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023-08-07江城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丹东118300
江城 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丹东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本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6,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46,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4.34%)少于对照组(26.08%),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比较,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观察组评分(22.20±2.50)分少于对照组(33.50±3.50)分,P<0.05。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且手术安全性高,是理想术式。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一直呈递增趋势,疾病多发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情绪激动、高血压等慢性病多发有关。疾病具有危急重症特点,预后情况较差,尽早诊治与治疗预后关系密切。关于此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优选手术治疗。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结合疾病手术治疗经验,关于此疾病的术式较多,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较为常用,经证实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优选术式。本文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4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神经外科,均为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时间选自2019年7月~2020年4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46):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60.05±10.50)岁;高血压病程5~20年,平均(8.50±3.50)年;合并症情况: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观察组(n=46):男30例,女16例;年龄42~73岁,平均(60.20±11.20)岁;高血压病程4~22年,平均(8.80±3.30)年;合并症情况: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4例。分组后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性别分布与年龄情况、合并症、高血压病程资料均衡,P>0.05,具有研究意义。
纳入标准:①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病历资料完整;③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症疾病患者;②手术不耐受患者;③血液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血肿等情况确定手术切口方式、位置,以额颞瓣、马蹄形切口为主,全麻下开颅手术,骨瓣约9cm×10cm,剪开硬脑膜后以血肿离皮质层最近非功能区入路,确认血肿后切开皮质(3~4cm),沿穿刺通道进入血肿腔并尽可能清除血肿,止血后于电凝出血点覆盖止血纱块,术后血肿腔引流、硬脑膜缝合。
观察组:局部麻醉,显微镜下于患者头皮作直线切口、切开硬脑膜,皮质切口长度以及骨窗直径分别<2、3cm,脑穿针穿刺探查患者的血肿、清除血肿,止血后置血肿腔引流管、硬脑膜缝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统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胃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再出血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Ⅰ级日常生活复常,Ⅱ级日常生活部分恢复,Ⅲ级生活需他人辅助,Ⅳ级患者需卧床,Ⅴ级患者植物状态[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总分0~45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值为t。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计数资料比较
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1周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状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计数资料分析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47.20±10.50 52.50±12.50 17.50±2.50对照组110.50±12.20 130.50±16.50 28.50±3.50 t 26.6721 25.5563 17.3455 P 0.0000 0.0000 0.0000
2.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s,分)
表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入院时术后3个月观察组40.20±4.50 22.20±2.50对照组40.50±4.20 33.50±3.50 t 0.3306 17.8185 P 0.7418 0.0000
3.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类型,脑出血即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可由多种原因所致[3]。其中,高血压是最为常见原因。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特征明显,易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大、代谢障碍,血压高压力下血液向外层管壁溃破处扩散进入周围脑组织发生出血。临床工作中发现,高血压脑出血集中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中,男性患者居多,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于冬春夏。基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预后情况较差[4]。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治疗经验的积累,手术是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法,目的是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可以充分减压,但手术创伤大,再出血、感染等术后风险较高,延长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5]。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多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此微创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能迅速解除脑内血肿对血肿腔周围脑组织、脑功能结构的压迫,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脑组织伤害,有效清除深部血肿,促使神经功能较快可逆性恢复。对患者的创伤小,降低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压、止血,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6]。李家林等[7]研究指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理想,可以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具有推行应用价值。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能力Ⅰ级占比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围术期指标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整体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血肿清除、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本文结果与方凯等[8]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研究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楚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可行性。分析原因,考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能够依据病灶区域血肿范围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可以用最短的手术路径直接到达患者血肿病灶区,可以有效降低切口面积和长度,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9]。②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视野更清晰,更有利于提高手术精准度,能够大幅度减少对临近脑组织造成的不必要拉伤,可以维持脑内压持续稳定。有助于术后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具有明显递增趋势。疾病相对特殊,患者预后情况较差。为了促进患者预后,需积极治疗。对比传统术式,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优势突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促进患者血肿清除,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良好、安全性高,是优选术式。为保障手术效果,在围手术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显微镜小骨窗手术适合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时间不超过24h内患者,且患者需没有合并脑疝,CT或MRI提示出血量为40~70mL,血肿较集中,并非分散在脑内各处,中线结构偏移<1.5cm。反之,如患者出血量显著高于70mL或者合并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应继续采用传统开颅大骨瓣清除术治疗。②因显微镜小骨窗术前患者必须借助CT等影像设备对患者血肿位置及大小形态进行完善检查,术中也需要借助显微镜对颅内出血情况进行探查。所以,该手术对医院手术室设备及操作者水平有一定要求,手术者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的基本功练习,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流程和规范,并且对医院设备有一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