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

2023-08-07乐萍

求知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对幼儿学习相关素养的培养大多通过游戏等活动来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启发幼儿思维的一种自主活动形式,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观察法、指导法、材料的投放以及交流互动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

作者简介:乐萍(1986—),女,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幼儿园。

幼儿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还处于懵懂认知的状态,所以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活动过程进行指导。幼儿在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从而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一、观察有目标,掌握学生成长动向

(一)定点观察法,优化活动设计

进行有效、准确的观察是教师发现幼儿问题并找到办法帮助他们成长的前提。幼儿区域活动多种多样,幼儿人数也不少,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师用对观察的方法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定点观察法强调教师在某一固定的活动区域进行观察,这样做能避免教师由于活动区域过大而忙不过来,还能使教师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和表现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1]。

例如,教师可以在美工区进行定点观察,了解幼儿对美工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是否可以融入活动中。当然,教师不能只看不分析。教师要根据幼儿在美工区域中的行为,对他们的动手操作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在进行剪紙活动时,教师可以看看幼儿是倾向于自己动手创作作品,还是倾向于按照书本上或者教师教的方法进行剪裁;同时,教师还要观察幼儿是否有正确使用工具,如是否正确使用剪刀等,避免出现危险。

教师要通过活动反思来寻找活动的不足之处,从而优化活动的设计方案,使活动更符合幼儿心意。定点观察法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让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特定区域,全面深入地观察这一区域活动的优缺点以及幼儿的表现情况,然后对这一活动进行优化调整,这有助于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追踪观察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定点观察法,教师还可以用追踪观察法来观察幼儿的表现。不同于定点观察需要教师在一个特定的活动区域内进行驻点观察,追踪观察需要教师选择一至两名幼儿进行重点观察,分析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在选择观察对象时,教师要选择那些在某些方面需要帮助的幼儿,如教师可以选择班级里平时比较安静的幼儿进行观察。

例如,笔者在对班上一个平时不喜欢说话的小男孩进行观察后发现,小男孩对表演区的活动以及其他需要表达的游戏活动都不感兴趣,但每次进入积木区时,他不仅会主动加入游戏活动,还能搭建出许多有意思的建筑,甚至还能帮助其他幼儿,表现得十分优异。由此笔者明白这个小男孩喜欢操作实践方面的活动,并且有建筑方面的天赋,而后便从这一点出发,对该男孩进行重点培养。当然,笔者还需要带着他多参与其他游戏,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全面发展。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不应对其进行过多干涉,而应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并记录他们的优缺点。这有助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科学规划幼儿的教育方向,让其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缺点,从而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指导有方向,提升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一)询问式指导,促使幼儿独立思考

在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后,还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促使他们有所成长。不同幼儿的性格和看待事物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时也要因人而异,用最能启发幼儿思维的方式启迪他们的思维。询问式指导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法,在运用这种指导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表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发展幼儿的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幼儿成长[2]。

例如,在户外搬运活动中,每个幼儿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石头搬运到另一个地点,有的幼儿会用小推车搬运,有的幼儿会组成小队接力搬运。对此,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搬运呢?”幼儿表示:“石头太重了,我用小推车可以省下好多力气,还可以一次搬多块石头。”“我们每个人搬一小段,可以不用那么累,加快搬石头的速度。”通过询问,教师能了解到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其他幼儿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样的询问式指导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其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要学会灵活变通。

教师在询问的时候要掌握好度,可以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地打开幼儿的思维。遇到幼儿不能立马回答的问题,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可以给点小提示帮助幼儿思考,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精神,有效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议式引导,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自己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他们可能会向教师求助。在幼儿来寻求帮助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让他们形成依赖感,限制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用给予建议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户外进行“收集秋天”这一活动时,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秋天的魅力和认识秋天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户外收集一些具有秋天特色的东西。为了让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和有意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活动建议: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我们不能随便伤害花草树木,应该拾捡落叶、落花等;收集的物品应该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如落叶要挑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在收集的过程中要保证收集的物品不被破坏,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教师还可以给家长提一些建议: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选择,让他们自主收集;在过程中多鼓励他们,教育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3]。

