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树木的选择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分析
2023-08-10郭李甫吴伯雄
郭李甫,吴伯雄
(浙江省青田县林业总场,浙江 青田 323900)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造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和管理措施不当,树木的成活率存在较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对于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造林绿化树木的选择
1.1 快速生长的树种
在造林绿化的过程中,选择快速生长的树种对于实现快速绿化、提供生态服务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杨树(Populus spp.)和桉树(Eucalyptus spp.)为例,快速生长的树种能够迅速形成茂密的树冠,提供更多的阴凉空间和遮阴效果。杨树以其出色的生长速度而闻名,每年可以增长几英尺的高度,形成茂密的树冠,这使得杨树成为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中的理想选择,茂密的树冠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善城市热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休憩场所。桉树也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树种,其茂密的树冠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绿色屏障,提供阴凉和遮挡风的功能[1]。快速生长的树种能够快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的氧气,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杨树和桉树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高效地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对减少有害气体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快速生长的树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累积更多的生物量,它们能够更快地吸收和固定更多的碳,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此外,杨树和桉树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杨树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快速生长的杨树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根系系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壤质量。桉树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够在贫瘠的土壤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茁壮,选择快速生长的树种还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带来多重好处。杨树和桉树的木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它们的木材坚硬耐用,适合用于家具、地板、建筑材料和纸浆等方面。因此种植这些快速生长的树种不仅可以提供木材资源,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它们的树冠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快速生长的树种还有助于保持水源和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并改善水质,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维护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 抗旱性较强的树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抗旱性树种的选择能够提高绿化工程的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以沙柳和柽柳这两种抗旱性较强的树种为例,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能够适应干旱环境并提高生存率,沙柳是一种生长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树种,它具有深厚的根系和耐旱的生理机制,能够在干旱条件下存活和生长,沙柳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中寻找水源,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这使得沙柳在干旱地区的造林绿化项目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提高了成活率和生长速度[2]。柽柳是另一种具有较强抗旱性的树种,它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柽柳对水分蒸发的抑制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这使得柽柳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和盐碱胁迫。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这些树种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水资源稀缺的环境中生长,并通过根系的深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同时抗旱性树种还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水分流失,有助于保持水源和改善水质,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干旱地区常常面临土壤侵蚀、植被退化和沙漠化等问题。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进行造林绿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固定沙土,减缓沙漠化进程。这些树种的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风蚀,保护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 抗风性较强的树种
在造林绿化树木的选择中,选择抗风性较强的树种是至关重要的,风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绿化工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选择能够抵御风灾的抗风性较强的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以柳树和杉木这两种抗风性较强的树种为例,柳树是一种抗风性较强的树种,它具有柔韧的枝干和弹性的树干,能够有效抵御风力的侵袭,柳树的枝条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在强风的作用下弯曲而不易折断,柳树的根系发达,能够稳固地牢牢扎根于土壤中,增强树木的稳定性,这使得柳树在风灾频发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防止树木倒伏和破坏。杉木也是一种具有抗风性的树种,具有直立挺拔的生长特点,树干粗壮且坚硬,能够抵御强风的吹袭。杉木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并扎根牢固,为整个树木提供稳定的支撑,杉木的树冠浓密,能够有效地减轻风力对树木的冲击,由于其抗风性较强,杉木广泛用于防护林、风沙固定和护坡绿化等项目中,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风灾常常伴随着土壤侵蚀、水源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选择抗风性较强的树种进行造林绿化能够有效地减少风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树种能够稳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风蚀,抗风性较强的树种还能够形成绿色屏障,减缓风速,降低风力对周围环境的冲击,它们的茂密树冠能够有效遮挡风沙,减少风沙对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常常面临强风的侵袭,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开放空地容易受到风灾的影响,通过选择抗风性树种进行城市绿化,可以有效减缓风力,降低风速,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这些树种的茂密树冠能够起到遮挡和减缓风速的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遮风的场所。
1.4 改善土壤质量的树种
