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桎梏 形为神彰
2023-08-09计美旺扎
计美旺扎
《焰正蓝》是作家张琦新近创作出版的消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以消防部队2018年实行的体制改革为创作背景,着重书写了西藏消防总队在改革转隶中所经历的转型与蜕变,再现了消防指战员们在实现全面升级并扭转落后面貌的征程上,充满艰辛而又光辉熠熠的铿锵足迹。这种宏大题材的报告文学要写好是很不容易的,相当于完成一项大工程,既要求作家对重大历史事件有全盘理解和辩证思考,又需要对浩繁庞杂的素材有检索、筛选和组织驾驭能力,更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走出“报告”的平板化桎梏而将之落脚在“文学”的弹性审美范畴。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不虚构、不夸张的前提下,塑造出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发展态势,从而确保文章在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的同时,具备可读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文学艺术特征。这无疑对作家的情力、智力、笔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阅读《焰正蓝》这部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支砥砺前行、顽强拼搏的消防队伍那不屈不挠的立体鲜活的形象,而且对改革后的新型消防队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西藏消防人紧紧抓住改制转隶这一契机,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奋战,将一个多年的行业落后单位打造转变成了全国先进单位,并且在改革转隶摸索着前行的艰难的初始阶段,连续三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与时俱进的优秀消防指战员,透过作者的文字,一个个跃然纸上,在我们面前鲜活。
作家张琦用大量的真实事例和不同职位的消防人的成长史与具体事迹,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我们证明,消防救援队伍不仅是一支离老百姓最近的队伍,是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的坚强后盾,更是承担着抢险救灾、处置突发重大危急事件的“主力军、国家队”这一光荣的使命和重任。改革之后,成功转型升级的西藏消防救援队伍,无论管理能力,还是业务技能水平,以及装备配置档次等,各个方面都更加科学、规范和专业,肩负的担子也更加重大。秉持“全灾种、大应急”的新型职责定位,他们永远是冲锋在危险艰困最前沿的勇敢卫士——虽然他们的职业装由“橄榄绿”军装置换成了“火焰蓝”制服,但每天都在苦练本领,随时准备赴汤蹈火、救民于危难之中的消防指战员们,依然堪称新时代里最可爱的人。
又因为消防队伍的发展步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的密切关联性,我们透过文本了解主题的同时,西藏自治区近些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以及自然生态等情状也自然地呈现了出来。也就是说,这部纪实文学作品,不仅忠实记录了西藏消防队伍不断拼搏奋进的成长足迹,也生动描摹了队伍立足地之西藏高原独特的地理风貌、地方文化和民族风情等内容。《焰正蓝》将行业纪传、地方文化与文学审美等元素有机融合,从而成就了一部风格鲜明、内涵丰富的报告文学著作。
一、巧妙的布局和架构,保证了局部与整体始终处于紧密呼应中
谋篇布局在长篇文学创作中尤其重要,就像一项大工程的总体框架设计,《焰正蓝》在这方面的精心巧思显然有明显效果。全书共包括“屋脊之上、换羽新生、继往开来、玉汝于成、素以为绚、与有荣焉”等六个篇目,下设二十六章对内容分而述之。时间顺序是《焰正蓝》所遵循的叙述之经,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和相关人物,是其展开叙述之纬。这样的布局,使得整部书稿从始至终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尽管期间穿插了大量素材,描述了众多人物故事和事件,叙述过程中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反映等多种艺术手法交叉并用,但其主体脉络始终非常清楚。
从内容来看,第一篇“屋脊之上”更像个序章,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因为它是对这支队伍的综合面和基本情况的全面交代。下设五章分别讲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以新到任总队长的出场为切入点,通过他的见闻感受,自然而然地将西藏消防队伍的历史和现状做了客观介绍。接下来,跟随作风干练、雷厉风行又迫切想要全面掌握队伍情况的总队长的脚步和视界,这支队伍所处地域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业务水平等情况清晰呈现,队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历史症结等也一点点显山露水。新的领导班子据此有的放矢地各个击破、分别对治,果然成效显著。该篇的叙述亮点是,作者对西藏七地(市)的描述,用的是各不相同的角度,将各地方特征与消防队伍所要面临的灾害救援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表现手法,既让相关资料在相互呼应中发挥了最大作用,也使得阅读感受起伏变化、参差多样,充满情趣。
