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至善教育”,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2023-08-08谢珊珊江松华

中国德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素养学校课程

谢珊珊 江松华

《關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从办学实际出发,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至善好少年”为育人目标,推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调发展,构建“至善”课程体系,打造“至善教育”品牌,有机整合课程资源,科学建构课程框架,有效凝聚育人合力,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一、创设课程群,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至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优化课程结构为核心内容,以唤醒人、激励人、发展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科学把握学生认知及发展规律,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三大课程群:单元式课程群重点关注基础学科知识;拓展式课程群对基础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补充;特色化课程群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校力求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一)单元式课程群

单元式课程群是“至善”课程体系的核心,以基础学科中的单元教学内容为主体,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对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等形式,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几门课程的建设上,学校采用“任务式单元”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单元进行结构化设计,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由浅到深,细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完成任务,实现深度学习,在过程中落实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习得能力、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科学、信息科技几门思维课程的建设上,学校采用“核心概念式单元”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核心概念与教学内容科学融合,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本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学会应用与迁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音乐、美术、体育几门课程的建设上,学校采用“主题式单元”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校育人特色等相关内容有机整合,以“主题”激活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学科思维。在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两门课程的建设上,学校采用“项目式单元”的教学模式,以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参与挑战,在实践活动中领悟知识,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核心知识的前提下,同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拓展式课程群

拓展式课程群是单元式课程群的有机补充,该课程立足学科核心单元课程,又高于并广于学科核心单元课程,具有拓展性、综合性、发展性等特点。拓展式课程群以校本课程为主,包括书法、诗词、版画、绘本阅读、“数学好玩”、“3D打印”等内容,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关键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绘本阅读课程为例,该课程采用“1+N”的授课模式,“1”即基于单元主题的绘本,“N”即《攀登英语》系列绘本、中西方文化类绘本等。学校为每位学生匹配一至两本单元主题拓展绘本,如在《时间博物馆》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围绕《Changes in our lives》的单元主题,结合《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这一拓展读本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模拟师生同去时间博物馆参观的情境,对比不同国家的语言、服饰、建筑、交通方式等,分析各个国家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种种变化,以“图片环游”、志愿者讲解、模拟出行等形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生活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把握现在、创造美好未来。

(三)特色化课程群

特色化课程群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依据,充分尊重学生需求,旨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乐趣。一是自选课程,该课程以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学校各类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设有“丹桂文学社”“机器人社团”“百灵鸟合唱团”等二十四个特色社团,各社团围绕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课程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力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节日课程,学校开设六大节日课程,即传统文化节、书香节、数创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生活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数独比赛、魔方比赛、合唱比赛、三人篮球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风采。三是养成课程,该课程重点关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包含少先队课程、家庭劳动课程、幼小衔接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安全体验课程等。养成课程的创设对推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增强学校育人文化认同、建立良好朋辈关系、树立正确价值观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开展融合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至善教育”的核心要义是令人向善、臻于至善,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行至最佳定位。立足地域特色与本土文化,学校将区域资源、学生兴趣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小小设计师”特色课程,具体分为“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三个原创课程。“小小设计师”课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要目标,突出学科融合特点,力求在课程实践中强化知识建构,科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一)“我们的校园”课程

“我们的校园”课程围绕学校基础资源展开,以校园建筑和环境为载体,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各教学楼、各个楼层、各间教室的建筑功能,使学生对工程学与力学形成初步认识。该课程共设有两个核心单元:一是“校园探秘”单元,围绕“校园里有哪些秘密”这一核心任务,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校园,让学生自主探索各建筑物的功能;二是“魅力校园”单元,围绕“如何让校园更美丽”这一驱动式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为教室设计符合不同教学情境的功能空间,观察、了解校园景观,共同打造更加舒适的校园环境。该课程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校园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改善校园环境的探索,包括创新利用教室空间、优化校园环境、设计并布置校园景观等,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育人目标。

(二)“我们的城市”课程

“我们的城市”课程围绕日常的衣、食、住、行展开,重点聚焦在“住”这一部分。“住”既体现了深圳的过去,又充分展现了深圳的现代化。学校带领学生从了解所处社区——翻身村的历史开始,再以本地特色建筑为线索,如“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客家围龙屋”等,引导学生感受深圳的历史与蜕变。其中,在“深圳的现代化”这一部分,聚焦深圳城市建设的“现代感”,学校带领学生了解深圳的地标性建筑、中心区规划策略等,教学生制作建筑模型,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探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三)“我们的国家”课程

“我们的国家”课程围绕特色建筑和特色民居展开,学校带领学生了解诗词中的著名建筑、各地的地标性建筑及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如在“红色之旅”这一主题内容中,学校带领学生从1921年“出发”,“走过”南昌起义的城墙、井冈山的茅庐、延安的窑洞等,“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战斗路线,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笔墨和言话语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引导学生感悟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依托“三航工程”,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懈追求、进取攀登的职业理想,为教师打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工作生态,帮助教师成长为具有坚实政治理论修养、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学科专业知识功底、精湛教学技能的“专家型教师”,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

