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尺小巷天地宽,梅花经冬香更浓

2023-08-09江爱华

剧作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梅戏热议

江爱华

摘 要:新编黄梅戏《倾宁夫人》首演便引起代表着黄梅戏艺术的新生力量的青年学子们的热议,他们分别从该剧的剧本创作、舞台美术、表演导演、音乐作曲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观剧体验以及对该剧的评议,认为该剧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让精神,该剧的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黄梅戏;《倾宁夫人》;六尺巷;热议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资助项目黄梅戏《倾宁夫人》,于4月25日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首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出品,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领衔主演。它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六尺巷”故事,然立足于当下,从全新的视角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诠释,体现了新时代徽风皖韵的风采。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组织戏曲编导、艺术管理、戏曲表演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前往观摩,之后又组织讨论。以下即是研究生们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纪要。

程蓉(21级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倾宁夫人》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增加了人物的关联性,增添了曲折的情节,强化了观众对于结局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故事还引发了人们对当今社会家风建设、邻里关系处理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该戏发生在桐城张家开工喜建新宅之际,邻居吴家以“张家占有吴家土地三尺”为由,把张家告到衙门。张、吴两家皆以地契为证,说“三尺地”是自家的。张家契在清朝,吴家契在明朝,两张地契有三尺地重叠。倾宁夫人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写信向在朝为官的伯父张英禀报。张英出差,大学士府中的陶师爷写了回信,暗示县令倾向张家。县令看到来信后,下令让张家复工,但对三尺之地的归宿问题却含糊其辞。倾宁夫人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不许复工,以免让他人误以为张家仗势欺人。可张家族人坚决要求复工,倾宁夫人与族人产生激烈的冲突。恰在此时,张英的亲笔家书送到,他要求家人退让三尺,并向吴家公开道歉,于是张吴两家重修旧好。这就是整部戏的全部情节。但故事其实并非如此简单,细细观赏,久久品味,便可发现该剧场景设计独具匠心,人物选择别有寓意,情节结构十分巧妙。首先,从场景的安排来看,以徽州特色建筑的黑瓦白墙以及舞美设计的大框架和小框架,在舞台上展示了张吴两家争夺三尺之地故事所发生的环境。通过舞台设计达到聚焦镜头的效果,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之中,这在舞台艺术上不能不说是创新之举。其次,戏剧冲突迭起。从整体来看,这部戏除了张、吴两家在公堂上拿出地契以证自己有理的冲突外,还有张家复工、吴家认为张家仗势欺人而坚决不许复工的冲突,张家家族内部的冲突。这些冲突纵横交织,推动了戏剧情节向前发展,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因而,人物关系充满了张力,情节结构错综复杂。

王艳霞(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舞台美术在戏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通过布景、道具、服装和灯光等元素为剧中的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还营造出特定场景的气氛,以增强演员的表现力,起到了深化剧旨和增加艺术效果的作用。在《倾宁夫人》中,徽派建筑和竹子作为舞台布景和意象,起到了多种作用。首先,让观众感受到徽州建筑的特色,增加了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和历史感,更好地展示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竹子作为意象,寓意着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品质。这与剧中主要人物倾宁夫人的性格特点相一致,她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维护正义,为保护家族尊严不断努力。此外,竹子还具有清雅、谦虚的象征意义,这也与徽州文化中强调“清谦”的精神相呼应。剧中倾宁夫人的谦虚、礼让,也是徽州文化的一种体现。因此,徽派建筑和竹子在该剧中的设置,不仅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剧情和人物性格,也展示了徽州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陈伟红(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六尺巷的故事在安庆乃至全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学士创作的打油诗传唱至今。六尺巷的故事也曾多次被搬上戏曲舞台,甚至被改編成数字电影。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舞台剧《倾宁夫人》与其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六尺巷》互为辉映。