第二篇便开始进入改革转隶阶段,也是本书的创作主旨所在。“换羽新生”篇属于启动准备阶段,“继往开来”篇是正式实施改制,到第四篇“玉汝于成”则新的体制已经就序。改革事宜固然巨大,但它是个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对其进行客观表述容易流于干巴巴的平淡。作家张琦避开了这个风险。她去捕捉和挖掘宏大事件作用于普通人物身上时的具象反应来进行刻画。而每个出场者都有各自的身份,自然带出了不同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灾害救援事例,通过对种种具体场景的生动还原,一个个部门(或局部)的改革效应便次第显现。看起来场面庞大、现象纷繁,条条线索错综复杂,深入其里则发现,实际上它们各有其鲜明路径,既各行其是,又相互关联、紧密协作,因为全都在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行动。顺着这些人事脉络步步跟进,改革大计也在层层掘进和深入落实,一幅宏观壮阔又生动形象的改革画卷,就这样展现了出来。
除了消防队伍常规性的灾害处置和救援任务,西藏的消防指战员还有一项特别任务(也可说是首要任务),即以保护文物古建筑为目标的驻寺消防工作。本书用第五篇一个独立篇幅,选取布达拉宫消防大队作为驻寺消防队伍的代表,详细描写了驻寺消防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生活节奏。鉴于驻寺消防工作繁杂琐碎,且工作内容和方式常年四季基本没有多少变化,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琐碎重复。叙述这样的内容,语言文字也容易写成平淡无味。作者另辟蹊径,她选取了几个在布达拉宫驻寺消防大队就职的代表性人物,从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岗位职责展开,于是,昼夜四时的情形、历史与现状、传承與创新、改革与进步等,都在大量的细节和情景中活灵活现了。篇名“素以为绚”也非常切题,字面和词义与该篇内容和驻寺消防的工作性质等,皆达到了紧密呼应和高度概括。
最后一篇“与有荣焉”,是对整个队伍改革转隶新面貌的集中亮相,也是对奋进历程、奋斗方法和先进经验的全面总结与梳理,更是对西藏消防救援总队改革试行阶段取得的光辉成绩的彰显。难能可贵的是,这一部分的书写,也不是简单机械的数据信息罗列,而是借由一些重大灾害救援事件的真实场景和改革后广大消防指战员崭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等情景再现来反映。可以看出,作家在不懈努力,以使所有信息的呈现尽可能具有艺术性。
二、个人与集体在彼此依存中相互佐证,相得益彰
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作为第一生产力而反作用于环境,作家对此显然有明确认识,这一观念便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她的创作构思,有意无意地形成了本部作品的另外一个艺术特征——作者将事件信息化现于具体的场景、情境、故事和人物身上来迂回地反映主题。让具体事情自然地引出人物,人物自然地推动或见证事情进展,将不同时段、不同性质、不同维度的情景有机地串联起来,整体的发展态势也就清晰可见了。而在此过程中,一个个人物形象也鲜明起来。
比如在第一篇“屋脊之上”里,首先映现的是西藏消防救援总队新到任的总队长邓立刚,随着他的工作步骤的有序展开,不仅沿途所见不同环境、不同职务的消防人员次第亮相,于交代清楚事件状态的同时,邓总队长个人的职业履历、工作作风、领导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人格魅力等信息也自然浮现,这个人物形象就这样鲜活饱满了。透过各种类型的情景我们得知,新任总队长是一位清正、廉明、清醒、睿智的领导,对工作严谨、认真、务实,待人又亲和、宽厚,于己则特别自律,他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尊重人性。尊重规律。”的原则来推进工作、指导生活。而一队之主官贯穿始终的言行作为,反过来又印证或影射着这支队伍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可能的整体 风貌。
自改革转隶启动开始,文中相继设置刻画了系列人物,比如西藏消防总队防火处干部卓玛央宗、宣传处的拉措、后勤部负责人何峰部长、支队政治处的张航干事、罗布林卡消防大队达娃平措大队长、总队办公室的郝阁明,以及年轻干部胥大鹏、格桑平措、晋美罗布等消防指战员们。他们身处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地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职业履历既是独特的,又代表着与各自职务身份相应的群体的状况,从这些人面对改革转隶时的种种反应,即可看出国家实行这项机构体制改革的前瞻性、合理性与必要性,还间接反映出改制转隶面临的困难和阻力等问题。
天灾人祸或地质自然灾害,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等人类准备好了再来施威捣乱。因而,无论队伍内部建设处于怎样的阶段,对于灾害事故的防范监督和抢险救援都是一时一刻也不能有丝毫松懈的。事实上,就在消防队伍改革转隶的关键时段,各类灾难事故一如往常般突如其来地发生着,侵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此时参加抢险救援,对于正身处波动中的消防人来说,俨然是一场涉及心理、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严苛考验。本书中的另外一些人物,正是在实施灾害救援过程中慢慢鲜活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物和事件是互为依存的,个体的担当精神和消防队伍的职责使命,既相互言说,又彼此 佐证。
