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嵩《货郎图》看南宋元宵民俗文化

2023-08-07党诗哲

今古文创 2023年26期
关键词:南宋彩灯

党诗哲

【摘要】对一个地区的风俗文化进行了解,可以通过文献记载、地方志以及一些当时记录风俗文化的书籍来了解,除此之外,美术作品当中的风俗画也是一项重大参考对象。风俗画在南宋时期到达顶峰,出现了描绘当时宫廷和民间节令时节的习俗礼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南宋李嵩的《货郎图》。研究者一般认为,李嵩《货郎图》是对当时民间四处吆喝售卖商品的货郎的真实写照,反映南宋社会物质经济文化与经济生活繁荣的场景。其实,在李嵩的《货郎图》中除了反映南宋社会的物质、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看到南宋元宵时节的习俗礼仪等一些元宵节特有的活动。

【关键词】《货郎图》;彩灯;元宵节;南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6-006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6.021

往往说到彩灯会不自觉的和元宵节联系到一起,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在我国元宵节的习俗是以挂彩灯或打灯笼等一些民俗活动为主,这些民俗活动深深打下的烙印一直影响至今。在中国美术作品中,研究者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对元宵时节习俗的重视,如南宋李嵩绘制的《货郎图》、元代佚名绘制的《婴戏货郎图》、明代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明代韩晟的《货郎图》等等,这些作品中无不表现着当时社会特定的习俗文化。从南宋到明代,《货郎图》可以看作是反映民间民俗的一个重要题材,而在黄小峰老师的《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一文中,分析出《货郎图》不仅仅是反映民间民俗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节令时节文化习俗的表现,这些表现通常都是通过一个货郎的形象来体现,主要是因为这些货郎的货担上形形色色的物品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物质文化的情况。同时,货郎在当时也具有多重的身份,如卖货员、村医、外交员(传达乡村外面的一些消息)等等,货郎的多重身份也就确定了货郎在当时是拥有消息最多、接触人员最多和到达地方最多的人员之一。可能为了生计的原因,货郎必须把外界流行的物品或者说“最热最潮”的东西不断地引进到偏远的乡村进行售卖,那么,也可以这样的说,货郎货担上的物品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也存在一些新鲜玩意儿和节日时节所需要的物品。由于货担的空间有限,货郎会根据节令所需不同的物品和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担子,以便有足够的空间去售卖其他商品,比如元宵节会增添一些彩灯装饰的物品、儿童玩耍的灯笼;再比如端午节会增添黄酒、艾草制作的物品等等。这些节日器物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古人生活时重要器物,最重要的是对历史的见证。这些物品也让人们重新看到古人对节令时节的重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东京梦华录注》中说:“陈元靓岁时广记十。引吕原明岁时杂记曰。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 ①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东汉明帝时期元宵节赏灯习俗开始出现,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点灯祈福可以扫除一年的痛苦杂念,于是提倡百姓在正月十五点灯祈福,往后逐渐形成民间盛大节日。在唐代,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得以确立成名,并放灯三日的制度。中唐以后,随着官方对元宵节的确定,元宵节成为民间一种欢庆佳节的节日。南宋时期元宵节活动得到王公贵族的大力推广并发扬光大,使得宋朝元宵节展示花灯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明代元宵节成为历史上最长的灯节,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灯节,从正月初八始至正月十七落灯。多种多样的花灯活动展示体现在灯的形状不一,诸如“莲花灯”“绣球灯”“判官灯”,以及各种动物形状的灯,可见不同形状的灯以及对灯的展示、闹灯、观灯等等是元宵节习俗的真实写照,这些不同形式的观灯活动在不同时期画家的笔下均可以找出。从文献记载中,同样可以清楚地找到对元宵节重大习俗的表述,如《东京梦华录注》中说:“灯山上彩。金碧辉煌。锦绣交辉。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 ②《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期元宵节间的庆祝活动盛况时写道:“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内人及小黄门百余,皆巾裹翠蛾,效街坊清乐傀儡,缭绕于灯月之下。既而取旨,宣唤市井舞队及市食盘架。先是,京尹预择华洁及善歌叫者谨伺于外。至是,歌呼竞入。既经进御,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有一夕而至富者。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大率效宣和盛际,愈加精妙。特无登楼赐宴之事,人间不能详知耳。” ③不少文人骚客也留下了佳句名篇来记载元宵节闹灯的习俗,如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词中说:“去年元宵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夜,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中说:“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明李梦阳《汴京元夕》诗词中说:“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入霜。”这些诗句成为赞美元宵节习俗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

