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家宝》: 一部实用性百科全书

2023-08-09胡可涛

中华瑰宝 2023年8期
关键词:传家宝文化

清代石成金所撰《传家宝》一书,包罗世事万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事论理,劝导世人。

清代顺治至乾隆年间,扬州有个奇人名唤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此人饱读诗书,却无心仕举;著作等身,却无意立说;似无思想,却无所不想。其著作之多,令人惊叹,“分列百十余种”“不啻数千万语”。他的作品中,《传家宝》一书包罗万象,蔚为大观,是我国古代一本具有典范意义的实用性百科全书。

内容丰富  通俗易懂

《传家宝》一书体裁丰富多彩,文风活泼生动,文字通俗易懂,思想内容贴近日常生活。

体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石成金一方面广泛搜集整理前人文献,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荟萃而成这部四集三十二卷,计百万余字的皇皇巨著。他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编排的要求,或删,或改,或增,或补,或评,或注,或说,或证,在模仿前人的文体与风格的同时,大胆地进行“二次创作”。例如《纂得确》是他模仿唐代李商隐以滑稽巷谈为题材的《杂纂》而作,《正学歌》《童礼知要》是他仿照李九峨《童训》所撰,石注《金刚经》则是他仿照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体例,“先逐字破义,后以浅言直说,意在阐明佛旨”。

《传家宝》一书的体裁形式多样,或拣取乡村之俚语、流传之民谚、山野之童谣、坊间之笑话、说唱之戏文,或裒辑前人之家训、学训、规程、条约、时令、心法,或摭拾古代之楹联佳句、诗词歌赋、铭文警语、传说故事,或抄录有益之印章图谱、济世良方、读书方法、作文窍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语言浅显易懂,直指人心。《传家宝》继承了传统诗词歌赋讲求文句对仗、合辙押韵的特点,大量使用比喻、设问、反语、双关、顶真、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并广泛吸收民间社会的戏文、宝卷、酒令等艺术形式。其中,《有福人歌》以词牌“西江月”起头,第二调以“有福人”开始,其后皆以“莫”字起句。《好男儿歌》亦是“西江月”引首,中间有“耍孩儿”数曲,最后以“清江引”作结。“清江引”是曲牌名,讲求平仄和押韵,在元明清小曲中较为风行。“耍孩兒”则是北方民间戏曲剧种,舞蹈性较强。此外,词牌中的“黄莺儿”,佛教高僧莲池的《七笔勾》(语多讥诮,形象生动),民间鼓吹乐《驻云飞》在《传家宝》中俱有吸纳。

在文风上,作者力求典雅而不失通俗,意足而不失辞简。譬如《俚言》中谈“孝亲”的道理:“你仔细想,你身体是何人生出来,就知道父母的大恩了,你仔细想,你哺乳饥寒,是何人抚养的,就知道父母的大恩了;你仔细想,你怀抱时痧麻豆疹,一切风寒病症是何人医救的,就知道父母的大恩了……”这一连串的“仔细想”可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让不孝之子情何以堪。书中更有笑话、故事若干,各种插科打诨,极尽幽默之能事。然而,作者却非仅为博取一笑,而重在警醒世人,正如其眷弟张应皋所说:“喜其极正之训出以极浅之词,虽愚夫俗子,未有能而不恍然警悟者,胜于鸣金之警矣。”

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传家宝》共有四集:第一集以人伦和睦为主;第二集以人事通达、成家立业为主;第三集以行善戒恶、自求多福为主;第四集以追求人生快乐为主。故而,虽然文本的内容和体裁不一,但多能在各个主题的统摄之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不仅每一集,而且在每一卷、每一篇中,这样的分门别类处处可见,让人一目了然,方便读者阅读。如“常歌”篇有事亲歌、敬长歌、和妻歌、教子歌、治家歌、待人歌、重儒歌、安分歌、劝善歌等。“心律”篇将“功过格”具体划分为孝顺格、慈教格、宽下格、交财格、奢俭格、性行格、存心格等。

《传家宝》一书的实用性,见诸多端,或可为做人之宝鉴,或可为处事之良方,或可为修身之门径,或可为生活之指南。由于通俗易懂、内容实用,《传家宝》在民间广受欢迎,被推崇为传家之至宝、劝世之良言,不断被后人翻印和重版。

通达人事  劝人向善

《传家宝》一书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交往与生活的作品。

燮和人伦,劝人向善。石成金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父母的哺育,父母的恩情比天高,子女对待父母要孝顺。此外,他还将教子、和妻、治家作为维持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石成金高度肯定传统家训、家规的价值,将之作为夑和人伦的重要途径。与之同时,《传家宝》受明清流行的劝善文化的深刻影响,多有劝人行善、教人做人的道理。《时习编》收录了宋真宗和仁宗的《劝学谕》、司马光的《劝学歌》、柳永的《劝学文》、陈莹中的《训幼说》等文章。《留心集》大多是前贤如陆九渊、程颐、颜真卿、薛瑄等人谈道德修养的言论,主张劝人为学,先立根本,以孝义为本。《劝善歌》则针对不同的职业群体,有劝救难、劝助贫病、劝解争、劝止讼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注意到“功过格”在修身进德方面的可操作性,并亲力亲为。

