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耜园,聆听“五朝元老”读书声

2023-08-07丁进兴

时代报告 2023年6期
关键词:禹州

丁进兴

“问俗昔曾过陇山,西征今复出秦关。雁声叫日迷寒渚,枫叶经霜带醉颜。世路羊肠千里曲,功名蜗角几人闲?林间鹦鹉能言语,笑我年来两鬓斑!”三峰山之阴,桃花泥沟畔,南水北调渠水围拢一个封闭的小村落——观耜园,保存着一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明农堂。轻轻走近,似乎听到一位长者在轻轻吟哦:“春风有意问桃李,鸿雁无心恋稻粱。不如安乐窝中去,静听鹃声叫洛阳。”

砖木结构的房屋承载了五百年历史,你要以为其主人仅仅是一位史上的文人雅士那就大错特错了。清代有诗称赞观耜园明农堂:“桃花夹岸春流水,问得仙家何处村?古来几个陶元亮,但看青青竹舍家。”他致仕后在此耕作,不问朝政,著书多卷,分别为《西征石城记》《扶安辽东记》《兴复哈密记》,同时有《奏议》十六卷,《约斋诗集》一卷。

这就是明代“五朝元老”,曾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的马文升晚年居住的地方。从观耜园明农堂的青砖灰瓦上,我能读出他诗意的芬芳和高风亮节的气魄,并在浩瀚史册里寻找到如此珍贵的村名、故居和诗卷。村名之所以叫观耜园,居舍之所以叫明农堂,都与这位明代中期朝廷重臣的爱国情怀与爱民情结有关。三峰山又名金山,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开挖山川,疏浚河道,治水有功,分封于此,称为夏伯。他手中的治水工具耜,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图腾。他的儿子夏启在大陵之上建启筮亭亦称钧台大享诸侯,拉开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巨大帷幕。而明农堂代表着马文升的人生志趣和爱民情结,他出身耕读世家,进士及第,文武双全,戎马一生。在明代中期可谓权倾朝野,威震边关,又仕途坎坷,几经颠覆,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他先后辅佐了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居官五十六年,政绩显著,是明代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家族繁衍生息500年,仍為禹州之名门望族。他学识渊博,政绩卓著。禹州城隍庙、仁义巷、禁沟、八士坊、马府巷、山林街、颍河石桥、钧州城内无太岁,以及无梁庙、钧阳宫、张良洞等都因为马文升的影响,成为禹州标志性的建筑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马文升的故事在禹州大地经久不衰,被人传说。

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马文升自幼聪明好学,为父兄及乡邻所称道,明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明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马文升勤力自勉,为领台事王文、王翱所礼遇和器重。先后到山西和湖广任职。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甚大,有“神君”之称。英宗天顺七年(1463),任福建按察使。福建的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成化元年(1465),为南京大理寺卿。先后平定平凉、固原满四叛乱和蒙古族叛乱,结束了西北一带与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声名大震。在陕西数年,苦心经营,实现了西北地区的安定。成化十一年(1475)春,为提督甘、凉、宁夏三镇军务。成化十四年(1478)又进为左侍郎。成化十九年(1483)再进为左副都御史。这期间辽东多事,马文升先后三次受朝廷派遣巡抚辽东,整饬辽东军务,安抚了辽东一带的女真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修城堡,练兵士,利兵甲。特别注意抚恤军民,整肃军纪,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马文升在辽东时,因战功受到宦官汪直的妒恨和诬告,遂被宪宗捕下“诏狱”,又被谪戍重庆卫。成化二十年,汪直败,才再度起用巡抚辽东,极受当地各民族人民的爱戴。成化二十一年回京,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地。同年冬天,再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又遭到诬陷,又被降职,调南京任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元年(1488),孝宗即帝位后,拜马文升为左都御史。自此,马文升成为孝宗身边的重臣和近臣,往往不离左右。翌年,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兼提督京营军务。弘治初年,针对赋税徭役日益繁重,百姓痛苦不堪的情况,马文升当面劝谏孝宗下旨,严令各部节省开支,不得向老百姓随意索税,立即停止修建各王府,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孝宗予以采纳,受到百姓的拥护。

