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补开塞”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23-08-09王卓,段政
王 卓,段 政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以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科疾病,是易感患儿因接触相应变应原以后,诱发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导致发生在鼻腔黏膜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家庭遗传、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心理压力等因素均可影响本病的预后。AR 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其发病与正气亏虚及外邪侵袭有关。《温病条辨》曰:“鼻为肺窍。”《灵枢·本神》曰:“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张氏医通》曰:“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若肺脾不足、鼻窍不充,则鼻痒;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湿浊犯鼻,则鼻窍不利;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气失宣、津液停聚,则流涕、打喷嚏、鼻塞。西医将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AR 的一线药物,其可以缓解鼻部症状,但长期服药存在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远期疗效不佳。笔者在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指导下,根据“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的治疗原则,采用益气建中通窍方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AR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肺脾气虚型AR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病程1~24个月,平均(12.16±3.76)个月;年龄3~12岁,平均(6.46±1.82)岁;体质量14~47kg,平均(30.15±4.87)kg。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病程1~22个月,平均(10.34±2.26)个月;年龄3~12岁,平均(5.64±1.71)岁;体质量13~48kg,平均(30.18±5.23)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要求[2]。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制定:结合病史及家族史;出现鼻痒、打喷嚏、鼻塞及流清水样涕中的至少两项症状,且每日持续或累计发作1h以上;鼻内镜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及水样分泌物;黏膜变应原检测可见至少1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3]。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中肺脾气虚型鼻鼽的辨证标准制定:以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为主症,以鼻黏膜色淡红或苍白,下鼻甲肿大为体征,伴有语声低怯、易感、畏寒、咳嗽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4-5]。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12岁;患儿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声明。
1.4 排除标准 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类似AR症状的患儿;合并肺炎或处于哮喘发作期的患儿;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造血及免疫系统原发病等疾病的患儿;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的患儿;参与治疗前1个月使用过激素、抗组胺药及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儿;存在精神性疾病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接受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18,1g∶5mg)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1,50μg/揿)治疗。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口服,每日1次,3~5岁患儿每次1.25mg,6~12岁患儿每次2.5mg。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外用,每日1次,每侧鼻孔1揿。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两个疗程。
2.2 观察组 接受益气建中通窍方口服治疗。处方:黄芪15g,茯苓12g,黄芩片、槟榔、连翘各10g,白术、姜半夏、防风、辛夷各6g,甘草片3g。颗粒剂,每日两剂,早晚饭后温水冲服,3~6岁患儿药量为以上药量的2/3,7~12岁为以上药物原量。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两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症状评分:将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个等级,依次计0、1、2、3分。体征评分:正常,计0分;下鼻甲轻微肿胀,可见鼻中隔及中鼻甲,计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靠近,下鼻甲与鼻中隔间有小缝隙,计2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计3分[6]。②血清IgE 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E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检测仪器购于芬兰Wellscan MK3酶标仪器公司。③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儿复发情况。④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制定[4]。根据患儿症状和体征评分评定疗效。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指数≥66%;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好转,疗效指数26%~<66%;无效:症状、体征均未改善,疗效指数<26%。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及体征评分之和-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之和)/治疗前症状及体征评分之和]×100%。总有效=显效+有效。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症状评分 体征评分观察组 42 治疗前 6.80±1.32 2.87±0.47治疗后 1.66±0.37△▲ 1.12±0.23△▲对照组 42 治疗前 6.74±1.43 2.93±0.38治疗后 2.85±1.28△ 1.46±0.26△
(2)血清IgE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比较(μg/L,±s)
表2 两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比较(μ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水平 治疗后水平观察组 42 426.32±108.57 90.34±23.62△▲对照组 42 419.67±115.78 145.16±37.29△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4)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19.05%(8/42),低于对照组的35.71%(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儿复发情况比较
(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西医认为,AR 的发生为机体接触变应原后,通过IgE介导,引起炎症介质释放和炎症细胞聚集,造成鼻黏膜对上述各种刺激因子的过度反应[7]。治疗上,西医提倡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多模式的干预,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8],但在临床治疗中,鼻用激素、抗组胺药及免疫疗法等治疗的短期效果尚可,远期收效均不理想,停药后多有复发。小儿AR 迁延不愈,不仅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情绪及心理健康,更易诱发支气管哮喘。
AR 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中医认为,鼻为肺窍,肺在液为涕,肺通过宣发运动将精微物质输送至人体头面诸窍,故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脾将自身化生的水谷精微输布于肺,借助肺气将精微物质布散于鼻窍,濡养鼻窍而化生鼻涕,若脾气虚则无以化生津液濡养鼻窍,同时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于肺。所以,肺脾气虚、卫表不固为本病的发病之本。小儿肺脾皆不足,若喂养不当,会损伤脾胃,脾虚日久则“土不生金”,导致肺气虚弱,则卫外失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出现鼻痒、打喷嚏,肺气失宣、津液停聚、鼻窍失养则流鼻涕、鼻塞。另外,小儿乃“纯阳”之体,外邪易入里化热,或因患儿喜食肥甘、痰热内生,均易上犯于鼻,致流鼻涕、鼻痒、打喷嚏。小儿AR 虽表现为气机阻滞、鼻窍不通,但应治本溯源,若只攻其实、不补其虚,虽症状减轻,但药效一过,其塞仍在;若只补其虚,不知疏通,则其塞难去。故治疗本病应以补虚为主、辛通为辅,通过“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的治疗原则,可有效治疗本病。
益气建中通窍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健脾可助黄芪固表、祛湿,可断生痰之源,此三药“以补开塞”。防风祛风走表,与黄芪一补一散,使补而不壅、散而不疏。此外,黄芪、白术、防风联用有玉屏风散之意,有补气固表、祛风解表之效。黄芩苦寒,助上焦肃降,姜半夏辛温,助中焦升清,两者禀阴阳之性而顺阴阳之用,以达辛开通阳、苦降泄浊的作用。小儿脾常虚,加之饮食不节,易导致食滞中焦、湿热内生,久病热郁,故用连翘清上、中二焦之热,用槟榔消中焦之积。风盛则痒,薄荷辛凉疏风以止痒。辛夷辛温散寒以通窍。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清热祛湿、疏风通窍之效。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可显著抑制气道炎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9-10]。防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防风多糖,可双向调节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减轻鼻黏膜充血和炎症[11]。辛夷可抑制组胺、炎症介质的释放,辛夷二氯甲烷可促进炎症吸收,收缩鼻黏膜血管,达到通利鼻窍的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清IgE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益气建中通窍方和西药治疗均对肺脾气虚型小儿AR 安全有效,但益气建中通窍方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AR 属免疫系统疾病,发病多与患儿体质相关,益气建中通窍方通过补中气、实卫气,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肺脾气虚的体质特点,提高机体防病能力,同时辅以祛邪通窍之法,缓解患儿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综上所述,“以补开塞”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AR 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个体化诊疗思想;其将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本研究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选取样本较单一,同时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行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