与李嵩同时期的苏汉臣也画有相同题材的作品,李嵩《货郎图》与宋苏汉臣《货郎图》所不同之处在于,南宋苏汉臣笔下的货郎身着华丽,而在李嵩笔下的貨郎衣着朴素简单,画面反映的却是民间商贩和乡村的景象,与前者描绘的后宫中的行商大有不同。从李嵩《货郎图》中可以找出与元宵节相关的线索。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元宵节重要的象征即是对灯的展示,把灯装饰成不同的样子就是元宵节习俗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在李嵩《货郎图》中,货郎的货担上的竹枝,在竹枝的末端上方悬挂着球形物品,下面也悬挂着花朵形状的物品。根据这个线索,可以猜测是一种小型的花灯,可以看出售卖花灯是当时社会主要流行的物品之一。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风俗习惯,这样的花灯装饰物品只可能出现在重要的时令节日当中,各式各样的花灯不仅仅出现在城市或者宫廷内部,并且这样的社会风俗习惯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的乡村。画家李嵩绘制的《货郎图》最有可能就是对当时乡村生活中度过佳节时令的真实写照,货郎货担上的物品也最有可能是当时社会最流行的物品。我们的节令儿歌这样说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④根据时间的推算,在柳树元宵节前后是杨柳树开花的时候,寒梅和柳树这两种植物都是元宵佳节的时令之物,歌颂元宵节的时候人们经常会用柳和梅来形容,比如在此时出生的孩子名字会出现“杨柳”“梅花”“杨梅”等等,这些名字也看出人们寄托的美好寓意。在李嵩绘制的系列《货郎图》中,从侧面反映了南宋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中左下角画家题写的“300大件”字样,难道一个行动在大街小巷的货郎真的可以装载300大件的物品吗?它可能不是真的装载足足300大件的物品,在老子《道德经》一书中说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⑤《说文》中记载:“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 ⑥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三”的不同理解与重视,可以说“三”在当时人们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扬之水不但肯定了杂扮表演说,还进一步指出,“因此画作里特地标志的‘三百件,不太可能是生活中一副真实的货郎担儿,这样一副担子,其实也很难挑得起,走得动,且走得稳”。⑦画面题写的“300大件”也可能是一个虚数,画面描述反映了货担上多件琳琅满目的商品,即使在今天有些物品人们已经看不清楚不能够辨别此物品的用途与作用,但是他们却真实记录了南宋的市井生活和乡村百姓的生活方式,所以说,南宋的风俗画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对南宋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真实记载。其他学者在一些论文当中讨论,这些风俗画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战争的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经济的情况,可以看出风俗画也是研究和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一项重要资料。

同样,明代的货郎图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明代明人绘制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以长卷的形式而存在,长卷中的“货郎”可以清楚地辨识倒是售卖元宵节物品的重要线索,由货郎的货架上可以看出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元宵彩灯。该画描写了明宪宗朱见深元宵节在宫廷内观灯赏灯、观戏听曲、燃放烟花爆竹等等一系列热闹欢快的场景,画面内容描述丰富充实,景物繁复华丽,人物众多,各个景物表达得十分生动亲切,以上除了说明画家的技巧高超之外,最值得意味深长的是该画描绘明宪宗在元宵节行乐的实况。为什么反映元宵节的习俗要通过一个货郎及货担来体现呢?在画中货郎不是走街跨巷的商贩,他是元宵节表演节目的人员装扮;货担不是售卖商品的货担,它是反映元宵节习俗文化的体现,如货担上花灯的出现、货郎头上佩戴的饰品、孩童手里挑的各式各样的花灯、妇女们佩戴的琳琅满目的头花等等,这些装饰物品以及玩具都是对元宵节习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什么从一个货郎身上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首先,从货郎身上的架子摆放的物品来看,在一个小小的货担上摆放着生活的各种用具;另外,在不同节令时期也会摆放不同的商品来销售。那么,在人们所看到存世的《货郎图》中货郎的货担上是悬挂着各种各样的彩灯,以及货郎旁边的孩童手中持有一根木棍下面悬挂着彩灯,他们悬挂的彩灯都可以一一看出形状。由此,人们可以看出在明代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同样也是张灯结彩。其次,从现存文献来看,《东京梦华录注》中说:“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一般认为含有道教天官赐福的含义,而白鹤正是道教的祥瑞,因而自宋代以来也是元宵节的代表物之一。由此可见,在宋代元宵节习俗之一悬挂彩灯已经出现,并且延续到明代并未衰退。⑧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岁时节令的重中之重。明代的元宵节,百官放假十日⑨在正月十五前后,宫中要举行大型的元宵庆典,在乡村当中,元宵节也会举行灯会和庙会等仪式活动,由各种各样的花灯组成的活动来进行展示,并表明元宵节习俗文化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货郎担”也是元宵表演的节目之一,皇帝坐在高台上观看,“货郎”也并非是售卖商品的人员,最初是现实生活中的卖货郎的吆喝声,后来发展为各种故事的说唱,或者也是表演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货郎不仅仅是售卖商品的人员,同时也是宫廷表演人员的一种;《货郎图》也不仅仅是一件风俗画作品,同时也是反映出当时社会风俗习惯的重要线索。从画面的本意来看,货郎确实是售卖商品并四处吆喝的人物,如果继续深入讨论下去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其他含义,他不仅仅是反映民间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佳节时令生活的另外一种记录。