建议式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活动的顺利实施,促使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材料合理投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根据幼儿年龄,材料投放有选择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将活动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摆弄活动材料、操作工具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为了使区域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教师要投放与幼儿特点相匹配的材料和工具,并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对一些材料进行调整,使幼儿能够大胆操作和探索。教师投放的材料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选择投放较为简单的工具;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选择投放较为复杂的材料,以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区域活动“搭桥”中,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积木或者现成的卡纸、卡片,让他们直接拼接;对于大班的幼儿,因为其操作能力比较强,所以教师要提供一些能锻炼他们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材料,如易拉罐、废纸盒、吸管等,让他们结合这些材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搭建属于自己的桥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综合能力,提供的材料不应超出幼儿的承受范围。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会有所不同,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材料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他们在合理、科学的材料的辅助下良好成长。

(二)根据幼儿兴趣与能力,材料投放有层次

游戏材料投放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数量、活动需要、幼儿的喜好程度等方面,并根据不同主題及活动进程及时补充、调整、变换材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喜欢玩游戏,看上一个玩具常常爱不释手,甚至会因为这个玩具和其他幼儿起争执。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投放足够数量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取自己喜爱的材料。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每个活动的主题投放材料,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动物世界”的区域活动中,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如幼儿喜欢的彩色图纸、水彩画笔、橡皮泥、美工刀等,避免他们因抢夺材料而发生矛盾;在阅读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有关动物的绘本、书籍,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供幼儿安静阅读;在表演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动物服装,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服装进行动物模仿表演。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创设不同的活动情境,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其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究,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找寻答案,获取经验,这对他们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耐心毅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互动频率,在交流中促成长

(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师生互动在幼儿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可以获取幼儿的信任,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细致观察,找准最佳的互动时机带领他们一步步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会飞的房子”这一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和幼儿探究怎样才可以让房子飞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平时看到的可以飞的东西,如小鸟等都有什么特征。有些幼儿会想到它们都有翅膀。然后教师再提问有哪些没有翅膀也可以飞在天空中的事物。有些幼儿在思考后会想到气球。最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气球和玩具飞机机翼,以及废旧纸板等材料,让幼儿组装出可以飞行的房子。在幼儿组装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他们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的操作流程。待幼儿全部完成组装后,教师可与他们一起进行试飞活动,试飞过程中若有幼儿的房子飞不起来,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探索房子飞不起来的原因,如房子太重了、飞机机翼的动力不够等。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寻找原因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进行思考的过程[4]。

(二)生生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促进幼儿融入环境,提高他们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一些家长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很容易让幼儿迷失自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以自己为中心。而通过加强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改变部分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例如,在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时,教师便可以让幼儿进行一次场景再现[5]。教师可以让一个幼儿扮演溺水人员,一个幼儿扮演急救人员,另外两个幼儿扮演医生,一起演绎“儿童溺水了怎么办”这一场景。这个活动有两种进行方式:一种是幼儿了解基本的流程后自主完成场景再现;另一种是教师在旁边念旁白,幼儿跟随旁白一步一步地实施。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幼儿之间进行沟通、合作,角色如何分配、溺水者与施救者之间如何配合演绎急救过程、医生如何将溺水者送到医院等都是需要幼儿互相交流解决的问题,同时,演绎的过程也需要幼儿默契配合才能完美完成。

在这种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幼儿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别人,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学会采纳他人的意见,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

结语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与指导,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智力和情感双重发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格。教师要能够精准地发挥自己的观察者作用,细致地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并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马斯娜.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5):35.

苟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提升教师观察水平的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0(5):1019-1020.

黄珍.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外交流,2016(7):245.

刘淑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J]. 速读(上旬),2017(12):250.

张晓珲.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案例研究[J].青年时代,2017(31):245.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