在造林绿化树木的选择中,选择能够改善土壤质量的树种是至关重要的,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肥力的树种对于绿化工程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以桤木和红豆杉这两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的树种为例,桤木是一种具有改良土壤功能的树种。它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桤木的叶子具有较高的营养含量,在腐解过程中释放出有机质,丰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这种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改善土壤的肥力[4]。此外桤木的根系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红豆杉具有耐阴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都能够生长良好,红豆杉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中,扩展范围广泛,形成较为复杂的根系系统,这种根系结构有利于土壤的固定和保持,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红豆杉的树叶和树皮富含挥发性物质,能够抑制土壤中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抗病抗虫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1.5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栖息环境的树种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传播花粉和种子、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选择适宜栖息环境的树种可以提供食物、栖息地和遮蔽,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和生存,以樟树和楸树这两种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栖息环境的树种为例,樟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它的果实富含营养物质,是许多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樟树的树干和树枝也为许多昆虫和鸟类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楸树则是一种常见的喜鹊栖息树种,喜鹊喜欢在楸树上筑巢,并依赖楸树的果实为食,通过选择这些树种,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吸引并维持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樟树和楸树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茂盛,它们在绿化过程中能够迅速生长,形成茂密的树冠和枝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遮蔽和保护,这些树种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环境质量,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条件,通过选择这些树种,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稳定的栖息环境,促进它们的繁衍和生存。
2 造林绿化树木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2.1 优化植株间距和排列方式
优化植株间距和排列方式是提高造林绿化树木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正确的植株间距和排列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线、水分和养分资源,减少植物之间的竞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增加树木的生存能力和成活率。过密的植株间距会导致植物之间争夺光线、水分和养分资源,限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相反,过大的间距会造成土壤水分的过度蒸发和浪费,需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所在环境的条件,合理设置植株间距。一般来说大树种的植株间距可以较大一些,小树种的植株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影响树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遮蔽效果,行列式排列可以形成整齐的绿化景观,适用于长直线或弧线形状的场所;三角形排列可以提供相互支撑和抗风能力,适用于风力较大的地区;簇状排列可以形成树木群落,提供更好的遮蔽效果,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环境特点,以实现树木之间的相互保护和利用。
2.2 增强树木抗逆能力
增强树木的抗逆能力是提高造林绿化树木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逆境条件,如极端温度、干旱、盐碱土壤、病虫害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树木的生长和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增强树木的抗逆能力,可以提高其对逆境的适应性,降低因环境压力而导致的死亡率,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增强树木抗逆能力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树木对各种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树木抗逆能力强的特点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干旱、寒冷和贫瘠的土壤条件,当面临缺水、低温或高盐度等逆境环境时,抗逆能力强的树木能够更好地存活和生长,克服逆境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增强树木抗逆能力可以降低树木的病虫害发生率,逆境环境常常导致树木的免疫力下降,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通过增强树木的抗逆能力,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伤害,进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在进行造林绿化时,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其适应性强的树种,不同的树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增加树木在逆境条件下的存活能力。逆境条件下往往会出现水分不足或过剩的情况,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管理,可以为树木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增强树木的水分调节能力。适宜的土壤质量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根部生长环境,从而增强树木的抗逆能力,通过施肥和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和水分供给,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树木的营养吸收能力和根系稳固性,进而提高树木的抗逆能力。
2.3 优化土壤通气性
树木根系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呼吸和吸收养分,如果土壤通气性差,根系将受到缺氧的影响,导致树木无法正常进行呼吸和养分吸收。缺氧的土壤条件还会导致根系腐烂和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树木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最常用的方法是改善土壤的结构。黏土质地的土壤容易产生板结和紧实,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通气性差。通过添加有机质,如腐叶堆肥或农家肥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疏松性和孔隙度,从而提高通气性。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过度湿润的土壤容易形成水涝,使根系缺氧。
在设计绿化工程时,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土壤中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维持适宜的湿度水平。例如,通过设置排水沟、建设排水管道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排水条件,提高通气性。不同树种对土壤通气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绿化造林时,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例如,一些喜好湿润环境的树种,如柳树和杨树,对土壤通气性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在湿地等通气性较差的土壤中生长。而一些喜好疏松土壤的树种,如松树和柏树,对土壤通气性的要求较高,适合在排水良好、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种植。
2.4 强化树木营养供应
充足的营养可以为树木提供所需的养分,增强其生长力和抵抗力,提高成活率和生存能力。不同树种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其适应能力和营养需求,一般来说,树木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但也需要一定比例的微量元素如铁、锌和锰等,了解树种的营养要求,可以有针对性地施肥,确保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树木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配比和施用量,有机肥料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它们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土壤质地和保持土壤水分。土壤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都会影响树木的养分吸收和利用,合理的灌溉管理是必要的,根据树种的喜水性,合理确定灌溉量和频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通过土壤和植物组织的化验分析,可以了解养分的含量和平衡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树木获得充足的营养。
3 结语
树木选择和成活率是造林绿化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然而,每个地区的环境条件和管理要求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寻找最佳的树木选择和提高成活率的方法,为城市绿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