电影《六尺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张家、吴家这一对邻居的矛盾上,剧情也围绕着两户人家来展开,他们的矛盾最终通过大学士张英的一封家书得到了解决。《六尺巷》已经有了很好的观众基础,黄梅戏《倾宁夫人》如何突破窠臼,在不破坏六尺巷故事基本框架的情况下表现出新的内容与思想呢?我作为观众,在看戏之前与看戏的过程中,一直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结果,其高超的编剧艺术,让我不得不钦佩。与《六尺巷》不同,该剧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张英的侄媳妇——倾宁夫人身上,表现了她端庄贤惠、深明大义的品格。倾宁夫人的自请休书、悲惨身世及情感纠葛,也让这出戏变得更“有戏”了。对白与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观众看时忍俊不禁。总之,《倾宁夫人》对六尺巷故事的搬演是较为成功的,以倾宁夫人的女性视角展开,富有新意而又不脱离原故事。

谢良铨(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黄梅戏《倾宁夫人》在桐城“六尺巷”传说的基础上,表现了利益与公德的多重较量。一部剧好与不好关键在“主脑”,妙与不妙主要靠“针线”。《倾宁夫人》的细节建构不拘一格,首先表现在运用幽默手法拉近剧中人物与场下观众的距离上。如第一幕的公堂审案,县令何熙霓说:“这地契倒是官契,一百多年了,还是明朝的,前朝那时办事也算规矩。幸亏土地使用期限不是七十年,不然,就过期了哇!”贴合现在人的房屋购买体验,一句小小的幽默话语,在瞬间引起观众兴致的同时,也让律法与百姓的认知在舞台上被重新衡量。其次,利用RAP推动叙事,在增强了整个戏剧的动感和观感的同时,更增强了角色的性格魅力。在开场轻松的基调中,随着事件发展的转圜,编剧在剧情的张力上大做文章,针线绵密,扣人心弦。尤其“说谦让”这段“人人都会说谦让,真到让时感情伤。嘴上好人容易做,遇到名利难收放”,直白的唱词拉近了剧目与观众的内心距离,引起强烈共鸣。

吴婷婷(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黄梅戏《倾宁夫人》是以安徽省桐城县为故事发生地,从大学士张英的侄媳倾宁夫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六尺巷的故事。从戏曲编导的角度来说,在这出戏的思想立意上,秉承了传统戏曲道德教化的功能,教导观众大度做人、克己做事。唱词“修宅修巷修万事,修身修行修永世。竹修气节人修品,修为世间第一字”便揭示了剧目的主题。剧目最后倾宁夫人的舍己为礼、大学士张英的家书附诗,既体现了“礼让”的难能可贵,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情节设置上,剧目黄梅戏《倾宁夫人》层次鲜明,且环环相扣。最后一场在情节的层层推进下让人物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倾宁夫人不想以势欺人、有辱门风,但又迫于族长爷以她的出身卑贱相要挟的压力,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写下了责己休书。巨大的矛盾冲突,既给观众紧张压抑的情感体验,又给足了观众期待的空间。

段静然(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黄梅戏《倾宁夫人》以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侄媳倾宁夫人为主角,围绕张、吴两家地皮之争,在“法与理”的思辨中,深刻地阐明了“讲法治、知礼让、懂谦卑”的社会文化内涵。倾宁夫人,一个女子,但在执掌张府事务上,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统筹规划,都识大体、明事理、顾大局,在“三尺重合地契”这个事件上,哪怕在族人意气用事的情况下,也坚持大义,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以一己之力阻挡不义之事发生。剧中没有正面出现的大学士张英,也是识大体之人。正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坚守与识理,问题才得到完美的解决。他们二人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典型,是“以和为善,以和为美”文化精神的传承者。通过黄梅戏《倾宁夫人》的精彩演绎,不但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上的洗礼。“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内心。

