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黔南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2023-08-09刘文静

现代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全州社会化机械化

刘文静

(黔南布依族苗族州农业农村局,558000,贵州都匀)

1 黔南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简称黔南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加快推进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幅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农业机械化高效推进。总体上看,全州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工作推进有序,探索了一批好经验和好做法,在农业生产、抗灾救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机制[1]。

1.1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以州农机公司为中心、12 县(市)农机合作社为骨干、若干乡(镇)农机合作社为网点的全州“1+12+N”社会化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模式从“单打独斗”逐步向“抱团发展”转变。目前,全州拥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3 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94家),从业人员1 490 人,机具拥有量达到1 702 台(套)。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快速扩大

2022 年中央、省下达全州农机购置补贴738 万元,目前,共办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 万元,办理补贴机具2 615 台,受益群众达2 666 户。同时,积极整合中央财政社会化服务资金、农业专项发展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衔接资金等项目资金4 083 万元投入农业机械化生产,通过项目驱动,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逐步扩大。2022 年以来,累计作业面积为12.33 万hm2次。目前,全州主要农作物完成机耕24.33 万hm2次、机播3.33 万hm2次、机收11.67 万hm2次,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9.3%、10.9%和3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 百分点),同比上年提高了4.2 百分点(离全国平均水平72%还差一长段距离,存在不小发展空间)。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黔南州农机社会化服务涉及水稻、油菜、蔬菜、茶叶及刺梨等粮油和主导产业,实现“耕、种、防、收”生产环节全覆盖。广大农民在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上有了更多选择权,实现了农机服务向优质、高效方式的转变。

1.4 农机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农村技术人才向农业机械化领域集聚。目前,全州共有农机实用人才14 687 人,其中拥有持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13 199 人,农机维修人员1 258 人,农机管理人员183人,农机专业技术干部47 人。2022 年以来,全州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共组织开展农机实用人才技能、安全等培训共计150 期次、6 000 人次。系列培训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操作技能、服务理念和业务素质,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1.5 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各项监管措施严格落实,加强监理业务规范化管理,成效明显。目前,全州拖拉机上牌率达93.4%、年检率达50.5%,联合收割机上牌率达93.8%、年检率达29.7 %,无农机事故发生。

2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一,县(市)发展不均衡

全州“1+12+N”社会化服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在统筹全州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方面尚缺乏有效措施,县际发展严重不均衡。体系建设较完善的有长顺县、独山县,发展迅速的有惠水县、荔波县,发展相对滞后的有平塘县、罗甸县。比如:长顺县高度重视并制定了《长顺县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探索构建了“1+7+N”农机服务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一体化建设的网络格局,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已远超其他县(市);平塘县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4 家、农机服务企业1 家,但合作社均为空壳社,没有发挥农机服务作用,原购置配备的农机设备已破旧淘汰,唯一的农机服务企业也仅配有拖拉机12 台,服务范围难以全面覆盖;罗甸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依托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农机服务合作社和企业培育方面力量薄弱[2]。

2.2 受资金因素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难度大

(1)资金配套不足。黔南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主要依托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州县两级财政对农机化投入不足,整合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力度不够。全州2022 年农机补贴资金兑付率为84%,部分县(市)年度购机补贴资金到位缓慢,未能做到应补尽补、即买即补,影响了合作社购买大型机械的积极性。比如:都匀市2022 年中央资金补贴已兑付40.07 万元,县级配套补贴的10.99 万元仍处于申请兑付流程中;2020—2022 年已购买未补排队农机共545 台,销售额694.04万元,中央补贴资金需求缺口约208 万元。

(2)补贴效益发挥不充分。购机补贴政策对机具类别与补贴额度、比例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适合黔南州的特色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较小。比如,茶叶、水果、蔬菜、农特产品加工机械化适用机具补贴力度较小,影响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或扩大生产。

(3)运行资金短缺。农机专业合作社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但作业收取费用低(全州平均收费犁田起垄为2 250 元/hm2,机收为1 950 元/hm2),在短时间内不能回本,造成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流动资金困难;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分配比例高,盈余积累少,部分地区受地形限制农机利用率不高,机械磨损折旧快,导致形成“贷款买农机,还完贷款农机坏”的循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3]。

2.3 受人才因素制约,合作社管理水平较低

(1)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全州拥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3 家,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 万元以上的有47 家,拥有农机原值100 万元以上的只有10 家。

