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07谷雨蓓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辽宁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学中的天然教科书。在思政教学中开发并利用好这一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精神和革命传统,成长为一名优秀时代新人。將“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中,能够丰富理论课堂,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铸魂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辽宁;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物质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载体,是思政课的“活教材”“活标本”[ 1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一个地区最珍贵的财富。辽宁承载着我们党在辽宁地区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辽宁红色文化的代表,每一地都记录了党在辽宁地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是对辽宁红色文化的凝练和概括。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开发并利用好“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指“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在辽宁留下的红色历史遗迹、汇聚的红色精神、记录的红色故事都是辽宁人民的百年奋斗史,都是思政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一)有利于丰富拓展思政教学内容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产生,并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壮大,伴随形成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具有强大的政治引导力和感染力[ 2 ],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六地”红色文化的过程就是青年大学生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更能让大学生在生动鲜活的革命故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3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将红色情怀谨记于心。将“六地”红色文化带进课堂,讲好红色故事,能够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红色历史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教育他们听党话,跟党走[ 3 ],将自身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奋斗者。

(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所以要通过红色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年学生对其的凝聚力。青年时期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当前,世界上的价值观多元混杂,受西方功利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观念的影响,一部分青年学生的三观受到了冲击,逐渐养成了贪图享乐、奢靡拜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逃避社会责任。这就需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青年学生学习红色精神,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青年在“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现在,网络和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思潮,否定甚至歪曲历史,部分青年学生崇洋媚外,不利于他们三观的塑造,这就需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青年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能够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永恒的雷锋精神能够涵养青年心气,养成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帮助青年培养崇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将革命先辈事迹融入思政教学中,使学生向红色榜样模范学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真正理解中国革命道德和革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化对其的认同感。

二、“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教学的现实困境

目前“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还未完全融入思政教学中,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辽宁红色文化兴趣不高,育人效果较为平淡。另一方面,部分校园红色活动缺少对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系统性梳理和对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

(一)大学生对“六地”红色文化的内涵认识模糊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对辽宁红色文化认同度不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多种价值观交错碰撞,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不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还尚未意识到“六地”红色文化对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有引领作用。此外,大学生缺少学习“六地”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很少关注“六地”红色文化的资讯,对“六地”红色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对一些红色文化的概念较为模糊,缺乏全面的认识。

(二)“六地”红色理论与课堂内容契合度不高

一方面,“六地”红色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六地”红色文化内涵有待挖掘。另一方面,“六地”红色文化相关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当前,思政理论课讲授“六地”红色文化的课程知识依托于互联网上零散的素材和资料,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将“六地”红色文化有机联系起来,不利于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教学方法滞后。大学生了解“六地”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是思政理论课。目前,通识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很少有使用辽宁红色文化作为课堂材料。同时,大部分思政课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大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频率少,很难唤醒大学生学习“六地”红色文化的兴趣。

(三)“六地”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实效平淡

一方面,大学生实践能力弱。目前,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参加红色实践活动,导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取得的收获成反比,从而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红色实践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对其内涵的阐释和表达。实践活动一般分为校内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现在的校内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的校内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实践分数相挂钩,一般以征文、主题演讲、团会等形式宣传科普“六地”红色文化。这些校内实践活动只是形式上对“六地”红色文化进行了宣传,并未将红色文化的本质展现出来,割裂了红色文化的真实内涵,大部分学生以应付作业活动为主,很难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思政教学的基本路径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其精华就是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在思政教学中充分发挥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出赋有辽宁特色的思政课堂。

(一)以网络新媒体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

将互联网作为有效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在大学生熟悉的网络环境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一方面,加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在网络中的渗透力度,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互联网作为思政课外主阵地,就必须将红色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语言,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红色历史;另一方面,借助网络这一新媒体工具,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通过制作微电影、短视频、漫画等新颖的形式吸引青年学生,贴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使大学生的红色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让网络新媒体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力量。

(二)以“六地”红色理论增强教学系统性

要深入挖掘“六地”红色理论知识,将“六地”红色文化独有的价值内涵融入现有的教材体系的框架中,提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材体系的适配性,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合进不同的课本中。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大学生进一步领悟教材的理論知识,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动力。同时,深入发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收集、研究、整理,不断健全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编写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辅助教材,与各高校开设相关课题进行拓展研究,完善思政理论课建设。

(三)以“六地”红色实践提升教学实效性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在于本身的内涵丰富深刻,更在于先辈在英勇奋斗留下的红色物质文化遗址和代代相传的时代精神。大学生要亲身参与红色文化实践,从中接触到最真实的红色历史烙印,汲取先辈榜样的力量,将自身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才能更加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将课本上的红色历史知识转化为内在行动力。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资源,将单一的“第一课堂”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第三课堂”。学校可以组织青年大学生进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实践活动,或者对老一辈革命战士、英雄模范进行走访,从而近距离体会“六地”红色文化的氛围和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132-135.

[2] 渠长根,闻洁璐.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79-187.

[3] 孙巍,周彩虹.辽宁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6.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谷雨蓓,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辽宁思想政治教育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