因马文升久历边事,熟知戎务,被进为兵部尚书兼提督十二团营。此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忠心耿耿供事于朝。弘治十四年(1501),马文升任吏部尚书,他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多有建策。弘治十八年,马文升主持吏部考查朝中官员,淘汰不称职的官员2000余名。由此又触动了太监们的利益,正德二年(1507)权阉刘瑾乱政,因年事已高,他连续上了21道奏章,辞官回到了家乡,屏居于三峰山观耜园之明农堂,更号“三峰居士”。在马文升回家后三年,太监刘瑾诬告他在吏部任上“朋党”,将马文升予以除名,其家小皆遭株连。第二年,即正德五年(1510)六月八日,马文升含愤逝世,时年85岁,葬于家乡北大隗山麓马坟村,《明史·马文升传》载:武宗正德六年“大刘山崩”。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时,以马文升家在钧州,舍之而去。一直到刘瑾伏诛,马文升之冤才得以昭雪,被追赠为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嘉靖初年,又加马文升为左柱国、太师。端肃公幼时,与群儿在街上嬉戏,有一个僧人路过,见到他后感觉奇人,曰:“遍阅诸郎君,无如此君端肃者。”马文升仕至冢宰,皇帝竟以“端肃”为谥号,确实是一大奇事。

具茨山之阳杏山脚下,埋葬着一代名臣马文升,那个地方的村名就叫马坟。钧州阳翟(今禹州市)进士和诗人王尚綗,曾在拜谒马文升陵墓后,感慨万千,留下一首《马少师坟》诗,诗曰:“展墓春风一望多,杏山湫水入吟窝。少师功业穹碑在,千载行人仰伏波。” 资料记载,马文升陵园面积120亩,四周砖砌双层城垛式围墙,厚约2尺,高约9尺,陵园位在杏山之阳,因山势坡度坐北面南,头门前立石碑坊一座,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处。石碑坊后,头门前左侧面南立“明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端肃马公文升陵墓”石碑一通。头门内,甬道两旁立有用青石雕刻的俑、猴、羊、马、虎等石俑石兽,双双对立,造型生动,雄伟壮观。

禹州城内,明清两代为马文升立的牌坊就有十座,分别为泮宫坊,坊额东面题“德配天地”,西面题“道冠古今”;古颍川郡坊;嘉惠元元坊;冢宰坊;太师坊;三孤里坊;绣衣坊;进士坊;少保坊;左柱国坊又称为五朝元老坊。五朝元老坊通高约12米,东西横跨宽约8米,四柱三间,在四柱的南北两面,各置一抱鼓石支撑着柱体。中间及两侧间坊顶,分别用相应的三块青石,仿明朝宫殿建筑式样,雕成五脊四面坡单檐简瓦坡式。坊顶之下,坊额之上,雕饰仿木结构斗拱。斗拱下中间坊额,南面是“五朝元老”,北面为“昭代名臣”。另外还有“五马寻春坊”是为马文升的长子,官至六安知州马璁立;“进士御史坊”是为马文升的堂兄马文麟之孙,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江右参政,曾任过御史的马纪立;“世御史坊”是为马纪、马斯臧父子立。马斯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左参议,也曾任过御史。此外,当地父母官为祭祀禹州籍名宦,而建有“乡贤祠”,此祠明代建,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知州史廷桂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由学正孙铸重修,其中祀有马文升、马安、马纪。清雍正六年(1728),由知州黄敬中创建的忠义祠,其中祀有马文升。这十几座牌坊和乡贤祠、忠义祠,现已荡然无存。令人可喜的是,禹州城北关门外,路西约50米处,还保留有马端肃公祠,又称马家祠堂、垂光洞,为窑洞式的明嘉靖年间建筑,祠堂内供奉着马文升塑像,祠堂两侧镶嵌着一些珍贵的碑刻,其中有当年官方为马文升举行悼念活动的记载。而钧州境内的钧阳宫,有马文升亲自书丹的碑刻,他临摹颜真卿字体,为“老子之法出是宫”的古代殿宇留下了珍贵墨宝。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古文部分,选录的是《明史·列传》中有关记载兵部尚书、礼部尚书马文升的内容: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这是马文升身后五百年被官方再次隆重提及的重要事件。其后,马氏后人将《太师马端肃公诗集》再次刊印,有幸看到万历十七年河南御史毛在所作的序和监察御史何淳之所作的跋,书中收录的209首诗,大多是赠答友人、江山颂歌,最让人难以释怀的就是因冤狱贬谪重庆的4年多时间,写就的29首诗,多忧伤怀思,惦念家国。其中一封鲜为人知的家书牵出了他的家世,从始祖马伯川在洪武四年(1371)从山西迁到钧州已历600余年。郡望扶风,先祖系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封为马服君,其子赵括纸上谈兵,被秦军坑杀40万大军,赵奢孙兴以之为羞,改姓马,名马兴,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为其后。马氏自马伯川于洪武四年投亲移民至禹州,他投靠的亲戚是任汝宁府判官的马光祖。马伯川子马献,马献子马志刚,马志刚子马荣、马祥,马荣子马贵、马文麟、马文升、马文驭,马文升子马璁、马琇、马玠、马璐,马琇无子,取同辈马安子马纪(字直卿)承祠。因此,在马文升贬谪重庆期间,给马纪的书信中直呼:直卿,老人在此无恙,惟遥思颍上风景,时为神驰。相见无期,惟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马纪不没先祖功德,以法究治,不畏强御,人以“包老”称,命为京畿道御史。明武宗对马纪说:“京畿道职任甚重,以卿勋旧之裔故以授,汝当思乃祖忠勤累朝仍以古名臣为法,否则将堕汝家声,负朕委任之意矣。”马纪子马斯臧、马斯徂,斯臧任右都御史,海瑞为其做墓志铭,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拱敬佩马文升的为人和马氏在朝中名节,将妹嫁给马斯徂为妻,生马悫、马懋。马悫,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称司徒嵩岳公,娶夫人李氏、孙氏、侯氏、孙氏、谢氏五位,生子十,女六。子呈瑞、呈章、呈范、呈图、呈符、呈书、呈德,其余失名。马呈瑞,太学生,宿迁县丞。不谙吏治,拂袖归里,居观耜园十年,崇祯辛巳(1641)腊月初八,李自成率众攻禹,城陷被执,群贼辱没,呈瑞大骂不休,竟被害死,葬麻地川祖坟,后迁葬观耜园南地。生二男,马浚、马涛,三女,一女嫁荥阳王由枯,一女嫁镇国将军,一女嫁南京屯田副使。马涛全家死于李自成兵患,马浚颠沛流离至湖广,遇人授以书,马浚夫人带着三个孩子投奔荥阳王妃,家族才得以延续。

