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3-08-09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1期
关键词:腰腿痛腰椎间盘针灸

温 琦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之一,病变部位多见于L4~5、L5~S1,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1]。长期的腰腿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且以中老年人居多,而随着现代人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2]。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干预措施包括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术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3]。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的作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适合寒湿型疾病。本研究主要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0~65岁,平均(49.54±9.57)岁;病程1~3年,平均(1.45±0.41)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0~65岁,平均(50.23±10.33)岁;病程1~3年,平均(1.52±0.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关于人类受试者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4]。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腰痛史;有腰痛、坐骨神经痛、尾骨疼痛、肢体麻木感等症状;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 或MRI检查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和方向[5]。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标准制定:腰腿冷痛重着,翻身困难,活动受限,遇寒或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缓[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确定需手术治疗者;由外伤、肿瘤及结核等疾病引起的腰痛患者;腰部皮肤溃烂,或有其他皮肤病者;伴有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接受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命门、腰阳关、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腰眼(双侧),若伴有坐骨神经痛,则加环跳(患侧)、承扶(患侧)、委中(患侧)。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对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选用0.25mm×50mm 针灸针针刺命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眼,针刺深度为30~40mm;选用0.25mm×75mm 针灸针针刺环跳、承扶针刺深度为50~60mm;选用0.25mm×50mm 针灸针针刺委中,针刺深度为30~40mm。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两周。

2.2 观察组 接受温针灸治疗。穴位选择及针刺手法、留针时间同对照组,在患者留针期间,医者将高度1.5cm、直径1cm 左右的艾炷放置于每个针柄上并点燃,连续灸两壮。艾炷燃烧期间在针刺部位垫上纸片,以免烫伤。隔日治疗1次,每周3 次。连续治疗两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评估。VAS 评分为0~10 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疼痛难以忍受,分数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②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评估。JOA 评分包括自觉症状、客观体征、日常生活工作能力等项目,总分为0~29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7]。③血清炎症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2 mL,留置30 min后,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cm,离心转速2500r/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6]。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40 5.54±1.56 2.12±0.79△▲对照组 40 5.89±1.79 3.23±1.11△

(2)JO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40 13.95±3.75 22.51±5.54△▲对照组 40 14.61±4.12 18.16±4.43△

(3)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白细胞介素-1β(ng/L) 肿瘤坏死因子-α(pg/mL)观察组 40 治疗前 78.36±10.36 18.14±4.55治疗后 30.23±5.94△▲ 9.34±2.01△▲对照组 40 治疗前 79.31±9.97 17.67±4.71治疗后 53.56±6.78△ 13.23±3.36△

(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见病、常发病。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考虑其与神经根炎症、神经缺血、软组织卡压等因素有关[8]。神经根炎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神经根可因不同程度的受压而出现炎性反应,导致神经根水肿,引发腰部疼痛、腰腿麻木等症状。在炎症因子中,IL-1β、TNF-α是比较常见的介质。IL-1β既是产生疼痛的因子之一,也是促使炎症产生的重要因子,可加速蛋白多糖物质分解,阻碍髓核内细胞营养物质代谢,加速纤维细胞凋亡,促使椎间盘退化;TNF-α的产生与巨噬细胞分泌有密切关系,是炎性反应的启动因子,当腰椎间盘破坏后,TNF-α会得到过度释放,并在其他炎症因子联合影响下,加重破骨细胞增殖,促使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9]。研究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提高,且其水平的高低与腰痛程度呈正相关[10]。因此,在临床中多通过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来辅助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恢复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等病范畴,常见中医证型包括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4种[11]。对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可从虚和实两个方面考虑。虚以肾虚为主,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且腰为肾之府,若肾气充足则肾精充足,使腰部得养而功能正常;若肾虚则腰失所养,不荣则痛。实与寒、湿之邪有关,寒、湿均为阴邪,寒邪伤阳气,主气血凝滞,湿邪易侵袭阴位,重浊黏滞,易使疾病缠绵不愈,寒、湿之邪共同侵犯腰部及下肢,使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在临床上,对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以温经通脉为治法。

针灸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神经超微结构及提高自身免疫等有关[12]。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还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13]。《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体现出艾灸的重要性。研究认为,艾灸燃烧可产生近红外光线并通过皮肤渗透,促进局部血液运行,减少局部炎症因子,加速致痛物质代谢,达到治疗腰痛的目的[14]。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腰部功能,缓解疼痛,减轻水肿,降低炎症因子水平[15]。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基础上加用艾炷灸,可以发挥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从而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温针灸可通过艾炷的温热作用使针刺部位温度升高,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使炎症快速吸收,同时还可放松肌肉及韧带[16]。故本研究采用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发挥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的作用。根据针灸“近治作用”的原则,选择病变局部穴位为主。命门、腰阳关为督脉之要穴,其中命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主治虚性腰痛;腰阳关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主腰腿痛。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中肾俞调补肾气、通利腰脊;大肠俞强健腰膝,是治疗腰腿痛之效穴,调节腰部气血;关元俞培补元气,调理下焦。三穴合用专攻腰痛。腰眼为经外奇穴,专治腰腿疼痛。对于伴有坐骨神经痛症状者,常取环跳、承扶、委中,环跳祛风化湿,强健腰膝;承扶舒筋活络;委中为膀胱经下合穴,“腰背委中求”,说明委中主治腰腿痛。通过以上穴位可改善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症状。通过温针灸刺激上述穴位,可激发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阳气,使阳气充足而寒湿之邪尽去,且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腿部疼痛也能得到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比于单纯针刺治疗,温针灸能更有效地缓解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其腰部功能。此外,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以后需进行多中心及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腰腿痛腰椎间盘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