通达人事,成家立业。《传家宝》一书立足人伦日用,事无巨细,多能指点一二:“夫宜能之事,大而仁义道德孝悌忠信之类,小而居家日用衣食杂事,凡有益于身家者,皆是也。”(《多能集》)从接人待物到尽忠职守,从养生保健到休闲娱乐,从读书作文到科考为官,从营房造屋到食品加工,从生儿保胎到教子和妻,从时令节气到风俗礼仪,诸如此类,该书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在石成金看来,如果士、农、工、商各阶层能够各安其分,各司其职,那么势必可以天下太平。他认为,士需要有品、志、习、养、操、学、神、时、艺,为农需要乘天时、尽人力、蓄水利,为工需要尽其本分,经商则要做到童叟无欺。同时,该书收录了很多生活小妙招,如预知晴雨法、预知风暴法、看日定时法、起造木料法、熬桐油法、晒书法、裱书画不蛀法、去脸上黑斑法、腌菜法等。

行善戒恶,自求多福。《传家宝》认为一个人积善成德,不仅可以消灾免劫,而且可以积福、积寿、积子孙甚至积科第。《四命冤》讲:“凡为官者,细看事情,时刻体行,福惠于民,即福惠于自己,流及于子孙,世代荣昌矣。”《救命针》云:“凡人存心仁厚,则寿命定然延长。”至于为非作歹之人,终是恶有恶报,到头来机关使尽南柯梦,只恐天理难容。

觉人觉世,乐在逍遥。什么是快乐?如何获得快乐?石成金对快乐的理解既立足感性的快乐,又超越感性的快乐。他认为,生活不一定需要大富大贵,只需要简单而恬淡的生活态度。人们一定要过有觉悟的生活,看清人世间的浮华,斩断利欲的葛藤,修炼自我的内心,掌握生活的艺术。如此,快乐随处可觅,不唯在休闲娱乐、艺术欣赏中,还可以在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中。在石成金看来,人常存乐观之心态,则触处皆乐,遇事可乐,逢人亦可乐。

三教融通  雅俗共赏

《传家宝》一书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生活年代的时代风貌和社会观念,思想特色非常鲜明。

儒、释、道三教的融会贯通。有人说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据于儒,依于佛,游于道”,这个概括用在石成金身上再合适不过。在明清三教合流的浪潮之下,石成金的《传家宝》一书深深地打上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文化烙印。作者“学宗阳明王先生良知心法”,《传家宝》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文字向读者阐发了做人的道理和行善积德的理由。并且,它教人如何修身养性、接人待物,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同时,石成金精研“岐黄之术”。他对道家思想亦有深刻的体认:“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平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群珠》)通过宣扬道家的思想,他希望人们能够尊道贵德,清心寡欲,恢復生命的真机,寻觅自然的真趣,从而获得人生的逍遥与自在。石成金对于佛理颇有精研,尤其是对《金刚经》的解读。他试图通过宣扬佛教的“空观”来消解人们对自我及现象世界的“执着”:“试闭目,人与我皆空;但回观,境与身皆妄。”(《联瑾》)《传家宝》中涉及儒、释、道的文字多为分开言之,一览便晓其中分别;亦有将之合论,一观便知三教合一。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石成金眼中,文化精英绝不是只知埋首坟典、为八股所累的书呆子,而是有着高尚的品行、纯真的性情和高雅的趣味的士大夫,他们不仅能够赓续文化的慧命,而且承担着引领社会风气的重任。《传家宝》一书不仅积极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对当时社会的流俗和陋习进行鞭辟入里的批判,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当然,《传家宝》一书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够走入寻常百姓的内心,紧扣民众的日常所需和心灵所向,将生产的知识、生活的窍门和生命的关怀紧密结合。它以浅显的文字传达了儒、释、道的生命智慧,又高度地整合了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经验,阳春白雪的“高雅范”与下里巴人的“烟火气”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之下奇妙地绾合到了一处。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的辩证统一。李泽厚先生曾以“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特征。《传家宝》一书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中国人“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基于现实的具体需要,来调整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最根本的特征是“为我所用”“服从现实”。《传家宝》一书的取材和创作几乎都是源于现实的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它不仅是生活的宝典,而且也是人生的指南。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中的乐感文化,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真福谱》甚至将个体生命的存在视为命运的垂青:“幸为男身,幸禀灵性,幸逢盛世,幸居中国,幸获粗安,幸能读书,幸生全体,幸有才学。”同时,重视世俗生活的幸福,肯定感性快乐的合理价值,强调个体精神的自足和恬淡,也是该书“乐感文化”特征的重要方面。在《传家宝》一书中,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是辩证统一的,理性引导感性,感性滋润理性,从而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乐相济、情理交融的特点。

当然,《传家宝》一书毕竟产生于封建社会,其思想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不过,瑕不掩瑜,它融儒、释、道的思想于一炉,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可谓雅俗共赏,妇孺咸宜。在当今时代,《传家宝》仍不啻于一盏指明灯、一针镇静剂、一副清凉散,值得阅读,值得细品。

胡可涛,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传家宝文化
用好传家宝,掌握基本功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红色“传家宝”
谁远谁近?
一间破旧的“传家宝”
提升服务是经销商的“传家宝”
忠厚是可贵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