因此,为更好地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快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相互助力、良性互动,学校依据教师成长的规律性特点,打造“三航工程”,提出“新手启航——向下扎根”“骨干远航——向上生长”“名优领航——向美而行”的教师进阶式成长体系。“三航工程”旨在为各个阶段教师提供精准的成长方案,通过分类、分层培养,为每个阶段的教师提供最精准的成长方案,并对教师进行定级评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最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启航工程”面向新教师,旨在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教学常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习得等内容。“远航工程”面向骨干教师,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实施研讨、教育写作基础培训、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领航工程”面向名优教师,主要包括教育视野拓展、综合素养提升、教学风格凝练、教学成果培育、学术成果推广等内容。

在“三航工程”教师进阶式成长体系的具体操作上,为激励各阶段教师向着更高梯级坚持不断地向上攀登,学校在构建该体系的过程中,重视实践途径的灵活性,教师依据各梯级标准与实际情况逐梯级进阶,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也可跨梯级进阶、破格评定。

四、构建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基于“至善教育”的辦学理念和“至善”课程体系,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活动参与、课后任务、学习成果、阶段性学业质量等进行赋分,创设“任务群”驱动体系,开发学生成长动力可视化综合素养评价平台。此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创新引入“游戏化”评价机制,即“一主五育六中心”机制,以助力学生成长为主线,以游戏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灵巧教育”。

(一)“任务群”驱动体系

学校积极构建“六大中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任务群”,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相应的成长值。如“智力中心”的“六善”评价体系,即“善德”“善言”“善思”“善艺”“善健”“善行”,分别对应德育类(道德与法治)、语言类(语文、英语)、思维类(数学、科学、信息技术)、艺术类(美术、音乐)、健康类(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实践类(劳动、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根据每个学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定期在“中心”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取积分奖励,完成的任务越多、难度越大,积分也相应增加。以“阅读中心”的“翻阅板块”为例,学生需完成推荐书籍后的阅读答题任务才能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任务群”,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要我做”转变为“我想学、我想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学生成长动力平台

学生成长动力平台主要以“集善卡”“存积分”为主要形式,以“校园币”为载体,以职业体验为实践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动力进行可视化评价。

在实践流程上,教师根据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发放“至善卡”,学生将“至善卡”投入自动积分机内,累计个人成长值与财富值。学生每投入一张“至善卡”,自动积分机便会弹出一张纪念卡,由学生自行保管。学生用累积的财富值到自助取币机兑换“至善币”,到“小番茄心愿超市”购买心仪的物品。此外,学生也可将闲置的“至善币”存入“大榕树校园银行”获得利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财经素养。

在评价策略上,学校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以过程性评价为保障,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达标程度、全面发展的和谐程度、学习能力的持续程度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程度。综合学生成长动力平台数据,每学期每位学生都会获得自己的“六善雷达图”和“凤凰花开学生成长树”,形象、科学地展示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表现。以“成长树”为例,“成长树”以凤凰树为蓝本,旨在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评价结果的多元化,树的六个枝干对应六类课程,每个枝干下的枝条代表各课程的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枝条、树叶和花朵呈现了学生成长的具体过程。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的图景激发着学生不断向上。

(三)“游戏化”评价机制

“游戏化”评价机制可阐述为 “一主五育六中心。“一主”即以评价为核心,将评价渗透到各学科,做到全学科、全员评价,构建以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五育”即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引入游戏机制,设置课程与活动、线上与线下、校园与家庭多元立体的游戏任务。“六中心”即学生健康中心、学生运动中心、学生阅读中心、学生艺术中心、学生劳动中心、智力中心。学生健康中心采集学生的基础健康信息,如身高、体重等,常态化监测学生的个人健康,形成个人健康图谱,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学生运动中心采集学生的运动健康信息,设有智能体测设备、智能投篮机等,常态化监测学生的运动情况,形成个人运动大数据图谱,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学生阅读中心采集学生的阅读信息,设有共享图书馆等,常态化监测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个人阅读大数据图谱,为学生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艺术中心采集学生的艺术评价信息,形成个人艺术素养大数据图谱,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方案,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趣;学生劳动中心采用信息化手段,贯通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在劳动中习得技能;智力中心采集学生的日常学习信息,综合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竞赛成绩等,对标“六善”评价策略,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并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大数据”的使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精准决策的数据化支撑,实现了以“游戏化”评价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学目标。

如何更有效地践行“至善教育”、构建“至善”课程体系,使学校教育更符合学情、校情与区域发展策略,是学校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亟须解决的问题。未来,广大“翻身人”将继续深入开展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策略,不断寻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提升办学品质,打造“至善教育”品牌,实现学生有获得感、家长有满足感、社会有认同感的育人目标。

【谢珊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江松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教学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文苑

猜你喜欢

素养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