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新概念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3-08-08金卫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分异规律草原

金卫东

(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新教材上出现的新概念,它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笔者基于此,将通过分析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中对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定义,从中总结出影响地方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在解读地方性分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区别与表现。

一、地方性分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首先来看一下不同版本新教材给出的“地方性分异”的概念(见表1),我们不难发现概念很相似,但这些概念中涉及的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因素是有差异的。

表1 地方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结合以上概念,可看出地方性分异是小尺度、小范围的地域分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局部地形(坡度、坡向、地势、地貌等)、岩石风化物(岩性、土质)、小气候(降水、气温、风速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含盐量、聚积和排水条件)、人类活动等。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局部水分和矿化度、局部岩石性质、局部水热异常以及人类活动等。

【例1】(2021年1月浙江选考,3,4题)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据此完成3,4题。

3.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4.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B 4.A

【试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区别。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分异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广义地讲,非地带性规律包括小尺度的地方性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为主导分异因素)、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一定的热量条件,水分为主导分异因素)和垂直分异规律(海拔的变化导致水热组合状况的变化)都属于大中尺度的地域分异,为了避免产生争议,试题选项中也没有涉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形、植被、水分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体现,故第3题的正确选项为B选项。

第4题考查的是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形成的因素,应沿着“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的变化方向分析问题,即由陆地到水底,地形从丘陵到湖泊沿岸(低洼地)再到湖泊水底,地势降低;由陆域到水域,水分条件越来越好,故A选项正确。洞庭湖区是小范围的,热量差异不大;洞庭湖区差异最大的是陆地和湖泊(水域),土壤条件对区域分异,尤其对水生植物的影响不大。

二、地方性分异因素的解读

地方性分异因素使小范围内的水热组合状况(小气候)、干湿度、水和土壤矿化度、酸碱度等发生改变,形成了有别于地带性分异的小尺度景观。

(一)地形

1.地形影响地表水的蓄存和再分配

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也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因受地方性分异因素的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按照植物对光热水土的需求规律,形成了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见表2)。表2体现了因局部地形影响地表水的蓄存和再分配,在温带湿热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镶嵌”着针叶林(或灌丛)带和草甸带。

表2 温带湿热地区因地形分异形成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2.地貌分异产生的地方性分异

地貌分异,即坡顶、坡面、坡麓、谷底或洼地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也会产生地方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低洼地区。不同地貌区的地表组成物质或岩性、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及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或土质、植被状况和土地利用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例2】(2022年全国甲卷,9~11题)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9~11题。

9.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10.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11.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答案】9.B 10.D 11.C

【试题解析】该题组主要体现地貌分异(缓丘、河谷和坡度较大的坡地)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在作答第9题时,要注意审清题意,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也就是古代游牧民族为什么选择在杭盖草原附近山地“越冬”,因为杭盖草原靠近北方冷空气源地,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起到保暖的作用,故第9题的正确选项为B选项。

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地处缓丘上的杭盖草原坡面径流较少,下渗的水分较多,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也更好。杭盖草原的主体为缓坡丘陵区,而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因其牧草生长稀疏,植株矮小,不能称为杭盖草原。故10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在相对小的范围内,丘陵坡度可能差异很大,但降水、热量、蒸发差别很小,故A,B,C选项与实际不符。

第11题体现地形对地方性分异即鼠害分布差异的影响。半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影响牧草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水分,“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说明水分条件更好,地下水位高,且“鼠类打洞”,为穴居动物,因此河谷中因地下水位高,鼠洞内过于潮湿,不宜鼠类穴居,故C选项正确。

(二)岩石风化物(岩性、土质)

基岩风化壳是成土母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矿物质成分和酸碱度,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宜程度不同,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或土壤酸碱度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小生境,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例如,我国华北地区,在石灰岩风化的山坡上,因土壤呈碱性,多生长着柏树;在花岗岩风化的山坡上,因土壤呈酸性,多生长着油松。

(三)局部小气候(包括光照、温度、降水、风、二氧化碳等)

局部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的不同,或因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小范围内热量和水分的收支差异,从而形成了一种与大气候有着不同特点的小气候。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小尺度的地理环境。例如,因为人类强烈地改造了下垫面,大量地释放余热和粉尘,城市产生了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湿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形成了有别于郊区的小气候。

(四)地表水和地下水(含盐量、聚积和排水条件)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势低洼的地方,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携带着钠、钾等盐分汇入洼地,形成内陆湖泊或沼泽地,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盐分不断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沼演变为陆地,盐分结晶形成白茫茫的盐碱地,呈白色斑块分布在草原或荒漠之上。

(五)人类活动

为了解决人畜饮水,在草原地区人为掘井,因牲畜对井周围草原的过度践踏和啃食,导致草原退化,形成“镶嵌”在草原之上的斑块状沙地;大水漫灌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区别与表现

(一)地方性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只要是改变了受水热条件形成的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即只要是改变了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就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最大区别是非地带性分异是大中尺度的,地方性分异是小尺度的、局部的;其次,地方性分异往往发生在某个自然带内部,这个自然带可以是地带性自然带,也可以是非地带性自然带,是自然带内部的小尺度再分异。广义地讲,地方性分异规律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微观表现,地方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叠加在地带性分异之上,都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分布更加复杂;地带性具有广域性,非地带性具有狭域性;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二)非地带性分异的主要表现

“缺失了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在分布某些自然带的范围内为海洋,使某些自然带缺失。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受山地降水的影响,天山南坡缺失高山针叶林带。

“变成了它”: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某地理论上分布的地带性自然带变成了另一种自然带。例如,赤道穿越东非高原,理论上应该发育热带雨林,但因地势高,气温相对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大气降水减少,难以维持热带雨林的生长,因而发育形成了热带草原。

“约束了它”:因受地形的限制,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美洲西部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限制,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即南北延伸。

“嵌入了它”:因局部水分条件的改变,在荒漠地区形成了呈斑块状或条带状分布的绿洲。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和河西走廊上的绿洲是在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滋润下形成的;尼罗河沿岸呈条带状分布的绿洲“镶嵌”在热带荒漠之中。

(三)地方性分异的主要表现

地方性分异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有序性和重复性。“有序性是指在局部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例如,河流冲积地貌从山区到平原一般发育有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重复性则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例如,在黄土高原相邻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黄土川地、冲沟、坪等负地形呈树枝状分布在塬、墚、峁、土石山等正地形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并以小流域为单位重复出现。

四、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地域分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地域分异规律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热水土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区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气候)、地形、岩性等的不同为农作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境,使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人们利用珠江三角洲平坦的地形、发达的水系、雨热同期的气候,因地制宜地创建了基塘农业。由于地域分异,不同的乡村有着不同的区域特征,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区域开发,通过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

本文主要通过因素分析法解读地方性分异规律,因素(区位因素)分析法是地理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即通过因素分析法研究地理事象的成因、特征、发展变化等,从中发现问题,做出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治措施,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体现和培养。

猜你喜欢

分异规律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巧解规律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