譬如第八章“考验”所写,发生在2018年10月的震惊全国的“两江救援”事件,作者截取了庞大救援力量之一支——前突组——为标的进行书写,该前突小组是由昌都江达县消防大队的尧挺、格桑次旺、唐卓鑫等指战员临时组成的。通过三名组员在灾害现场和沿途的所见所闻所历,再现了这场巨大的地质自然灾害的危重与艰险,实现了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在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难时刻,以前突组为代表的消防指战员们却迎难而上、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直抵灾害核心地带,了解当地受灾群众情况,获取第一手灾情数据信息资料。三个人连夜急行军,翻越一座又一座四千米以上险峻山峰,历经九死一生的艰难险阻,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为救灾指挥部制定处置施治决策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尤其是组长尧挺,时隔二十来天,当堰塞体发生第二次崩塌时,他作为唯一有经验的救援人员,带领和护卫地质专家等专业勘察队再次奔赴第一线,协助完成了对这场特大地质灾害的最后处置工作。
紧接着,“担当”一章里写道,2018年10月中旬又发生了一起雪崩救援事件,事发地在林芝。执行此次救援任务的是林芝消防支队下属特勤中队,由中队长王红波带队,副中队长李茂江和其余二十多人组成突击队,深入被雪崩阻隔的山村救援被困老百姓。一行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硬是用血肉之躯从无路处踏出路来,昼夜持续行进,攀越一道道危崖山峦,争分夺秒地抵达受困群众身边,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不仅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二十多名突击队员也都安全返回。
在类似这种分分钟都是生死考验的危急时刻,消防指战员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和牺牲奉献精神,既是指战员个体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亦是消防救援队伍整体的职业操守和使命担当的客观反映,此间,个人与集体无意中成为了互为佐证从而相得益彰的关系。
本书中所有看似自然出现的人物和故事,其实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思考布排的。
接下来刻画的人物有藏北那曲的徐新昕、藏东昌都的向巴朗加、一直在特勤队任职的明川、由公安消防战士而成为改制转隶后的专业消防员沈明亮,以及在藏西阿里任职十年后作为特殊照顾调任藏南墨脱的刘杰等消防指战员,尽管各人所处岗位和工作地点各不相同,各自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履历亦迥然相异,但他们的个人成长史与西藏消防队伍的发展史却无一例外地默契呼应着,亦彼此见证。
比如开朗乐观的徐新昕,入职二十年来基本都在基层大队带兵或参加一线救援,他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亲眼见证了西藏消防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节奏,也和他的队友(战友)们一起实践着独具特色的“老西藏精神”;充满阳刚气质的康巴汉子向巴朗加,则立足工作实际,从寺庙消防基础工作,到一线的道路救援、山岳救援、地震救灾,以及基层消防网点布设等,尽职尽责地为西藏消防的发展壮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见证了另一个角度的西藏消防发展足迹;特勤队的设施配备和救援能力,一般代表着消防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准。林芝消防支队下属特勤队员明川,身上有一股刻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忘我的职业精神,他始终专注于消防救援技术钻研和技能提升,参与了数千次大小灾害事故救援,并用自己学习掌握的真本领,将数百个生命从生死边缘救了回来。伴随着自我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进步,为推动西藏消防救援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日益规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并用以专业眼光见证了西藏消防救援的装备设施由落后而先进、由将就而至专业和健全的逐步改良历程;普通消防员沈明亮,入伍公安消防部队后刚刚熟悉了消防的职责和业务,就迎来了消防队伍的改革转隶,他由一名消防战士转身为专业消防员,任职在基层大队,便有更多机会赴一线参加大大小小各类灾害事故的救援和处置,改制转隶前后的鲜明对比,他是有亲身体会的,至今仍乐呵呵地“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在西藏林芝的波密消防大队;带队参加7·28特大泥石流救援的墨脱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刘杰,则是在实战中感受着西藏消防救援隊伍在新一届总队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实现的全方位的转型升级成果,这些成果,为身处汹涌无情的一线灾害现场实施救援的消防指战员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支撑,以及生命安全保 障……