刘常常(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以“六尺巷”的故事为素材,黄梅戏先后编创了《六尺巷》《大清名相》《槐树谣》等剧目。《倾宁夫人》虽然也讲述六尺巷的故事,但对传统题材模式进行解构,颇具时代新意。该剧在凸显人物高贵品格的同时,也展示了安徽桐城的地域文化。该剧延续了黄梅戏《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剧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模式,突破了一般清官戏以某一清官人物为主线的叙事特点,刻画了倾宁夫人与邻居“斗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睿智、大度等优异品格的同时,也凸显大学士张英礼让邻居三尺地的与人为善的品格。

刘培金(21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该剧结构精巧,主线清晰,不枝不蔓,协音合律,插科打诨,富有机趣。该剧肯定的邻里之间谦和恭让的真情,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尾声更以一个“修”字与“竹”字对应:“竹修气节人修品,修为世间第一字”。韩再芬所扮演的倾宁夫人,性格既温婉又刚强,一句句“修啊”荡气回肠、直抵人心。

丁诗雯(21级戏曲表演专业硕士生):黄梅戏《倾宁夫人》彰显了张氏“宽容、礼让”“和睦、修德”的良好品格,弘扬了安徽桐城的地域文化,符合当下的价值观。黄梅戏在早期就以演绎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随着黄梅戏剧种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旦角担纲逐渐成为黄梅戏的主要演绎方式,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徽州女人》《不朽的骄杨》等。《倾宁夫人》虽然表现的是大学士张英礼让邻居的良好品格,但剧目并未从张英视角讲述故事,而是选取张英侄媳倾宁夫人为第一视角,这样,便让旦角来做剧目的主要人物。这样的编构艺术表现出编剧独运的匠心。

陈雅琳(21级戏曲表演专业硕士生):《倾宁夫人》是一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戏曲剧目,它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礼仪、忠诚等伦理要素。这部作品在表现女性的形象上非常精彩,主角倾宁夫人与家族做斗争,其勇气和坚定的性格表现得十分明晰。同时,作品也反映了男权对女性自由和权益的限制。在表演上,每个演员都将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故而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扮演倾宁夫人的韩再芬能够将人物的情感和心境表现在脸上和语言上,令人印象深刻。该剧还将黄梅戏传统的表演艺术与现代的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的表演形式。在唱腔上,婉转温丽,与剧中的情感和氛围完全一致。

周地(21级戏曲表演专业硕士生):本剧肯綮性的情节是“修家书”引出的误会,表现了倾宁夫人的临危不乱和机智聪明,弘扬了仁爱、谦让的道德。张英身为高官显宦,却不恃权压邻,而是待人宽厚,同时还教育家人谦让求和,其言其行彰显了儒家修身、齐家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里仁为美、礼让睦邻”的美德。饰演倾宁夫人的韩再芬,身段优美、唱腔动人,展现了黄梅戏艺术的魅力。

耿俊(21級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韩再芬饰演的倾宁夫人婉约贤淑、知性聪颖,完美地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礼让、宽容的美好品德。女性的叙事立场贯穿《倾宁夫人》的始终,从总体形象上来说,倾宁夫人是徽州女子的代表,她持家有方、待人有礼。

杨涵清(21级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剧中的倾宁夫人是主要人物,如果说对县太爷、张家家族族长、吴有理的形象塑造侧重于他们态度的改变,那么对倾宁夫人形象的塑造则在于对她高尚品质的描绘与人格刻画的层层递进。第一幕中,倾宁夫人忙于建造新宅和辅导立仁学习,可以看出她知书达理、温良贤淑,这是她的本我;第二幕、第三幕中倾宁夫人为重叠的三尺地官司操劳而病倒、为维护张家声誉忧心如焚,体现出她的仁义与以德报怨,这是她的超我;第四、第五幕中,三尺地的事因家书闹了乌龙,全族的人都不支持她,她依然坚守道德,甚至为自己写下休书,并打算状告县太爷,体现出她正直的品性与刚强的态度,这是她的自我。在当时女性没有话语权的封建社会,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物只有在徽州的文化环境中,才可能出现。

