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的契机及策略

2023-08-07周雁南

戏剧之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新课标舞蹈教育

周雁南

(西北师范大学 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第一,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品质。首先,舞蹈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中小学生能够通过舞蹈学习,加强对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逐渐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判断美的思想意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学生通过舞蹈学习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集体意识。最后,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行为举止端庄从容、谈吐儒雅有礼、穿着整洁大方是舞蹈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舞蹈教育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良好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

第二,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舞蹈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能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以及创造性的思维,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首先,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中小学生的舞蹈学习主要通过对教师动作的模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经过长期的舞蹈学习,学生会逐渐养成高度注意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其次,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舞蹈教育,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反应等都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而促进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本身就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发展与想象的空间,在舞蹈教学中经过教师的调动,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教学情境,进而在舞蹈和音乐的带动下展开想象与创造的翅膀,启发学生进行感知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第三,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舞蹈动作的幅度和力度相对较小,尤其是在舞蹈基础技能学习中,在音乐和动作的共同协调下,能够促进学生骨骼发育、心肺功能提升并与肌肉的收缩扩张形成统一共振,更能由内而外地调动整体身体机能,达到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一方面,身体素质的训练是舞蹈活动的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和提升舞蹈的水平,保证舞蹈的美学效果;另一方面,舞蹈教育注重人体动态的造型美,经过科学、协调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身体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在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原来“驼背”“含胸”等不良习惯都有所改善,仪态也有了明显提升。

第四,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的心理脆弱又敏感,对外界的压力、挫折以及困难等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如没有正确的途径或方式进行宣泄引导,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舞蹈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自然健康、平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舞蹈教育能够让学生有效释放内心压力,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古典舞情感细腻,民族舞热烈豪放,现代舞个性开放,芭蕾舞典雅端庄,学生通过对不同舞蹈的学习能够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让自己内心的情感得到宣泄,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对自由和个性进行追寻与表现,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舞蹈教育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但是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和韧性,往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退缩,而非想尽办法进行解决。舞蹈动作要求严格规范,更需要进行长期训练,通过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毅力和韧性、磨炼学生的意志,通过舞蹈教育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的契机

第一,凸显了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学习,更多的是通过舞蹈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认知。新课标提出,在课程设置上“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这一表述意味着舞蹈被正式列入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之中,不仅更新了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更体现了国家在育人方式方面进行变革的决心。与2011 版的义务教育课标相比,新课标在艺术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在总体设计上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让课程更为系统科学,并且使育人目标更加细化,在美育理念指导下明确提出了舞蹈课程实施的要求,极大增强了舞蹈教育的指导性,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舞蹈教育提供了非常明确的参考与指导。此外,新课标还明确提出了形象捕捉与表演、即兴表演、风格舞蹈表演等7 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的侧重点虽各有不同,却又紧密相连,教育目标明确完整且循序渐进,让中小学舞蹈教育美育的教育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丰富了舞蹈教育的学习内容。2022 版新课标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的体现,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便是新课标中教育理念的重大变化之一。在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强调以知识为内核和载体,规定了每一门课程应该学习的各种知识内容,也成为教师知识教授和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依据。新课标中的舞蹈学科课程内容全面、综合,课程形式多元、灵活,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之中,以结构化的方式使课程内容呈现更加清晰、简洁。中小学舞蹈教育在4 方面艺术实践内容一级指标下又涵盖了14 项更加具体的学习内容,舞蹈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舞蹈基本技能学习,而是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从中小学生的阶段成长出发,以专业舞蹈知识技能为核心,通过舞蹈教育让学生对舞蹈形象、舞蹈情感、舞蹈内涵及舞蹈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感受,注重通过舞蹈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思想、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等方面的学习和传承,是传统性和时代性充分结合的体现。在新课标的指导和要求下,舞蹈教育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拓展,让舞蹈教育的价值实现了极大提升。

第三,提高了舞蹈教育的质量标准。新课程标准涵盖了知识内容标准、教学活动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三个维度,这三个标准绝非相互独立的,而是在形式和结构上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相互之间是关联统一的。此前的课程标准仅在学习内容上设置了标准,但是缺乏学业质量评价的标准,而学业质量标准的缺乏导致知识内容和教学活动缺少评价归属。新课标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设置了学业质量标准,成为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标尺”。学校通过学业质量标准能够清晰了解到教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通过学业质量标准能够清晰了解到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学得怎么样”,进而反观知识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学科教育,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质量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强调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有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指导,中小学生舞蹈教育的方向、内容和学生评价会更为明确,极大提高了舞蹈教育的质量标准。

三、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的策略

第一,要注重多学科互相融合、多元化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美育价值得到了提升和突出,作为传承美、培育美、创造美和弘扬美的重要教育形式,舞蹈教育也应该注重多学科的互相融合并进行多元化发展,有效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本身包含了音乐、文化等多种元素,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因此非常容易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首先,中小学舞蹈教育可以与音乐教育融合。比如在日常舞蹈形体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作为伴奏,让学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做一些上下肢伸展、跳跃、摆动等动作,提升学生对艺术美感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其次,中小学舞蹈教育可以与语文等学科相融合。比如教师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就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将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所描写的情景用舞蹈动作进行展现,让学生从多角度对古诗词的人文内涵进行理解,知识学习也将更加多元、深刻,学生掌握得也将更为牢固。最后,中小学舞蹈教育可以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舞蹈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在舞蹈教育中,教师可以渗透民族文化知识,让学生领略不同民族风情及历史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应该注重与多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让舞蹈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二,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要想取得更好发展,充分发挥舞蹈教育价值,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舞蹈教育内涵,注重文化自信提升,强调全面育人思想,通过舞蹈教育让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教学模式,从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入手,以不断深化对教育理论、舞蹈文化等的理解为基础,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引领舞蹈教育向着以文化、思想和情感育人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民族舞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民族风俗场景,增强各种民族特色舞蹈道具运用等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对民族舞蹈首先有一个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对舞蹈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教学,不仅能够让舞蹈教育效果得到提升,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同时也符合中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认知特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中小学舞蹈教育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质。教师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个性化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表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进行综合考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要重视完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虽然学生是中小学舞蹈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但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完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舞蹈教师必须要对新课标的要求有比较深刻透彻的理解,具备较强的舞蹈专业教学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能够准确领会舞蹈内涵,学到专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舞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教师才能够不断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使之不断贴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性格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舞蹈知识学习。只有具备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教师才能够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涉猎,不断丰富舞蹈教育文化内涵,才能让学生通过舞蹈学习接受舞蹈艺术美和文化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教育科目,舞蹈教育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相信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不断贯彻和落实,中小学舞蹈教育也会不断发展并完善,中小学生在舞蹈教育等美育教育影响下,将会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不断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接棒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新课标舞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冰上舞蹈搭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