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新警务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特色探究

2023-08-07卢文忠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特色

摘要:智慧新警务是广东公安根据创建平安广东的目标建立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具有“智慧”的智能化现代警务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尤其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公安执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撑。在此以智慧新警务视域下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作为案例和背景,对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特色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慧新警务;思政课;特色;疫情防控常态化;案例教学

当今大数据的发展和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动能,也成为了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和推进科技兴警的新引擎,公安机关借助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的创新。广东公安在智慧警务的基础上实现了智慧新警务的开发、建设和应用,为本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尤其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公安执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撑。对于以培养警务人才为特色的公安院校而言,在专业课以及思政课的教学中应积极面向智慧新警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彰显培养警务人才和面向警务实战的教学特色。

一、智慧新警务的建设背景

强化数据意识、掌握警务数据能力越来越成为新时代公安队伍提升战斗力的关键要素,智慧新警务是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警务模式创新。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智慧新警务

广东公安按照新时代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更有力地服务于本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地区之一、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履职尽责,在科技兴警方面取得了一大成果——智慧新警务。智慧新警务是根据公安部大数据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社会治安形势,构建对外服务民生、对内服务实战的警务新机制[ 1 ]。智慧新警务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具有“智慧”的智能化现代警务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其“智慧”在于具有由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所驱动的“广泛覆盖、深度互联、协同共享、智能处理、开放服务”的强大功能。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与智慧新警务

新冠疫情具有的重大传染性风险,是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严峻考验。智慧新警务的强大功能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服”尤其处置涉疫警情的执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撑,大数据应用平台能助力公安机关大量减少接触性的涉疫人员排查工作,更能助力公安机关对疫情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排查,从而高效精准地对涉疫人员进行追踪和管控,有效地配合卫生和防疫部门阻截新冠疫情在本地区的蔓延。智慧新警务为本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尤其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公安执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撑。

二、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特色

公安院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铸就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从事各类警务工作的预备人才,具有“忠诚育警”和“实战育警”的鲜明特色。

(一)以忠诚育警为特色的教学目标

从课程设置上看,公安院校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实战育警”——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警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使之自觉地适应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安全的职业要求。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忠诚育警”——培养学生树立从事警务工作的政治立场和职业道德,使之自觉地强化“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对于思政课而言,公安院校的教学特色是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意义上开展忠诚教育。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引,聚焦本地区公共安全的发展形势和警务工作的发展要求,以思政课为载体着力提升公安专业学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思想意识,从思想意识层面上激发学生从事警务工作的战斗力,实现“忠诚育警”与“实战育警”、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发展。

(二)以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式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积极面向实战工作、紧跟实战化教学的发展需要,充分彰显忠诚育警的特色和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公安院校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立德树人的“理论课”,也是一门忠诚育警的“实战课”,通过积极面向警务实战、贴近警务实战、反映警务实战、紧跟警务实战的案例教学方式为公安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具有实战化情景的学习体验。

公安院校以忠诚育警为特色的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警务实战的案例来呈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思政課的案例教学中不仅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还同时了解人民警察的“实战”——人民警察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安全、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三、面向智慧新警务的案例教学

近年来,广东警官学院思政课在“以智慧新警务为引领、培养卓越公安专门人才”的目标导向下进一步彰显特色。尽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并非在于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警务数据能力,但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数据意识,彰显出培养警务人才、面向警务实战的教学特色。在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例,通过智慧新警务、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案例教学的共同融入彰显出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特色。这一教学特色在方法论意义上同样适用于其他几门思政课的案例教学。

(一)在教学目标上彰显特色

设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决定了整个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向。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思想意识,坚持“以智慧新警务为引领、打造卓越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把立德树人与忠诚育警、理论课教学目标与实战化教学要素结合起来,彰显出培养警务人才、面向警务实战的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的“理论”同时了解和体验广东公安智慧新警务的“实战”,充分认识到强化数据意识、掌握警务数据能力对于公安队伍提升战斗力的现实意义[ 3 ]。

(二)在课程内容上彰显特色

对应课程内容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整个案例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师在每学期开课之前制定教学计划和作出细化安排,实现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典型的警务实战案例相对应。在各门思政课中,由于《概论》课程中诸如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非常贴近警务工作,非常适合以警务实战案例的形式讲授,也非常适合用来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在此选取《概论》课第十讲“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课程内容对案例教学进行应用性探究。

(三)在问题导向上彰显特色

强化问题导向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实施整个案例教学的重要动力。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展现为一门忠诚育警的“实战课”,必须直面警务实战中的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案例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向吸引学生进入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问题导向有助于推动整个案例教学面向警务实战、贴近警务实战、反映警务实战、紧跟警务实战,增进师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互动探讨。

(四)在案例分析上彰显特色

实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构成了整个案例教学的实质内容。第一,案例导入。教师根据“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课程内容,以播放《中国警察抗疫阻击战》中武汉公安服务社区群众的片段作为案例导入,以新媒体的视听环境吸引学生思考公安机关如何处置涉疫警情、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第二,案例切入。教师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授,从其中关于“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的全方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平安中国建设”“枫桥经验”等要点切入到广州公安战“疫”的典型案例。第三,案例研讨。教师对2021年5月广州公安在智慧新警务的科技支撑下实时精准高效地研判疫情线索和处置涉疫警情的典型案例进行互动研讨。第四,案例小结。教师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进行总结、回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意义,强调智慧新警务对于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安机关参与疫情防控的科技支撑作用,使之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强化数据意识、掌握警务数据能力。

(五)在实践教学上彰显特色

开展实践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案例教学成效的必要补充。广东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深化“校局企研”合作的部署,正尝试以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忠诚育警”与“实战育警”协同发展的方式彰显教学特色。学生在参与本地区警务实践的“案例”中亲身了解和体验智慧新警务的应用功能,强化数据意识、掌握警務数据能力、树立警察职业道德,学习和领悟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响,傅贵.论智慧新警务与“数字政府”协同发展[J].广东科技,2019(3):66-68.

[2]卢文忠,殷鑫,于娣.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路径探析[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2(4):90-94.

[3]李志恒,郭强,霍瑞杰.智慧新警务视域下公安院校本科生警务数据能力培养探索[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1(3):118-124.

基金项目:广东警官学院科研青年项目“智慧新警务视域下的重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本理念与运行机制探究”(2020QN05)。

(作者简介:卢文忠,广东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公安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思政课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完美的特色党建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