以上每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与整体而言,皆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他们的职业经历和形象刻画,无不带着让抽象概念变成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的具象形象的任务:或表现一种消防精神,或表现西藏消防的职责和使命,抑或表现消防队伍的发展脉络乃至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而这些个性鲜明的个体,在言说集体事件的过程中,自身也饱满生动地显现了出来,个人与集体在此相得益彰。
三、精微的细节描写和精确的语言表述对刻画人物和叙述事件,以及使客观事物在艺术场域中显得真实可信的重要性
《焰正蓝》的阅读感受很是丰富,源于它描摹刻画了许多饱满生动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并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资料信息巧妙化现于中,这一切使得本书既主题鲜明,又因丰富多彩的故事场景在自如地交叉变换而显得生动有趣,作家精确的语言表述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为实现这一艺术效果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正是这两项基本功,成就了张琦对各类事件的场景构造和情境再现,这些情景共同构造了一幅消防救援队伍工作生活乃至发展变化的立体鲜活图谱,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深感有如身临其境,正面对面观其情景样貌。
不论描写总队主官还是普通消防指战员的日常训练和工作、生活情景,都给人以生动真实的感觉。总队长与不同级别消防指战员之间的对话交流,也显得那么生动形象。尤其是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一场场灾害救援现场的描写,更给人以强烈的在场感,读来不禁惊诧于作家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笔下事物表现出的耐心细致,仿佛每个事件和场景,皆是她亲历亲见,夜里跋涉山路,或爬山蹚河翻越险峰,或亲眼目睹了道路事故救援现场的整个过程,现在只不过是对真实情形的还原和再造,而此时,语言文字之于她更像是一支画笔,任由她旁若无人地沉浸画面中一笔一画地涂抹,精细地描摹。
所有叙述都是不厌其烦的耐心,而又没有多作一笔。每个人物和故事(事件),看起来都各具个性,各自独立存在、独立发生发展,实则皆是服从于大局而设置的,无不紧紧围绕主题服务。譬如在特勤队员明川的职业成长历程中,穿插讲述了大队教导员向巴措姆的事迹,她对青年战士一向怀有热切的关爱和教育引导责任,正是她朴实热情的性格特点和岗位职责相结合,才能在一名普通战士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她在艺术场域中的现身,除了反映该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还使得青年战士的思想转变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向巴措姆这个人物的设置,看似不经意,其实有着多重含义,是一个重要的细节。
本书的“素以为绚”篇,尤其可见作者对人物设置和细节规划方面的用心。作家分别选取了热衷于文物古建筑保护专业研究的优拉才让、父子两代任职服务于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罗桑念扎、从基层特勤兵一路干上来并屡立功绩的缑旭飞、接任罗桑念扎担任布达拉宫消防大队长的罗布次仁等几个人为切入点展开书写。随着纷繁多样的场景呈现和细节描写,几个主人公渐次鲜活饱满起来,但不能就此以为作者是在梳理记录个人成长史,为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树碑立传。事实上,她是巧妙结合每个人的岗位职务和特长所在,对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历史、现状和综合业务分块进行叙述,对驻寺消防指战员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大队在改革转隶中的发展进步足迹条分缕析,从而展开解剖式的立体描述。这样的方式,才让琐碎繁杂、无限重复的驻寺消防工作变得有了画面感,让一成不变的平淡日常显现出一定的层次、色彩和温度,成功地实现了对客观、平面事物的文学性表达和立体多样的艺术审美。
如上所述,作家正是利用各类元素之间的互为映照和有机关联,来实现以小见大的书写效果的。在有限的篇幅内,将一支队伍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等紛繁信息,条理分明、生动立体地表现了出来。
报告文学的确切释义,应该是对客观真实事物的文学表述,归根结底要落到文学范畴,那么它就必然要有文学作品的基本共性,同时兼具报告文学这一体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由此不难解释《焰正蓝》兼具写实性和层次多样、意象丰富、生动形象等可读性于一身的艺术特色,很大程度上,这正是作家审美追求的结果。
著名作家次仁罗布先生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道:“报告文学具有客观、真实、深刻以及时效性的特点,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不仅把深刻的社会变化、人的命运变迁、时代的前进步伐等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给人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对这个时代和人的精神风貌的真实记录。”如果以此为标准来衡量,那么《焰正蓝》可以算是一部较为扎实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