人为乐趣。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必然是要被摒弃的,然而在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这只能是不可能实现的奢侈。大家知道,在当时社会人人都奉行一条不成文的准则——“不愿意当着别人的面说坏话”。而“孔乙己被打”和“他穷极一生也未能考取秀才”这两件他不愿意提及的事情,那些短衫主顾反而故意提及,目的就是要让孔乙己难堪,供众人取乐,但这种笑料是建立在别人的悲惨命运的基础上的。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后,明明足够悲惨,掌柜的依然取笑他,当孔乙己卑躬屈膝要求“不要取笑”时,身边聚集的人又有哪一个愿意放过他呢?他的离世,确实是因为被打伤,但更多的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孔乙己已经全然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尊严,这样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三)统治阶级的暴虐成性
导致孔乙己腿折的最直接原因是丁举人把他给打了。其实,孔乙己被打已经不是第一次,之前应该发生过很多次,这在文章的开头已有说明。孔乙己脸上添上新的伤疤后,被何家人吊起来打,为什么说是“窃书”呢?其实就是掩盖自己的卑劣行径,就算“偷”不过是“偷书”而已,在读书人眼中是“窃书”,而“窃书”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实际上偷的不单单是书,还有钱,如果不是,怎会有钱买酒喝呢?这个何家应该不算什么大户人家,但即便如此,也能将孔乙己吊起来打,明显已经超出法律的尺度,可见在孔乙己生活的社会,地主阶级就是凌驾在法律之上的,而封建阶级的法律就是服务于地主阶级的。但似乎孔乙己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居然把偷窃行为带到了丁举人的家里,这个“罪”实在太大了。我们在学《范进中举》时,应该记得里面有个人叫张乡绅,他就是“举人”,中国封建社会,这种身份就是某个地方的统治者,他们凌驾于法律之上,在他们的眼中,下层的老百姓就是“鱼肉”,所以孔乙己被“打了大半夜”,腿被彻底打折了。更为悲惨的是,他的被打居然是被社会认可的。当然,孔乙己毕竟还是“偷盗”,不值得可怜,但丁举人这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不是更值得批判吗?
三、文本回看,获益匪浅
现在回过头来看,孔乙己所遭遇的一切,难道不是时代的悲哀吗?更可悲的是可怜的孔乙己作为小说故事的亲身经历者却并不知晓导致自己悲惨命运的一切因由,更是悲哀中的悲哀。其实孔乙己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第一,好好把握拥有的生活。当今时代,已与孔乙己生活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文明有序,有法可依,让我们能够在最好的时代里活出自己的价值。第二,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比孔乙己所生活时期那种限制人自由的八股文,当今时代的知识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活在当下,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社会的日新月异,才不会像孔乙己那样被时代洪流所淹没,在最好的时代里展现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