该剧强调了道德修养。首先是“官德”的修养。张英虽未露面,但他却贯穿剧目的始终。一则家训、一封家书,将全剧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表露了出来。一品大学士张英即使位高权重,但他从未想过利用职权牟利。其次是普通人的道德修养。倾宁夫人知恩图报,对亡夫生前的帮助,她一直记在心中,在张家面对困境时,她铭记张家的家训、维护张家的声望。最后张吴两家各让三尺地、修建六尺巷即是对美德的弘扬,同时使该剧倡导的“坚守个人道德、传承优良品质”的主题得到升华。

冷雨晴(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倾宁夫人》主创班底强大,不但有著名剧作家聂圣哲编剧、“香港戏剧教父”毛俊辉导演,更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二度梅”获得者、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主演。其剧目借助“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谱写了一曲礼序家规与德政法治相辅相成的时代赞歌。严肃与诙谐基调并存,高雅与朴实风格兼备。作为戏曲剧目,“六尺巷”的故事不是第一次被搬上舞台,但《倾宁夫人》跳出了以往创演的模式,采用“大女主”的叙事角度,与当今人们多元审美趋向和观念相契合。除此之外,从文本的情节发展的逻辑上看,《倾宁夫人》更注重提炼故事的精华内容,将“对峙公堂”的高潮戏份重点演绎,把之前其他版本中角色性格重复或单一的人物,进行合并或删除,令其更加生动。在唱词方面,它流畅通顺,挥洒自如,真正做到了曲尽人情。“人去楼静影虽孤,夫君恩爱心中数。”“节外生枝,节外生枝,莫要一张薄纸压高邻。”一句句唱词既表现了倾宁夫人的柔情与内心痛苦,又表现了倾宁夫人顾大局、识大体的胸怀与魄力。

杨米奇(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由聂圣哲编剧、毛俊辉导演、韩再芬主演的《倾宁夫人》有三大看点:第一,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倾宁夫人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内宅妇人,无论是她教育子侄、关爱奴仆,还是她对簿公堂、据理力争,抑或是独处时对亡夫的思念,其才貌双全、忠贞不二、慧质兰心、不卑不亢的形象,鲜明地立在了舞台之上。第二,唱词雅俗共赏。既能展现出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又能彰显出桐城士绅的高风亮节。第三,舞台美术有时代特色。无论是人物服饰、场景道具还是随着剧情变化用以衬托人物的灯光,都极好地辅助了整部剧的精彩演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让观众能随着演员们的演出沉浸到故事之中。

李新新(22级编导专业硕士生):黄梅戏《倾宁夫人》是老故事、新诠释,全剧紧紧围绕“法、理、情”三点,深刻地阐述了“讲法治、知礼让、懂谦卑”的当代精神,宣扬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张家虽有权有势,但始终循法守法,不越雷池。倾宁夫人虽为弱女子,但知理、守理、修理。在张英寄回家书后,吴家亦反思自家的不是,两家各让出三尺地,修建了便于乡邻进出的六尺巷,展现了人间的真情。全剧结尾以“修”为结,倡导人们修身修行,突出了本剧的剧旨。

方辰晨(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倾宁夫人》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程管家、吴有理、何熙霓……在舞台上都放射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倾宁夫人识大体,明事理,韩再芬凭借着多年的舞台经验把这一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身段风韵,还是唱腔念白,无不展现出她深厚的专业功底。从剧本的角度来看,整场戏节奏紧凑,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所有人物都跟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族长与倾宁夫人的对手戏更是精彩。倾宁夫人因为族长以她的身世要挟她,她便写下一封休书,自己休了自己,此时人物的形象更放光彩。

王若男(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作为一名戏曲专业的研究生,通过观看黄梅戏《倾宁夫人》,不仅再一次感受到黄梅戏艺术的魅力,还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六尺巷的故事虽然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狭窄的巷子,但它代表着“和”的伦理精神的宽阔大道。倾宁夫人个人形象的刻画也非常出色,贤惠、持家、贞洁、娴静,在韩再芬老师的精彩演绎下,一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地活跃在剧中。一直作为暗场人物的大学士张英,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人物,他与桐城县令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精明圆滑形成鲜明对比。

