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地理“小切口”试题及破解策略

2023-08-08向吉国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切口速生白洋淀

向吉国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纵观近年来各省市地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命题角度更小更细,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具体探究过程、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灵活运用程度。解答“小切口”试题时,学生得分较低,甚至感觉无从入手。笔者结合近年来教学研究,对不同视角下的地理“小切口”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破解”策略。

一、区域空间视角下的“小切口”命题

(一)命题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区域性。此类命题以某小尺度区域空间为主,常围绕该区域某类地理事物,考查学生对区域位置的判读能力,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概括能力和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辨析能力。

(二)破解策略

破解要点:精审细析,提取材料信息。

破解方法:(1)学生精细阅读文字信息,圈画出关键性词句。然后仔细分析图表,努力找出暗示细节,挖掘隐含信息,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准备。(2)根据区域地图及图例、注记等,判读区域位置,再现区域背景知识。只有叩开了“区域之门”,学生做题才能“登堂入室”,并把所求问题与背景知识进行联结,为解决关联性问题做铺垫。(3)根据试题所求问题,进行准确解读。对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辨析和提取,通过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梳理出正确答案。因为问题的切口较“小”,所以审题辨析更要“精细”,于细微处见真章。

【例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附近有华北平原常年唯一的积水洼地——白洋淀。但近几十年以来,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水域面积日趋萎缩。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白洋淀成为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洼地的主要原因。

(2)分析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

(3)为了缓解白洋淀水域面积萎缩状况,从节流角度考虑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试题解析】该题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小区域——华北平原,围绕学生熟悉的湖泊湿地——白洋淀,“小切口”设问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培养科学的人地协调观:(1)发现问题:白洋淀为什么成为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洼地;(2)分析问题: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水域面积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3)解决问题:缓解白洋淀水域面积萎缩状况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答过程】(1)分析材料,提取信息

题目中文字信息有: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常年唯一的积水洼地,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水域面积日趋萎缩。图中显性信息有:山峰、河流、水库、水域、经纬度等。图中隐性信息有:地形地势等。

(2)判读区域,再现知识

华北平原为流水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开阔;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大;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3)依据设问,准确解读

白洋淀成为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洼地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地形等方面,第(1)问限定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解答;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2)问需从人为原因方面进行分析解答;为了缓解白洋淀水域面积萎缩状况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第(3)问限定从节流角度回答。

【答案】(1)温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较多,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容易积水;北、西、南三面高,且东侧泄流通道较少,积水较多。

(2)上游修建水库多,截留大量水源,使入湖的水量减少;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入湖的水量减少。

(3)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等。

二、地理要素视角下的“小切口”命题

(一)命题特点

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口、城市、农业、工业、服务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该类命题会通过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让学生分析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乃至对整个区域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某一要素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整个地理环境和地理要素理解掌握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破解策略

破解要点:整合梳理,形成思维模型。

破解方法:(1)信息提取是前提,依据信息对各种地理要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分类,厘清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等。(2)解读整合是进阶,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整合,确定关键要素,再现与要素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3)整合运用是关键,对整合后的要点进行运用,形成该地理要素回答的思维模型。

【例2】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桉树,扎根很深,大量吸收地下水。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A图、B图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对比速生桉种植前后环境的变化,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试题解析】该题以我国西南地区引种澳大利亚速生桉为背景材料,分析速生桉种植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分析“速生桉”这一新要素对当地其他同类要素(植被)的影响。设问切口很小,考查学生图文分析能力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解答过程】(1)分析材料,提取信息

文字信息: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桉树,扎根很深,能大量吸收地下水;A图信息:该地山坡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为主,山前平缓地带有大面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B图信息: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位下降,原有的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

(2)解读信息,整合知识

速生桉原产地降水丰富,且各月均多雨;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山坡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原有植被因缺水而退化,沼泽的补给水源减少。