(2)农机管理服务机构体系脆弱。州级未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州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相关职能划转到州农推站,实际从事相关工作的仅2 名技术人员;县级仅长顺县成立了工作专班,独山县、荔波县成立了农机中心并配备相应编制和人员,其他县(市)均未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该项工作;乡镇力量更加薄弱,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全州农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不能满足当前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3)农机技能人才缺乏。农机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新知识、懂新技术、有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机生产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黔南州的农机服务队伍存在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创新意识薄弱等情况,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村中能操作大型农机具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机推广、维修服务、创新探索等工作存在难度。比如:全州仅拥有农机专业技术干部47 人;虽然拥有持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13 199 人,但年龄50 岁以上的人员达80%。

(4)农机社会化服务管理人才缺乏。州内农机合作社普遍缺乏有思路的带头人,社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在农机作业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都存在很大欠缺,市场竞争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比如,罗甸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 人,90%以上为初中及以下学历[4]。

2.4 受自然环境制约,宜机化程度不高

(1)地理环境制约。黔南州地处山区,山高路窄、田少土多、地块零碎,适合大型机具机耕、机播、机收的连片、大面积平整土地较少,即便有适合的土地,大型机具也因田间道路不畅而不能到达,严重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壮大。2021 年度全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8.2%,超全省平均水平4 百分点,但与全国平均水平72%相比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基础设施落后。全州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建设和改造起步较晚,高标准农田标准不高,机耕道、入田坡道、灌溉设施不能满足机械作业生产需要,且存在地块破碎、形状不规则等问题。

(3)种植标准不统一。同一区域的种植品种繁多,种植期、收获期前后不一,不利于规模化管理,难以进行机械化大面积连片作业。

(4)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相关农机配比不均衡,群众对耕整地机械的接受程度较高,对耕、种、管、收、植保等环节机械认识不足,机械化耕种环节拖拉机占比大、数量多,但种、管、收、植保等环节机械配备不足。比如,全州仅有油菜直播机51台,只能满足5 333 hm2的作业需求。

(5)机械化推进不平衡。从主要农作物耕、播、收三个环节来看,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已达79.3%,但播种环节机械化水平仅为10.9%,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仅为38%,存在明显差距。

(6)跨区作业成本高。由于燃油价格不断上涨,州内山高坡陡,因此跨区作业成本高、利润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3 针对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在体制机制方面发力,“精准施策”营造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1)强化组织保障。提高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州县两级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组,乡镇配足配齐农机管理服务干部,村级配备相应的协管员。

(2)强化政策扶持。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贴息、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层层落实责任,构建机械化服务的四梁八柱。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大耕种、植保、收获环节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比例,通过实施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

(3)强化人才建设。加强农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合理充实人员,解决好新老更替,强化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做好“传、帮、带”,培养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农机化技术人才队伍。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依托农机化培训机构、农机合作社等主体,大力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和农机操作规范性、安全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科技人员等创办、领办更具发展活力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构建复合型农机实用人才体系。

(4)强化市场监管。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健全农机合作社章程,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动态巡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质量,及时受理服务对象投诉,监督服务进度和质量,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和谐氛围。

3.2 在服务规模方面发力,“以点带面”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强化经营主体培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推广、产品购销等服务资源,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功能全、组织能力强、运行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形成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建立服务对象与服务组织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机服务可持续发展。

(2)强化服务能力提升。以州农机公司为引领,以农机合作社协会为纽带,联合各县(市)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农机合作社组建产业联盟体系,通过“以点带面,以大带小”,充分整合资源,抱团发展,采用托管式、订单式、站点式等服务模式,在全州打造集信息服务、维修保障、驾驶培训、农机具租赁、综合农事服务等为一体的农机综合服务平台。

(3)强化服务范围拓展。结合山区生产特点,在继续发展以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为重点的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引导合作社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实现从单一环节服务向综合性、全程性、一体化服务发展。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企业承接农业公益性服务,采取跟踪指导、限价收费、差额补贴等手段,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实现农业产品、服务双向有效流动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打通群众心中的“堵点”,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3 在配套保障方面发力,“因地制宜”推进宜机化建设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研究制定“山区土地宜机化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规划”,按照耕地利用优先次序,加大集中连片宜机化土地整治力度,为未来智慧农业打好基础,将机耕道、生产便道、下田坡道、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及田块小并大、弯变直、坡改平、坡改梯等宜机化要求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内容和重要验收标准。改善农机具通行条件和缓坡耕地机械化作业条件,推动山区农业朝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强化农机装备提升。根据全州农业生产条件,遴选适宜山地耕作条件的育秧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及稻谷烘干机等新型农机具加以推广,提升种、管、收、植保等环节机械及小微型农机具的比例,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3)强化科技赋能。以坝区和农作物连片种植区为重点,联合省州相关科技部门,开展播种、采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满足有机可用、有好机用、农机农艺配套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实施“揭榜挂帅”开展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探索遴选适合山区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猜你喜欢

全州社会化机械化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