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设计驱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策略与方法体系探索

2023-08-07郑刚强郑维康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两业服务业制造业

郑刚强 郑维康

2020 年伊始的新冠疫情,迫使世界各国紧闭国门,工业产品不得不自产自销,各国因此进一步认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目前,基于各国优势产业链分工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全球产业链将向母国或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以保证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且安全可控,制造业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为实现创新驱动,2018 年中央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次年,发改委颁布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入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2]。笔者提出驱动设计与产业协同创新、跨域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价值的共享双赢[3]。总之,从政策、经济层面探讨“两业融合”的研究较多,但从设计产业化角度探讨战略设计驱动“两业融合”的研究却很罕见。

为解决国内制造业质量低下导致的发展缓慢、服务业“脱实向虚”和高新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等问题,同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外双循环互促的新局面,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4]。本研究基于“设计产业化战略观”,旨在探索通过战略设计驱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与科学的方法体系。

1.战略设计与“两业融合”的现状

1.1 战略设计的内涵

“设计产业化”指的是设计深度融入各大产业,将设计技术层升华至战略决策层,通过“战略设计”连通技术、产品与用户,从而驱动产业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

具体而言,“战略设计”是基于设计产业化战略观的重要创新方法体系,是以产品服务体系为核心,强调为一个系统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涉及到生产、服务、信息交流与传播、商业模式设计与管理。战略设计是一种变革,它通过设计来刺激企业、产业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并用设计作为方法帮助他们在发展规划中融入新的价值[4]。

1.2 “两业融合”的发展现状

“两业融合”是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即供应链、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的高度融合,通过数字赋能传统工业[5]。“两业”融合使制造业获取科技因子,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升级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提高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图1 顶层战略设计策略图

图2 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图

中国虽然是制造强国,但创新力相对比较缺乏,体现为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6]。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两业融合”滞后,导致社会经济、产业、教育改革滞后,造成“产业陈旧、人才脱节”等状况。具体体现为:

1.2.1 “政产学研”协同困难

中国近年的科研投资过大,政策问题频出,各大高校的科研成果数量很多,但其转化率却不高,无法与制造业相融合。“产学研”的优势在“两业”融合的过程中未能成功显现。

1.2.2 产品创新受限

产品设计研发创新及质量意识较低。制造业主体往往关注短期效益,缺乏长远战略思路。新产品研发主要以模仿改造为主,缺乏创新探索的思维与条件。目前拥有核心科技的企业较少,关键技术仍需进口,关键领域未有突破,亟需增强产品设计创新与产品质量意识。

1.2.3 品牌价值低廉

我国虽为“世界工厂”,但知名品牌匮乏,制造业整体位于全球竞争力的中下游,收益较低。工业设计、供应链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与社会生存需要对比仍然偏低,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及驰名品牌,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尚浅。同时,各部门对产品创新、品牌塑造等产业升级的核心枢纽缺乏认知。

1.2.4 人才培养失衡

随着新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制造经济的高度结合,各大产业急需既懂大数据技术又懂制造业知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国内企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国际视野、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会帮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高歌。

1.2.5 产业生态薄弱

随着“两业”融合而诞生的新产业模式,需要给予产业更灵活的人才、土地政策,但举国范围内还没有能承载“两业”融合的地点[7]。围绕“两业”融合的要素缺少有效的金融创新和供给。

2.战略设计驱动“两业融合”的发展策略

基于“两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战略设计驱动“两业融合”的发展策略具体可从顶层战略、产品创新、品牌塑造、创新创业和智能互联等五个方面展开。

2.1 顶层战略设计策略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从宏观整体高度进行顶层战略策划才能实现产业创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在新技术驱动下,中国制造业迎来了以“5G”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当前正是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孵化以及产业互联生态构建的关键阶段。此外,智能制造与产业融合开启了智慧产业“生态链”模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才资源的共享应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产品打造、品牌塑造、创新创业以及产业互联生态层面均存在战略、技术、产品、人才以及相关标准体系等诸多问题。这些因素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向好发展。所以,为推动现阶段制造业升级,需要“政产学研”融合协同助力。通过政府的宏观把控,引导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及企业的市场优势,创新联合“政产学研”。如此,既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可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即以顶层战略设计驱动“政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解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图3 品牌设计创新策略图

图4 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图

2.2 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中国制造”为当今全球化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2020 年中国制造的医疗产品为全人类抗击疫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巨大危机与挑战。在当下全球化价值体系剧烈变革以及产业链纷纷迁回母国的特殊形势下,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还要关注产品本身在技术迅速变革时代的发展战略,使其引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与发展,并通过“两业”的契合发展反作用于产品创新。

产品设计创新策略是指企业对其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全局、创新性的谋划。中国企业的产品战略主要问题可概括发展模式问题、市场定位问题、渠道导向问题、技术与创新问题以及产品结构问题。唯有通过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协同促进“两业”融合与制造业产品升级,从而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产品设计创新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死存亡。