(3)依据设问,运用解答

该地种植速生桉后,大量吸收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原有植被因缺水而退化,同时沼泽面积减小,沼泽水生植物减少。

【答案】植被变化:当地原有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退化,逐渐消失;沼泽较少,水生植被减少。

变化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原有植被因缺水而退化,逐渐消失;沼泽的补给水源减少,水生植被减少。

三、地理过程视角下的“小切口”命题

(一)命题特点

地理过程是指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到最终演化结果的过程,该过程强调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地理过程分析主要考查的方向有:(1)在一定的时间轴内某地理事象的演变特征;(2)该地理事象演化过程与其他地理事象的关系。设问切口很小,包含内容量很大,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破解策略

破解要点:追根溯源,厘清演变规律。

破解方法:(1)要勇于追根求源,按照地理事物演变规律,理解掌握原理,掌握演变过程。(2)掌握规律,厘清各种过程性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培养地理核心素养。(3)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知识的因果逻辑关系用地理术语进行问题解答。

【例3】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下图所示我国某区域中,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图中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在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分析M处沙丘群的发育过程。

【试题解析】该题以我国华北半湿润地区某县城附近发育的沙丘群为背景材料,分析沙丘群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干旱地区沙丘和半湿润地区沙丘形成过程的不同,通过想象、推理、假设和论证等过程,把M处沙丘群的发育过程表达出来,切口很小,但难度很大。

【解答过程】(1)提取信息,追根求源

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M处的沙丘群位于水库和河流东南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丘形成在于风力搬运、风力堆积,而此处沙丘形成在于河流搬运、河流堆积后,在枯水季节又受到了风力搬运、风力堆积而形成。

(2)整合知识,厘清来路

沙丘形成必须具备三大条件:①物质基础——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②动力条件——流水搬运和风力搬运,流水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搬运至河床和库区沉积;风力从裸露的河床和库区携带搬运的泥沙在河畔沉积。③阻力条件——地形,流水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搬运至河床和库区,因流速减慢而沉积;冬春季节,强劲的风力从裸露的河床和库区携带的泥沙受到地形阻挡而在河畔沉积。

(3)厘清过程,解答问题

按照地理过程先后顺序,厘清M处沙丘群的形成过程,并且运用地理术语准确叙述,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答案】黄土高原上的泥沙,经过流水侵蚀后搬运至河床、库区沉积;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下降,部分河床和库区裸露;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风,从裸露的河床和库区携带的泥沙搬运至M处,受到东南边地形阻挡,泥沙沉积而形成沙丘群。

四、人类活动视角下的“小切口”命题

(一)命题特点

人地关系是相互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同时人类活动又深刻影响到了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该类“小切口”试题,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某些具体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和谐的人地观念。

(二)破解策略

破解要点: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破解方法:(1)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引导学生站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角度思考问题。(2)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观察、发现、探究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事象,增强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形成人地协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更要积极宣传和践行正确的人地关系,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宣传示范。

【例4】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为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2)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试题解析】该题以我国山西省焦化产业为背景材料,设问为小切口设问,指出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解答过程】(1)紧扣设问,提取信息

第(1)问,紧扣时间:20世纪90年代;对应材料: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运输方式:因为以小型企业为主,所以以公路运输为主;设置问题: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第(2)问,紧扣时间: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对应材料: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运输方式:因为以大型企业为主,所以以铁路运输为主;设置问题:运输过程中采取的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2)整合思路,解答问题

第(1)问,公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从运输中散落的碎屑物、扬尘污染、尾气污染等方面回答。

第(2)问,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方面考虑。

【答案】(1)采用公路运输,所用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运输过程中煤炭散落、煤粉漂浮;产生大量扬尘。

(2)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小切口”逐年成为各地高考试卷中的高频题,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分类归纳一些“小切口”命题,追根求源,总结解答思路与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切口速生白洋淀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美丽的白洋淀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杨树速生丰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