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08-08钟斌彭鹏邹军荣肖日海谢天朋
钟斌 彭鹏 邹军荣 肖日海 谢天朋
[摘要]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患病率和复发率亦逐年升高。口服药物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方便、经济、无创等优点,逐步成为广大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文对泌尿系结石药物治疗的研究進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9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0.025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10%,具有南方高于北方、男性高于女性等特点[1]。泌尿系结石患者常有腰腹部疼痛、恶心、血尿等临床表现,严重者会继发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2]。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缓解输尿管痉挛、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等方式促进结石排出。《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3]推荐,直径为0.5~1.0cm的结石可尝试通过药物排出,且药物治疗更适合排出直径<0.6cm的结石。同时,药物治疗还可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及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的辅助治疗。本文对药物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西药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治疗
1.1 α-受体阻滞剂
输尿管平滑肌中广泛分布着α受体、β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其中以α受体分布密度最高。α受体主要分布于输尿管中下段,且越接近输尿管下段,α受体分布越密集。α1受体包括α1A、α1B、α1D 3种亚型,分布于膀胱颈的α1A受体和分布于输尿管远端的α1D受体主要通过调节输尿管平滑肌张力来控制输尿管舒张或痉挛,α1B受体则通过收缩小血管来控制血压[4-5]。α1A受体在介导输尿管收缩中起主要作用。α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输尿管蠕动频率和幅度,扩张输尿管,进而促进结石的排出。
1.1.1 坦索罗辛 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其通过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抑制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缓解肾绞痛,促进结石排出。有研究显示,坦索罗辛可有效促进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排出,显著降低肾绞痛复发率[6-7]。同时,坦索罗辛也常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术后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需求[8-9]。但既往研究亦发现,坦索罗辛与安慰剂相比并不会增加结石的排出率[10-11]。
1.1.2 西洛多辛 西洛多辛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1A受体阻滞剂,现已被批准用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的治疗。研究表明,西洛多辛相比坦索罗辛更加安全有效[12]。α1A受体是输尿管收缩的主要参与者,Itoh等[13]研究报道,对于直径6~9mm的输尿管远端结石,西洛多辛能够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优于坦索罗辛。刘欣健等[14]通过Meta分析证实,西洛多辛与坦索罗辛相比对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排出率更高。
1.1.3 萘哌地尔 萘哌地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1D受体阻滞剂。α1D受体主要分布于输尿管远端,萘哌地尔被广泛用于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治疗。Ohgaki[15]研究表明,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萘哌地尔组的排石率显著提高。高浩[16]通过Meta分析发现,与其他高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相比,萘哌地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眩晕、头痛、逆行射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 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是常见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输尿管平滑肌的收缩,缓解输尿管痉挛,从而促进结石的排出[17]。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硝苯地平组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缩短,且对镇痛药物的需求也显著降低[18]。多项研究表明,坦索罗辛的结石排出率较硝苯地平更高[19]。研究表明,与坦索罗辛组和安慰剂组相比,硝苯地平组患者的头痛、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20]。硝苯地平还可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术后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术后水肿、石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1-22]。
1.3 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从而阻断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和疼痛反应[23]。输尿管结石发生梗阻时会刺激局部合成和分泌前列腺素,导致结石嵌顿部位黏膜水肿、炎症,加重输尿管梗阻,影响结石排出。既往研究发现,双氯芬酸钠能够显著缓解肾绞痛,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增加结石的排出率[24]。多项研究表明,与单独用药相比,非甾体抗炎药与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联合使用能够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显著缓解肾绞痛疼痛症状[24-25]。
1.4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他達拉非是常见的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通过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通路,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水平,诱导输尿管平滑肌松弛,促进排石[26]。研究发现,他达拉非组的远端结石排出率显著优于坦索罗辛组,且能够减少肾绞痛的发作次数[27]。另有研究表明,他达拉非联合坦索罗辛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排石时间,降低镇痛药物需求[28]。
1.5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米拉贝隆是一种新型的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目前被广泛用于膀胱过度活动患者的治疗。既往研究发现,人类输尿管及膀胱分布β2、β3受体,而激活β2、β3受体能够引起输尿管舒张,且β3受体作用更为明显,推测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扩张输尿管而促进结石的排出[29]。李忠等[30]研究发现,当输尿管结石直径<5mm时,米拉贝隆组的排石率显著增加,患者的肾绞痛发作次数和疼痛程度均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小。
1.6 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PGE2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反应,包括炎症、疼痛信号的调节、发热、收缩和松弛平滑肌等[31],前列腺素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反应。研究发现,输尿管平滑肌上存在PGE2受体,PGE2与其结合可升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32]。在家兔输尿管结石梗阻模型中,PGE2的合成及受体的表达均有增加,促使输尿管舒张,利于结石的排出。
2 中药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泌尿系结石属“石淋”范畴,结石的形成与下焦湿热、肾虚、气血瘀滞及肾阴不足有关。因此,中医对于泌尿系结石主要从清热利湿、温肾利湿、行气活血和补肾益精4个方面辨证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湿热下焦是结石形成的基础。余水园[33]研究发现,采用自拟三金排石汤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4%,对照组采用排石颗粒有效率仅为67.4%。其中,金钱草可以抑制草酸钙形成,扩张输尿管,增加尿量,还有抗炎、镇痛等作用;海金沙可以减少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增加尿量;鸡内金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溶解结石。因此,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剂,大多都以此“三金”为基础配伍形成。张卫平等[34]研究认为,肾阳虚亦是“石淋”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温肾利湿原则,治疗组予以自拟益气温肾方剂治疗,总有效率为94.4%。血瘀、气滞贯穿“石淋”全过程,临床常采用活血化瘀方剂来促进排石。丘立权[35]研究发现,针刺治疗结合化瘀排石汤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周波等[36]认为石淋的形成与肾气虚、膀胱湿热蕴结有关,采用自拟益肾通淋排石汤治疗肾结石,能够有效保护肾功能,促进结石排出。陈昆等[37]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辅助复方金钱草颗粒治疗的疗效显著,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并且能够显著缩短术后排石时间。陈奎[38]研究结果显示,体位冲击波碎石后服用结石通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而对照组仅为78.33%,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小结与展望
药物排石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结石排出率、避免输尿管梗阻和肾绞痛的发生,从而避免手术等侵入性干预措施。目前广泛使用的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的排石效果显著,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新兴药物靶点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证实,中医根据泌尿系结石的形成病因辨证施治也取得显著效果。因此,药物排石治疗已经成为广大泌尿系结石患者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临床诊疗中应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使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1] 傅龙龙, 王共先, 傅斌. 泌尿系结石病因学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医药, 2012, 40(9): 968–970.
[6] PORPIGLIA F, GHIGNONE G, FIORI C, et al. Nifedipine versus tamsulos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wer ureteral stones[J]. J Urol, 2004, 172(2): 568–571.
[13] ITOH Y, OKADA A, YASUI T, et al. Efficacy of selective α1A adrenoceptor antagonist silodosin in the medical expulsive therapy for ureteral stones[J]. Int J Urol, 2011, 18(9): 672–674.
[22] SKOLARIKOS A, GRIVAS N, KALLIDONIS P, et al. The efficacy of medical expulsive therapy (MET) in improving stone-free rate and stone expulsion time, after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SWL) for upper urinary sto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Urology, 2015, 86(6): 1057–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