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文芳西北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023-08-07王莹莹褚静谊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关键词:构图笔墨意境

王莹莹 褚静谊

摘要:西北地区文化神秘而丰富,是当代艺术家们的首选取材之地。王文芳作为20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创作写生第一人,对西北大漠有着独特的感情,所以他的山水作品都带有独特的风格以及雄浑的气势,令观者耳目一新。这种浑厚的笔墨、构图以及意境的体现对中国的几代青年画家都有很大影响。文章将通过分析王文芳的艺术主张,重点以他的西部题材山水画研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来思考王文芳山水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笔墨;构图;意境;西北山水

王文芳(1938—2020年),山东招远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57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跟随李可染、李苦禅、宗其香等众位先生学习国画,是分科后首届山水画科的毕业生。1962年,王文芳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在画院期间又跟着秦仲文先生学习山水画,临摹了大量的古山水作品,补上了传统山水方面的不足。之后“文革”期间,王文芳先生沉寂了近二十年。也正是因为这二十年间的不断沉淀,不断累积,进而厚积薄发,在20世纪80年代他帶着震撼人心的作品,为中国美术界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一、王文芳西北山水画创作的缘由

(一)外在因素——西北大漠所处的地理位置

千年前,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打开了亚欧大陆交流的大门,不同的文化开始交融碰撞。由于西部地处偏远,画家们很难接触到西域,导致西北地区除了佛教石窟壁画艺术非常繁荣外,山水画方面竟是没有任何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又一次迎来大繁荣时代,各种艺术题材争相斗艳,西部地区交通逐渐变得便利,丝绸之路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和载体,也逐渐成为被艺术家们采用的题材。

(二)内在因素——王文芳与西北的不解之缘

王文芳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山水画已经发生了近现代以来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的主要特点是由出世转变为入世,由写意向写实方面发展,由师古人转为以师造化为主,由临摹转为以写生为主。而王文芳的老师李可染和宗其香正是这一变革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王文芳先生一方面接受西方的写实理念,一方面也认真学习感悟师辈们的艺术规律,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至于王文芳先生在进入山水画科一年便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1961年,王文芳先生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到了黄沙漫天的敦煌,正因为这次的西行,创作的种子在先生的心里扎根发芽,在近二十年后,王文芳才有机会再一次来到西北这片神秘广袤的大地。1980年,他到过甘肃、青海、西藏、新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美新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苍凉悲壮,以及青藏高原上那神秘的信仰力量,无不冲击着王文芳的心灵。突然间,他找到了灵感来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追求,与西北大漠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82年,王文芳在西北地区发现了丝毫不逊色于南方群山的美景。在兰州,他见到了藏在深山惨遭破坏的炳灵寺,对此他感到失望和遗憾。失望于这么一个伟大的古老民族对文明的保护不当,遗憾于文化传承的失败。“炳灵”在藏语中是十万佛的意思,但人们由于不太懂这些艺术,将破坏的大锤砸向大佛,佛只能一走了之。因此,先生回到北京之后画了《十万佛去矣,只留一片仙气》,用这幅作品来记录历史,表达先生对文明流失的无奈以及心酸。

此后,王文芳先生先后七次来到大西北。先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在自然中寻寻觅觅,力求对自然产生透彻了解,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进一步表现自己的感受及情感。1988年,他在《阳关》这幅画的题记中写了当时的心情,“山一程,水一程,不远万里奔来,却不想因病躺倒在阳关脚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情和旅愁乡思一起涌上心怀。风一更,雪一更,迢迢艺途何处是尽头?”王文芳先生将人生中最普遍的际遇表现得动人心弦,将阳关雄伟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心情沉重而激动,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拓宽了题材,开辟了不一样的天地。

二、王文芳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一)王文芳西北山水画中“笔墨美”的体现——浑厚苍劲

中国绘画讲究“骨法用笔”,追求“笔墨精妙”。笔墨是中国画绘画过程中体现生命的一种特殊符号,是中国人骨气、灵魂所在。笔墨的精微之处在于笔、墨、水浑然一体,又各自蕴含着勃勃生机与活力。从王文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先生对笔墨的控制得心应手,以及自己特有的笔墨语言也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笔墨有汉魏风骨,用笔苍劲有力,朴拙雄浑,每一笔都渗透出先生对家国的热爱之情。王文芳为表现西北众山不同于南方的质地感觉,创造了先泼颜色然后落墨的画法。如《雪域魂魄》(图1)这幅作品,他在画这幅画时,先泼色再勾皴,用赭石加胶先铺。加胶后,涂色就没了笔触,再之后用墨勾皴时就可以渗开,常会出现一些肌理效果,使墨色的变化更加丰富,空间关系更加明确。古人为了使画面显得明通透,强调“色不盖墨”。但是,当代画家们为了不使画面显得灰,更加强调对比,把黑白对比运用得非常娴熟。王文芳的作品常常通过颜色的冷暖来体现空间感。在《雪域魂魄》这幅作品中,前山使用暖色调,后山用笔勾勒皴擦,笔力强劲,突出表现了高原上岩石裸露的感觉,山的底部用浅绛描绘,越往上颜色越冷,用花青淡淡勾勒,顶部留白,表现出了高原气候的寒冷,积雪无法消融。这幅作品虽然画的是西北的山河,但是笔墨间没有一点干旱的感觉,他将西北人民对西北大地无言的感情都融入他的画面中,每一笔都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及感触。

(二)王文芳西北山水画中“形式美”的体现——追求大的形式构成

猜你喜欢

构图笔墨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笔墨童年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