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动物防疫模式的创新
2023-08-10林全贵曾红平
林全贵,曾红平
(贵州省织金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织金 552100)
由于畜牧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基层动物的防疫工作越来越艰难,多地都出现了由于防疫不规范而产生了动物疫病,造成了大量动物的死亡,给畜牧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让畜牧业可持续的发展,并提升基层动物防疫质量,就要对其防疫模式进行创新,强化人员意识、健全防疫体系等,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1 基层动物防疫问题
1.1 基层养殖人员防疫意识薄弱
在村镇中,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由农民组成的,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也就导致防疫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他们对动物防疫不重视,认为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如何养殖也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能干涉,这也就导致这部分养殖人员学不到科学的养殖技术,对防疫的认知比较差,甚至当牲畜出现了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时,也不能及时对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和消毒,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牲畜死亡。一旦动物因为疫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养殖人员为了能够避免造成更多经济损失,就会采用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掩埋的深度和方法都没有按照防疫标准来进行,这就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没有做到很好的防疫效果,甚至会造成疫病大范围传播的现象[1]。
1.2 防疫体系落后
对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来说,工作地点主要是集中在县乡村地方,大部分都是个体养殖户,养殖的动物种类繁多,疫病复杂,但是其基层的防疫体系却不能满足这样的养殖特点,这就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首先是因为基层条件比较差,相关的防疫物资、防疫设备都比较落后,例如,贵州省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在开展基层防疫工作的时候,通常只用温度计测量体温和对病畜进行解剖观察等方法,而缺少了疫病诊断仪、兽药检测仪、自动消杀系统等信息化设备,造成防疫工作比较落后。其次是防疫人员的素质比较低,村镇中大部分的防疫工作者都不是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很少有专业的人才到基层工作,村兽防员大部分年龄比较大,文化素质低,这就导致防疫人员在业务能力、知识应用、管理创新等方面都比较差,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导致防疫体系落后。最后,动物疫病的处置机制不够及时,当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时候,需要采集样本送样时,而由于农业服务中心技术水平不足,监测设备、通讯设备都比较差,这就延误了上报的时机,导致疫情处理不及时,阻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1.3 防疫经费不足
我国一直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进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净化和扑灭等工作,这部分工作所产生的资金需要纳入政府预算当中。但是一旦当防疫工作开始落实,其经费就出现了短缺现象,例如,在进行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采购的时候,虽然上级政府的资金及时划拨,但是一些县级配套经费并未及时到位,影响疫苗正常采购和及时发放。此外,当疫苗注射之后,一些动物会发生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死亡,这部分赔偿政府也没有真正落实,导致一些基层养殖人员对免疫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与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发生争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疫病预防的工作。最后,就是动物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比较低,且不能按时发放,这就会造成动物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深入养殖户进行防疫宣传和免疫工作,造成防疫工作开展不顺畅[2]。
1.4 防疫基础设施不完善
动物疫情防控既是政府的工作也是社会的责任,对社会有严重的影响,一旦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将会导致社会出现不安定因素。在基层防疫中,由于重要的动物疫病防控还没有归入到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这就导致政府对其防控不到位,在宣传、管理上也不主动,防疫的基础设施不能及时检查和维修,常常出现因为设备老化而影响防疫工作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防疫工作的实施。同时在管理体制的建设上也不完善,无论是动物疫病的检查、治疗,还是养殖基地的消毒等工作都没有规范化的流程,管理手段较弱,从而降低了动物防疫的水平。
2 基层动物防疫模式创新
2.1 加强人员防疫意识
如果想要保证基层动物的防疫模式得到创新,首要一点就是要加强人员自身的防疫意识,提升人员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是要对村镇中的养殖户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可以采用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法,由防疫专业人员到养殖农户家中,一对一地进行防疫知识的讲解,正确让每一个养殖人员都能了解到防疫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多媒体等渠道,进行防疫工作的宣传[3]。也可以在一些农村墙壁、养殖小区墙壁制作一些大字的标语和宣传栏,保证防疫氛围的浓厚,让养殖人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重视动物的防疫工作,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养殖人员自觉防疫、自觉守法的意识,使得防疫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确保各类动物疫病都能得到防控。
其次,要对养殖人员、防疫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防疫的措施,例如,可以聘请专业的教授到农业农村局进行讲课,讲课的频率尽量保证在每半年一次以上,同时让镇、村中有关养殖防疫的人员都来进行学习,讲课的内容主要是防疫的具体举措,比如在农村防护服的清洗上,可以采用酒精、干热、紫外线、干燥通风处静置三天等方式进行处理后继续使用,水煮、清蒸等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电荷快速消失,影响其过滤效果,并且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在过滤效果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强调防护服尽量一次一换,保证人员自身防疫的效果。同时这样的培训,让养殖人员、防疫人员都能提升防疫的意识,掌握最新的防疫理念,在开展工作时也会更有效。
2.2 创新防疫管理体系