如此看来,李嵩《货郎图》不仅仅是反映民间习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画家记录民间百姓对佳节时令的重视与欢庆。不同时期的《货郎图》也是对该时期一些重要的现象的记录与描绘,明代的《货郎图》与南宋时期的《货郎图》都是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事物,它不仅仅延续了宋代风俗画的真实社会情怀,在此基础上记录了明代社会风俗文化的改变与创新,是对人们研究和了解古代货郎及当时乡村风俗文化的一个重大线索。

李嵩《货郎图》对人们研究此时期节令时节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它不仅仅是描述民间货郎小贩的四处喊麦,更重要的是对宋代经济与物质文化繁荣的记录。通过此图大家看到了南宋元宵时节重要的节日气氛和民间对重要节日的重视。每个节令时节里都会有象征该时节的器物,但由于每个时节所具有的含义不同,他们所需要的器物、数量、形状、类型等等都会有不同的调整和变化,从这些美术作品中对货郎及货担的描述人们同样看到了南宋人民对元宵节的重视。

今天,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同样是张灯结彩,铜鼓响彻大地,这些习俗历经不衰延续至今。这些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灯彩也同样从侧面反映着国家富强和平,人们生活幸福安定。

注释:

①②(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10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65页。

③(宋)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 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④当地群众经常在冬至当天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九。

⑤齐安甜:《〈道德经〉与心理健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9年版,第165页。

⑥郭玲玲:《〈汉书〉核心词研究》,巴蜀书社2016版,第161页。

⑦扬之水:《妆得肩头一担春:读宫制〈货郎图〉散记》,《紫禁城》2017年第1期,第137页。

⑧(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5页。

⑨黄小峰:《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80.

[2]黄小峰.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02):103-117+158.

[3]黄卫霞.浅析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J].美术大观,2009,(12):58-59.

[4]李玲.解读李嵩《货郎图》[J].大众文艺,2010,(20): 111.

[5]王乐.宋元时期的货郎[J].华夏文化,2013,(02):37-38+61.

[6]孙静松.李嵩《货郎图》系列作品比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6):209-211.

[7]黄小峰.儿戏与沙场:13—16世纪婴戏图中对战争的回应与想象[J].美术研究,2018,(05):79-87.

[8]黄小峰.货卖天灵:宋画中的头骨与医药[J].美術观察,2019,(10):47-54.

[9]何菊.从李嵩《货郎图》看宋代风俗画中的市井文化情怀[J].青年文学家,2019,(29):165+167.

[10]齐琳.宋代风俗画的美学探究——以《货郎图》为例[J].大众文艺,2019,(08):91.

[11]凌燕君.苏汉臣《货郎图》货物考[D].江西师范大学,2020.

[12]刘嘉禾.浅析宋代风俗画《货郎图》的美学特征与人文情怀[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20-21.

[13]吴宛妮.李嵩《货郎图》与货郎扮演考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06):27-36.

[14]黄卫霞.古代货郎图研究[J].美术大观,2021,(04): 64-67.

猜你喜欢

南宋彩灯
彩灯
元宵佳节点彩灯
小灵通挂彩灯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浅谈南宋咏史组诗的特点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马麟《郊原曳杖图页》与南宋绘画
犹太与南宋流亡文学的比较分析
有多少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