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理念下入学学习准备教育实践研究
2023-08-08全玲王蕊贾月
全玲 王蕊 贾月
摘 要:在《沈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打造“幸福教育”品牌的背景下,解决区域内备受关注的入学学习准备教育问题,是学前教育阶段落实幸福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口。文章提出可以在区域内联合幼儿园、小学等多方力量构建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采取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力度、促进家园衔接理念同步、夯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优化主题课程完整过程的具体举措,逐步提高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学前教育幸福感。
关键词:学前教育;幸福教育理念;入学学习准备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质量与儿童幸福感,而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育幸福指数与教育满意度。在“舒适、充实、兴趣、安全”的沈阳市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如何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破解家长最为焦虑的幼小衔接的学习问题,实现“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教师有职业的荣誉感、百姓有教育的获得感”,仍是新时代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课题。
一、幸福教育与入学学习准备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体现出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追求。幸福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扎实作好“双减”试点探索工作的重要改革方向。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帮助幼儿在“去小学化”的前提下做好入学学习准备,实现科学幼小衔接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家长、教师幸福感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而轻能力,将入学的学习准备等同于知识的提前传授和训练,在教学方式上不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而小学化,在评价方式上急功近利地追求入小学后的学习进度和考试成绩,对幼儿评价单一化,幼儿园与学校缺少沟通、一味迎合是目前幼儿入学学习准备存在的基本问题。《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推进举措。其中,学习准备作为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并列的一项内容,以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为发展目标,整合了以往幼小衔接研究中常用的“品质、习惯、兴趣、语言、数学、阅读、书写”等相关词汇,重新构架起关于学习准备的概念框架,明确了幼儿园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学习准备的目标方向,也为建立以家庭、学校、社区为基础的早期学习与幸福感发展网络提供了基础。因此,以幼儿入学学习准备教育为切入口落地幸福教育这一举措,对促进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高幼儿、家长、教师的教育幸福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幸福教育理念下入学学习准备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有效推进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入学学习准备教育实践,区域内幼儿园与小学可以在政策引领下构建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并在共同体的带动下,在区域层面进行幸福教育理念下入学学习准备教育的实施框架的顶层设计,确立以“一对一”幼小双向衔接合作单位牵头,以重点园与试点园为实施主体,以面向不同主体的多元教育方式为载体,采取先行试点、分层推进、阶段评估等举措,建立“一校一园”的跨学段、多类型合作育人新模式。
1. 立足安全感,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力度
幸福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两种不同环境的转换。学习作为小学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感、幸福感的高低。有研究基于幼儿的话语体系得出结论,幼儿渴望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规则,由“局外人”转为“局内人”是幼儿内心的诉求。而且幼儿作为有能力的个体,具有发展的需求,他们能够以“局内人”的角色参与活动,主动构建和影响幼小衔接效果。因此,满足幼儿对小学的种种好奇,支持其持续探究,不仅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学习准备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建构起对小学的安全感,从而提升幼儿的幸福感。
依托區域内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其中部分幼儿园与小学确定了“一对一”幼小双向衔接合作单位,着力加强双向衔接力度。一方面,开展联合教研,定期进行经验梳理与结果反馈。学期初,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组织“一对一”幼小双向衔接合作单位开展联合教研,打破以往以幼儿园为主体进行的单向衔接模式,进行双向的入学准备与完整课程设计,并于每月月末进行经验梳理与结果反馈,让共同体成员都能广泛参与、协同合作,边实践边总结,边验证边推广。另一方面,聚焦课程设计,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双向活动。活动前,重点园和试点园基于马赛克方法做好幼儿对小学的好奇点的研讨与梳理,设计出儿童视角下的小学体验脉络图,做好前期经验准备与活动计划;活动中,除了开展最基础的室内外环境和特色化入学适应环境参观,还可以以“请进来 + 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幼儿体验小学课堂活动、值周生上岗记活动、对话小学生活动、课间十分钟观摩活动等,帮助幼儿打破对未知生活的好奇心和焦虑感;活动后,班级组织开展与活动相关的“圆圈谈话”、“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辩论赛、“致未来的自己”主题演讲等,帮助幼儿做好经验的梳理与能力的提高,让幼儿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对小学的安全感。总之,以幼小双向共同体为载体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力度,能够有效协调多方资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更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入学期待。
2. 营造舒适感,促进家园衔接理念同步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每节课的课时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从大班的25 ~ 30分钟增加到小学的40 ~ 45分钟,这种课时的变化看起来只是时间上的递增,但实际上往往对儿童的注意力,特别是持续注意的能力及自控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幼儿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在与小学联合教研后可以选择以创设衔接理念同频的舒适家园环境为途径,设计家园物质和精神环境的创设方案。
(1)幼儿园层面。
首先,大班教学从下学期开始逐渐调整一日活动部分环节的时间,在确保充足户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将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以月为单位依次延长5分钟、10分钟,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锻炼持续注意的能力与自控力;其次,幼儿园根据主题课程设计开展时间管理活动,如在“课间十分钟”谈话活动、“小学课间十分钟”观摩活动后,每周开展一次大课间活动,锻炼幼儿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最后,幼儿园设计“自律手册”“育才娃娃勋章”等自我评价载体,以自我评价培养幼儿自控力与计划性的学习习惯,给予幼儿获得自主管理的成就感的心理环境。