明末李自成义军攻破禹州城后,城內的朱姓分封王及其家属多遭杀害,马氏一族流离失所,家产被流寇张阳占据。这个由马荣、马文升、马纪、马斯臧、马斯徂、马悫、马时芳等励精图治二百年打造的基业及家产被洗劫一空,以耕读传家,依靠朝廷俸禄和租地收入走向辉煌的显赫家族开始走向窘境,渐趋没落。清顺治二年,马浚还乡,那时候,禹州城的人口仅有1500人,不及现在的一个村庄。适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平蜀回归时过禹,奏请录用前朝名臣之后,马浚以亲丧未葬不去赴任。密告匪徒张阳占据家业,肃亲王命分巡大梁道佟国薡,斩杀张阳于市,马氏家业重新回归业主,马浚才得以安居太师故居明农堂,以耕读教子,告诫子孙,其先祖皆官宦名士,因兵祸衰退不振,希望今后重振家业,勤勉作为。

现居禹州市马氏均为马悫后人,分长门(马悫长子马呈瑞之后),二门(马悫第五子马呈图之后),三门(马悫第六子马呈书之后),这些珍贵资料得以在清代《马氏族谱》《扶风族谱》《禹州志》及官方档案中保存延续,实属不易。如今,位于禹州市老城区的“马悫别业”、“垂光洞”和观耜园的“明农堂”以及马文升对钧阳宫、忠臣张良孝子黄香的碑刻题词,这些珍贵遗存,活态传承着禹州马氏五百年的基业和血统。如今,每到观耜园观瞻,看到古建筑上的格子门窗和青砖灰瓦,都仿佛再现端肃公的威严仪容,夕阳下,他正荷锄归来,一身朴素,阳光照耀着花白胡须,他不苟言笑的脸庞竟然绽放出微微笑意,面对红尘,轻声吟诵着他的诗句:宦游踪迹等浮萍,乡思悠悠感慨生。揽镜忽惊头半白,看书却喜眼还明。年来多事人情薄,老去无官世累轻。回首箕山山下路,闲云流水为谁清?

猜你喜欢

禹州
河南禹州甘薯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海风知我意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清代晋商在禹州的经营活动
“五项举措”做好新时代禹州人大工作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基于地方志文献的禹州药市研究*
千年古都药飘香
河南禹州神垕镇发现一批瓷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