2.3 品牌设计创新策略

品牌设计创新策略,就是企业将品牌建设与塑造作为核心竞争力,即通过技术、品质、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以获取附加值的企业经营策略。品牌设计创新策略是商业竞争的产物,也是“两业融合”的必要条件。从品牌创新的角度,研究品牌赋能下的“两业”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可解决我国驰名品牌匮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等核心问题。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产品设计、技术与管理模式等容易被模仿,但品牌一旦树立,却很难被模仿。

2.4 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助推剂,可促进“两业”的增长与发展,是扩大制造业体量、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产业与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具备战略设计思维、创新突破思维、创业开拓思维的人才进行指导与实际操作。因此亟需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需要倡导“人人都是创业者”的奋斗理念,培养人才不但能够掌握具体操作的专业技术,更要掌握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以及顶层战略思维。

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扩大,迫使众多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服务业转型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需具备现代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进行指导与实际操作,因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引导与培养必不可少。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方可从根本上促进“两业”融合与制造业升级。从唤醒创业思维的角度,研究“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目标,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2.5 智能互联生态策略

当今,我国的制造业仍然较为落后,自动化程度比较低,智能化生产的企业比较少见。同时,我国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仍有不足,信息数字的标准化、集采、存储、处理、应用仍未完善,信息垄断和条块分割严重,数据要素的作用难以充分体现。所以,要重点发展产业互联,全面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智慧生产、智能物流、智慧服务,努力打造工业4.0 的制造业,建设中国制造强国。

图5 智能互联生态策略图

图6 苹果硬件产品图

智能互联战略是指传统制造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的加持,融合信息链与产业链,并对制造业进行信息数字化改造,促使“两业”融合与产业互联生态构建,以一流的产业互联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3.基于战略设计的“两业融合”的方法体系

3.1 发展设计驱动的品牌创新法

战略设计整合制造产业链,产业化运营产品与品牌,打造设计驱动型品牌。柳冠中教授在《设计事理学》中指出,产品价值升级的最高层次是“事理”层面,即企业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出发,利用设计思维引领企业管理,形成设计驱动型品牌。

品牌化的作用在于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价值[8]。企业打造自身的品牌,则需利用旗下的产品、包装、服务和体验向客户传递企业的价值。设计驱动型品牌能够挖掘用户需求,便于传播企业理念,并且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得企业利润空间增长,从而做大做强。

国际上发展设计驱动型品牌的的典型代表是苹果公司。这家公司由乔布斯于上世纪创建,如今已成功转型为一家面向全世界提供智能消费电子产品的龙头企业。苹果将设计创新融入顶层战略之中,在产业范围创立苹果的品牌形象,并形成品牌DNA。在设计师埃维和供应链专家库克的合作下,逐渐打造了涵盖所有硬件、软件、包装、广告、网站及门店的高度协调一致的设计风格,使得苹果成为当代的品牌文化图腾。

这种设计驱动的品牌魅力,在其商业利润上得以充分地展现。以苹果主营的iPhone 手机为例,据IDC 在2016 年发布的调研显示,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第二,仅占14.6%,但苹果却占有79.2%的利润。

3.2 以体验为核心的产品创新法

传统意义上,制造业企业主要为消费者提供能解决相应问题的工业产品,服务业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后续的软件服务,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服务着消费者。而如今,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整个社会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人对于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愈发明显,因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柔性定制等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创新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设计,而且还可以将传统的工业产品与现代的软件服务结合起来,持续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易用的使用体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有助于促进“两业融合”。

目前国内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企业系统地研究用户的生产、生活场景,挖掘用户的体验场景,为用户持续提供一个完整、智能的产品生态服务体系。这些生态产品既为消费者提供了制造业产品,还为用户提供软件服务,持续产生商业价值。一方面,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稳重、简约的外形风格,十分适合商务人士使用。华为也主要围绕商务人士的工作生活日常展开产品生态构建,从硬件的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穿戴设备、智慧屏到软件与应用平台的EMUI、华为商城、HiLink 都在全世界受到了广泛注目,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方位的体验。另一方面,华为体验店的体验式营销方式也能够让用户快速熟悉产品,更快享受到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华为公司并没有碾压其他厂商的技术,它成功的原因在于其以设计创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用户体验产品。

图7 苹果IOS 平面风格图

图8 华为体验店展示图

3.3 以设计为中心的产业互联法

战略设计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产业创孵赋予企业创新因子,帮助企业提升为产业生态平台。产业互联网不仅大幅减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和运营成本,加速企业数字化发展脚步,而且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设计、制造、管理,实现了融合、和谐、创新的发展状态,助力了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

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通过搭建以设计为中心的产业互联平台,把工业设计师、设计机构以及相关制造业公司联系起来,促成合作意愿,促使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设计机构入驻制造业产业园区,协同创新传统产品,强化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以汽车行业为例,许多车企凭借产业互联平台实现了产品协同设计。其中,“大众”为了最大化使用全球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了多国的协同设计制造模式。贯穿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改造传统流程,打通了价值链,从根本上提升效率、实现产业进化。在“帕萨特”的研发过程中,上海设计中心只设计车身和内饰件,其他的交由海外车间进行下一步生产。

结语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艰难时期,战略设计可以驱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对于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战略设计从顶层战略设计、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创业孵化、智能互联等五个策略以及三个方法体系角度对“两业融合”提供指导,助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进而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实现制造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两业服务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