(2)家庭层面。
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入学准备教育公益讲座、体验宣传、入户指导等活动,以学习型父母的身份为孩子创设舒适而丰富的学习环境,支持孩子养成与幼儿园同步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理念为先,由重点园所在的“一对一”幼小双向衔接合作单位联合开展区级“入学准备”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由校长、园长、主任、教师等为主讲人,组织全区家庭进行线上学习,率先为理念的输入作铺垫;其次,重点园和试点园组织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经验分享等活动,并在活动后提炼入学学习准备家庭指导策略,邀请高意愿度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指导视频的录制与宣传,让家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科学幼小衔接理念;最后,重点园筛选一批能力强、素养高的幼儿大班教师,前往区域内高意愿度家庭进行入学学习准备环境的入户个性化指导,通过教师对幼儿现有学习准备能力的初步评估,指导家长完善基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家庭学习准备环境。从理念宣传与学习,到家庭指导策略视频录制与宣传,再到一对一个性化指导,这些举措从理念到行动为家长提供了亲子共长的有效支持策略,让幼儿在家园同频的舒适环境下实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优质学前教育带来的获得感。
3. 提高兴趣度,夯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要想帮助幼儿面对未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就需要以兴趣为前提激活幼儿的内在学习力。基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以游戏为载体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自主学习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学习准备的重要途径。
(1)以一日生活游戏为载体,抓住生活教育契机。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要融入不同难易程度的“八大能力”游戏,如舒尔特方格、迷宫、拼图、找不同、听到请拍手、跳房子、萝卜蹲等小游戏,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学习中所需要的倾听、表达、前书写、排序等基本学习能力。
(2)以户外自主游戏为载体,开展全学段的大户外自主游戏。
在组织形式上,教师定点站位,确保幼儿安全,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区域进行游戏,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教师在户外游戏环境上要充分利用水、沙、树、草、土等自然资源,同时增加滚筒、轮胎、碳化积木、螺母、安吉梯、三轮车、绳、球等不同类型材料,让幼儿在感知材料不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创造,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体会学习的乐趣。
(3)以室内区角游戏为载体,将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游戏相结合。
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中重点园和试点园联合教研设计并实施“三级区角游戏”,创设由基础材料区、活动延伸区、能力进阶区组成的入学学习准备区角,其中涵盖40种低结构材料、80种玩教具,每种玩教具至少有3种玩法。一方面,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形状、不同材质、不同单元积木、可组合、易拿取的低结构材料,通过计划、工作、回顾开展创造性游戏,实现主题游戏下的深度探究与持续学习;另一方面,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教师与幼儿一起自制玩教具,并投放在区角中,促进儿童想象创造、实践操作、规则建立,从而在兴趣驱动下激活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重点园率先进行“三级区角游戏”实践与探索,总结与梳理阶段性经验,推广到试点园的区角游戏中,并进行跟踪入园指导,以“一对一”帮扶机制切实保障“三级区角游戏”落地的实效性。
4. 聚焦充实度,优化主题课程完整过程
对于刚从学前过渡到小学的儿童而言,学习内容从通识教育到学科教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早期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内容的吸收程度。因此,相对于让幼儿学习多少知识,给幼儿建构一个完整、充实的课程体系,培养其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
以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为载体,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可以与共同体成员联合教研,进行大班入学学习准备主題课程体系架构的理论指导。围绕“双向衔接”这一关键词,聚焦完整学习过程的充实度,入学学习准备系列课程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培养幼儿“持续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品质与读写、计算等必要学习技能为目标,以“上小学前必须了解的十大话题”为主题设计多领域课程,并将“兴趣驱动、感知实际、强化巩固、转移应用、融会贯通”五阶学习闭环融入完整学习过程。结合5 ~ 6岁幼儿的特点,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还设计了课程配套材料和实践地点。一方面,在集中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自主、合作”两种学习模式,支持幼儿通过操作“一物多玩”的低结构材料操作盒,实现课程在区角、家庭中的延伸,并通过不同领域活动让幼儿多操作、多计算、多表达、多沟通、多思辨、多阅读,为幼儿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架。另一方面,以主题为基础,共同体将自然、社会、高校等场所作为入学学习准备教育的实践场,协调区域多方资源建立研学基地,使幼儿在真实的学习场域下完成知识的转化、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自我调节、社会情感技能、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优化主题课程的完整性,确保落地质量,区域还可以组织进行阶段性幼小衔接课程质量督导,在点对点评估指导过程中,与小学共同研讨交流,进一步梳理工作经验并逐渐完成从重点园向试点园的推广与实践。
三、未来展望
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而幼儿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点,幼儿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为了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学习准备,从而提升区域内各个家庭的教育幸福感,区域作为行政主体,需要聚焦问题,联动教研,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充分发挥优势教育资源与家园校等多方力量。未来,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将从以下四点继续推进工作:第一,以课题落地为着力点,梳理研究成果,在推广实践中不断精进;第二,以幼儿发展为落脚点,提高教师质量,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第三,以树立典型为切入点,开展督导帮扶,在经验交流中协同提升;第四,区域内建立入学准备家园校协同机制,探索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实践经验,支持幼儿在幸福教育理念下作好入学学习准备,顺利开展小学学习生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有效科学衔接实践研究(JG20CA001)。
参考文献:
[1]高琛.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幸福教育[J].创新人才教育,2022(2).
[2]王亚鹏,董奇. 入学准备性研究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