张佳琦(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该剧亮点有二,一為剧情,二为舞美。就剧情而言,在传说的基础之上极大地丰富了细节,且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前因后果逻辑缜密,步步延展,引人入胜。倾宁夫人的人物形象,剧作家从正、侧两面进行刻画,使之立体生动。舞美上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灯光造型,如梦如幻。台上的光,人着的衣,都恰到好处。不会因为灯光太昏暗而显得死气沉沉,不会因为灯光太明亮而使观众眼睛无法聚焦于舞台。以六道幕框为底景,最后三道幕框不断地变换移动,以造就不同场景。六道幕框既极大地增强了舞台的艺术性,聚焦舞台于中心表演区,又暗指六尺巷,使六尺巷这一物象时时刻刻出现在剧情之中,立于舞台之上。

刘竹(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该剧的编剧和导演可谓匠心独具,从第一幕“契合”到第五幕“争让”,一幕幕下来,“六尺巷”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剧情从开始到发展,高潮不断涌起,就连人物的设置也十分细致得当。倾宁夫人在吴有理到衙门告状的事情发生后,能沉着冷静地去分析整件事情的缘由,然后千里送信寻求解决方法。韩再芬的精湛表演,把倾宁夫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立体而丰满。相比之下,吴有理的人物形象较平。倘若把吴有理这个人物设计得更为恶毒一些,戏剧冲突也许就会更加强烈一些。剧情节奏张弛有度,在张吴两家因为三尺地第一次来到衙门的时候,县令大人一出场的语言举止,让观众本来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并产生了艺术的间离效果。全剧最具有喜剧特色的是张吴两家再次因地皮的事情来到衙门,县令出场带着他的几个随从,商量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官司,四句反问:“有什么大事?”“有什么奇事?”“有什么怪事?”“有什么好事?”令观众捧腹大笑。这几段运用插科打诨的戏曲手段来塑造县令的形象,不仅抓住了观众,也回归了戏曲的本体。该剧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演员的表演,抑或是舞台的设计,都显示出了主创团队的深厚功底。在整部剧中,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强制地灌输某种理念,而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让观众愉快地接受了一次“礼让”的道德教育。

王妮(22级戏曲编导专业硕士生):《倾宁夫人》作为一部集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黄梅戏剧目,一经演出便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倾宁夫人这一人物现象。通过她在公堂上据理力争、因不满族长的要挟而写下休书、不满县令的判决而要状告官府等描写,表现出了她勇敢果决、不畏强权、秉持原则、通情达理等品质;更以精湛的书法艺术、悉心教育晚辈、委婉地拒绝管家的感情和对亡夫的思念,凸显出倾宁夫人为多才、多情、多义之人,一改过去戏曲剧目中女性形象的固定模式。该剧彰显了“讲法治、知礼让、懂谦卑”的当代精神,发挥了戏曲高台教化的作用。

程诗怡(22级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黄梅戏《倾宁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克己守理、持家严谨,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德才兼备的女子,这一形象与以往戏曲中的闺阁女子大为不同,能让观众耳目一新。最主要的是在这一形象中,融注了当代的精神,她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今天的观众仍有着教育意义。说她是当代人的学习榜样,亦无不可。这部剧的成功,还得力于主创人员是按照戏曲的美学特征来打造的,直线型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洗涤人心灵的剧意、滑稽调笑的喜剧风格等,与基层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完全一致。

《倾宁夫人》的演出才刚刚开始,正如这些青年学子所说,这台戏不仅能给人审美上的愉悦,还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我相信这台好戏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猜你喜欢

黄梅戏热议
我校师生热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大型黄梅戏《凤鸣宏村》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黄梅戏喜剧艺术的百年蜕变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