在对防疫体系进行创新的时候,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来进行管理,从而建立起科学统一的防疫体系。首先可以适当招收一批防疫专业人才,例如,在大学招收专业毕业生,在社会面招收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才,使得防疫人员更加专业,在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时候也更有效果。其次,提升防疫人员自身的福利待遇,可以加入绩效制度,通过对人员一年内防疫工作的考核,对考核优异的人员进行资金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则要进行处罚,保证防疫管理更加有效。根据不同的工作强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发放绩效工资,并提高人员的基础工资,实现“基础工资+绩效+提成”的工资结构,从而能够全面提升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第三,要在各乡镇建立兽医实验室,主要是对免疫动物进行抗体的监测,对动物养殖进行监督管理,实验室的人员需要随时和养殖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动物的情况,抗体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补免。同时采用整村推进的免疫制度,要组织防疫人员进行集中免疫,免疫病种则要按照一村一个进行,不能进行跨地区免疫,也不能交叉进行,这样会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保证了防疫人员的自身安全。
最后,要强化防疫监督工作,组织监督人员随时对各个养殖户进行检查,保证养殖户内的环境符合防疫需求。例如,要监督养殖场是保持通风状态的,在日常生活中,大气环境中的病毒并不是广泛存在着,因此开窗通风并不会将病毒带进室内,从而给动物造成危害。并且在开窗通风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大量的负离子以及氧气送入室内,使得室内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动物的身心健康程度,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因此,监督人员要随时查看养殖户的通风情况,尽量保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为30min进行开窗通风,并通过这种方式将阳光、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如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通风不及时、消毒不严等一系列违反防疫规定的情况,就要按照违反的严重程度对养殖户进行处罚,一旦出现防疫严重不达标的情况,那么就要进行全县的通报,保证防疫的效果。
2.3 增强资金的投入
在创新基层动物防疫模式的时候,主要是要保证资金的支持,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把防疫工作归入到日常管理中,成立防疫领导小组,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以村镇干部、防疫工作者为小组成员,通过这一小组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在动物防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乡级政府要与村委会签订管理责任书,把防疫管理纳入到村委管理考核当中,保证防疫工作切实开展,改变动物防疫人员孤军奋战的现象[4]。此外,也要加强防疫资金的投入,可以在县政府建立一个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管理机制,把需要在动物防疫中用的经费都归到政府财政预算中,保证资金能够及时投入,做到专款专用。此外资金在投入之后也要合理地进行使用,要增加防疫设备,引入信息化的实施,保证疫病检测、兽药成分检测、消毒等工作更加科学。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基本报酬,建立补偿机制,如果防疫人员因为动物防疫工作而产生了疫病,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如果是动物由于政府防疫不到位而出现了死亡现象,那么就要对养殖户进行补偿,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养殖户的利益。最后,由于动物防疫不仅是政府的工作,还是社会的责任,所以在资金的投入上需要寻求社会企业的帮助,例如,在接种疫苗方面,政府可以和疫苗开发的企业进行合作,由两者分别承担一半的资金来向养殖场户投入免费的疫苗,通过疫苗注射,使动物减少疫病发生的概率。除了疫苗以外,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让动物有一个健康的体态也是防疫的重点,例如,可以为牛、羊修建草场,通过运动的方式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做得更好的对抗病毒的准备。修建的资金则可以采用企业投标的方式来进行,企业在养殖中占据一定的股份,既扩大了养殖的规模,也保证防疫资金是充足的。通过资金的投入,可以保证基层动物防疫模式更优化,防疫流程更加科学。
2.4 规范管理,严格消毒
动物防疫主要是对动物进行免疫、检测、隔离、消杀、治疗等工作,是对疫病进行防控的主要手段。在进行防疫工作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加大政府的管理力度,保证畜牧业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免疫质量进行检查,加强日常的巡检工作,对养殖环节进行监督和记录,同时制定监管责任制度,要明确每一个监管人员的责任,做到一人对一户,保证养殖户在防疫人员的监管下进行动物养殖,一旦动物防疫工作出现问题,那么就要按照责任制度找到相关负责人,并及时进行处理。其次,要把疫病的防控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立基层动物防疫档案,保证动物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同时在防疫过程中,县农业农村局要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工作责任书,农业服务中心则和村动物防疫员签订责任书,层层签订,保证防疫工作的细化,使得防疫工作切入点更加明确。乡镇政府要与各村委会签订责任书,在与各村签订了责任书之后,就要健全防疫监督管理制度,把防疫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中,从而保证管理更加规范,提升防疫的整体水平[5]。
在防疫过程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醇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氧化剂、强碱等都能有效灭活病毒。但在使用消毒剂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和使用消毒剂外,还要加以注意:养殖场要使用三种以上消毒药交替使用,否则容易产生耐药性。在使用乙醇类消毒产品进行消毒时,由于其具有的易燃特点,应注意下述几点。一,不能够使用明火;二,在对准墙插、插线板等电器进行消毒时,应先进行断电;三,在对衣服帽子等进行消毒时,不要进行抽烟等行为。也要把疫情的监测和消毒结合到一起,对各个养殖户进行全面监督,并且要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及时对养殖场户的动物健康和消毒设施进行检查,这样就能保证在疫情发生之后不会迅速传播,防疫工作要科学,可以对药物进行统一,并集中人力、物力,按照防疫标准开展消毒工作。例如,洗手消毒的时候必须按照规定操作来进行,取不少于3ml的洗手液在整个手部均匀涂抹,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在流动水下冲洗,通过规范操作可以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就能在源头上控制疫病的传播,使得基层动物防疫更有效。
3 结论
综上所述,对基层动物防疫模式进行创新,可以提升防疫工作的效率,保障基层动物的健康。在防疫的过程中,由于人员、体系、资金等方面的阻碍,导致防疫工作出现了问题,所以就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创新,做到防控、管理、监测三结合,从而提升对基层动物的防疫水平,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