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的迷惘,是一种常态
2023-08-07树熊
◎文/树熊
图文无关
表妹毕业于一所二本学院,学工商管理。进入公司做了四个月前台行政后,她意识到自己就算再做几年也难有升迁机会,所以她想进入其他行业碰碰运气。
她问了我很多问题:从我的大学到第一份实习工作,到转行时看过的书,再到怎么开始写文章。“那你觉得我做什么行业比较好?”表妹问我。
我跟她说了一些自己目前的观察,关于新媒体、内容、运营、产品经理……“能不能更具体一点儿?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以后该怎么做?”听到这话,我才发现:她想要的不是建议,而是答案,一个关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才会顺利”的标准答案。
其实,想要“标准答案”的不只有表妹,还有曾投了二十多份简历但始终没有获得面试机会的我。那时,我经常问自己:“是不是我太笨了,所以找不到标准答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习惯把所有问题都看成填空题。每当卡在毕业、实习、工作这些选择关口,每当陷入自我怀疑时,我会密集地看书,去听很多线上线下的讲座。听说做公众号可以赚钱,我立马开一个公众号胡乱发几篇文章;看到一些博主说未来时代是“运营为王”,我立马入职新公司做运营,三个月后发现原来运营就是一个“打杂”岗位;看见广告策划公司的人每天手捧咖啡进出写字楼,等我真正入行才发现熬夜写方案被客户退回十多次是如何痛苦……于是,我开始自我怀疑。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会遇上的“阵痛期”。走出校园后,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迷惘”,但却很难像上学时那样,可以从前辈那里听来的经验或书本文字里面“抠出”一个标准答案来解决。而且更残酷的是,旧的迷惘还没解决,新的已经接踵而至。
我看着表妹,问她:“你现在迷惘的是什么?”她有点儿愕然:“迷惘就迷惘,还能迷惘些什么吗?”“这样说吧,当你想要从原岗位离职,肯定是某些因素让你觉得不满意,比如工作内容、薪酬、升迁机会、工作舒适感、安全感、城市偏好等。你把这些影响找工作的因素全部列出来,按照目前自己的需求给它们排序。如果你认为自己看重的是机会和薪酬,那可以尽量往大公司冲一下。如果一线不行,就先想办法挤进二线大公司。如果你觉得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排在第一,那究竟是什么影响到你获得安全感?是眼前的工资收入,还是行业未来的发展?又或者,你特别在乎距离家人的远近?”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不喜欢”“迷惘”,它的答案是可以一步步拆分出来的。当然,这并非标准答案,只是阶段性答案,但至少它能够解决自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问题,然后让我们做出对应行动。
表妹木讷地摇着头,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好像,挺没用的。”我一字一句地对她说:“拜托,你才工作半年。我刚刚跟你说的,是我工作几年后才慢慢想明白的,也很片面。刚开始工作的人,没必要为了这暂时的想不清楚,就否定自己。”
毕业后的迷惘,是一种常态,一会儿清楚,一会儿迷糊;谁都会摔倒那么几次,然后重新爬起来,踉跄着继续往前走。放心,即使走得慢一点儿,也能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