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的文化承载与价值研究

2023-08-07

戏剧之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戏曲音乐

朱 光

(瓦房店市文化和旅游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流行音乐指的是娱乐性、商业性、艺术性兼具的音乐类型,在19—20 世纪兴起,在索尔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布鲁斯等美国音乐框架基础上发展而来,音乐风格多元,如Rap、Soul、Jazz 等均为流行音乐的一种。戏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门舞台艺术,由滑稽戏、说唱、歌舞等部分构成,经过长期发展,越剧、京剧、豫剧等戏曲派系更具体系性与规模性,影响着我国音乐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虽然流行音乐与戏曲不沾边,但在艺术创作中存在共通性,并具有融合的价值,尤其在流行音乐刮起“中国风”的大背景下,戏曲已然成为流行音乐创作元素之一。基于此,为了使我国流行音乐能够良性发展,探析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文化传承策略及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的文化传承价值

(一)吸引更多人关注戏曲艺术文化

当前将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融合在一起是歌曲改编的一大趋势,许多极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为戏曲元素渗入流行音乐搭建了平台,使节目受众能了解、关注并喜爱戏曲艺术文化。戏曲曾在各地区以流行音乐的姿态占据着当地的歌曲榜单,在时代变迁中戏曲依旧是音乐殿堂里不可替代与轻视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以及输出民族情感的载体。利用流行音乐传承戏曲文化有利于扩大戏曲艺术作品的受众覆盖范围,借助流行音乐的“流量”吸引更多人关注戏曲,使戏曲能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将流行性、共鸣性视为戏曲文化新的标签[1]。

(二)助推流行音乐文化走上本土化发展道路

通过对流行音乐发展史进行分析可知,流行音乐基本架构源自美国,然而国内外价值追求、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差异较大,仅按照一套架构发展流行音乐显然不利于我国的流行音乐在国际流行乐坛崛起。基于此,我国需在借鉴国外流行音乐架构发展经验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国探索流行音乐发展出路。为了使中国流行音乐品牌更具特色,与国外流行音乐更好地区分开来,可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使我国流行音乐能留有民族文化印记。戏曲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戏曲的风格迥异,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风情等方面紧密相关,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凸显区域性戏曲的艺术特征,这使得流行音乐文化能更好地走上本土化发展道路,关注区域环境对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并展开专项研究,如区域性民俗传统、神话传说等传统文化对音乐艺术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效传承戏曲文化,将区域性本土化流行音乐文化发展视为戏曲元素、流行音乐融合的支点,继而使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更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三)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与传承戏曲文化资源

为了使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能契合主题、散发艺术气息、吸引听众,流行音乐创作者要积极展开戏曲文化研究活动,对其历史、流行的区域、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虽然音乐创作的主观目的是通过收集整理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满足流行音乐的创作需求,但这种行为同样对保护、开发利用与传承戏曲文化有益。有些创作者不惜花费时间、金钱与精力到戏曲文化诞生地调研,使用录音设备收录真实的戏曲演唱音频,采访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无论是调研结果还是采访内容都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后辈保护、了解戏曲文化的本来面貌。值得一提的是,在基于客观原则搜集整理戏曲文化相关资料的条件下,音乐创作者将基于主观原则筛选能满足流行音乐创作需求的资料,这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就是开发利用戏曲文化资源的过程。

(四)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的精神文明社会

在流行音乐中引入戏曲元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指引人们赏析戏曲艺术之美,戏曲元素是人们探究戏曲文化的一个端口,因为流行音乐朗朗上口、知名度较高、传播渠道较多,所以依托流行音乐探知戏曲文化的端口将与更多听众对接,打造端到端的艺术文化资源输出体系,给大众更多机会接触戏曲并接受戏曲文化熏陶,达到增强大众文化自信的目的。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是助力国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关键之一,流行音乐可以说广泛存在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流行音乐具有人文性、艺术性,才能时刻带给大众美的享受,打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因为戏曲文化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艺术性较强、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所以相关元素融入流行音乐能更好地优化人们的审美体验,充实国民的精神世界,继而凸显流行音乐中戏曲文化融入与传承的价值。

(五)助力中国戏曲文化“走出去”

我国注重文化强国战略,文化作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一大要点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尤其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只有本国文化实力雄厚,才能避免出现被其他文化挤占、侵扰甚至掩盖的消极现象。基于此,需注重在流行音乐中注入戏曲元素,将戏曲文化视为流行音乐创作的一大支柱,并以戏曲文化为支点,将民族精神锻造为中国流行音乐的脊梁,将中国文化视为流行音乐的底色,使我国流行音乐发展能摆脱国外固有模式的束缚,同时将“流行音乐+戏曲”发展成国际流行音乐新的艺术分支,继而助力我国戏曲文化“走出去”,吸引其他国家的音乐创作者关注、了解、研究中国戏曲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戏曲文化,更有利于增强本国的文化竞争力[2]。

二、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的文化传承策略

(一)树立融合意识

在流行音乐中引用戏曲元素是传承与发展戏曲文化的有力举措,为了使二者能和谐共生,艺术创作者需树立融合意识,使戏曲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能够相辅相成,产生“1+1>2”的艺术创作效果。因此,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创作主题,根据主题选用戏曲元素及流行音乐元素;第二,风格统一,不局限于中国风,可在Jazz、Soul等流行音乐风格中引用戏曲元素,只要风格统一即可,以免流行音乐元素与戏曲元素产生冲突并使歌曲丧失美感;第三,为输出歌曲的中心思想而服务,不可盲目添加戏曲元素,以免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为了提高流行音乐、戏曲元素的融合效率,音乐创作者需主动了解戏曲,对其诞生的背景、主要内容、演唱特点等方面较为了解。除了主动学习戏曲外,音乐创作者还需拓宽眼界,从歌替戏唱、歌中夹戏、以戏开头、用戏收尾等角度出发灵活融合戏曲元素,继而实现依托流行音乐传承、保护与发展戏曲文化的目标[3]。

(二)充分彰显流行音乐特征

为了将流行音乐、戏曲元素整合到一起,并助推中国流行音乐良性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充分彰显流行音乐的特征,为确立戏曲文化传承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新架构奠定基础:第一,通俗易懂。相较于流行音乐,戏曲作品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与戏曲中的语言与当代人的用语习惯不同有关,为了使戏曲元素更加通俗易懂并在此基础上广泛传播,需彰显流行音乐通俗性强这一特征,有效消除理解障碍,剔除隐晦难懂的词语,使流行音乐中的戏曲文化能被更多人所理解与接纳,在此前提下增强音乐的共鸣性与流行性;第二,面向大众。演唱流行音乐是大众休闲娱乐的常见手段,当前唱歌软件较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演唱歌曲,许多广场舞的配乐亦属于流行歌曲,有些流行歌曲还被纳入了音乐教材,咖啡厅、卖场、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亦会播放一些流行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消费氛围,这说明流行音乐面向广大民众,助力民众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充实精神世界。基于此,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需具有大众性,音乐创作者需选择共鸣度较高的戏曲元素,并根据音乐受众的实际情况合理筛选戏曲元素,使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依旧可以成为大众展示自我、休闲娱乐的一大资源;第三,与时代同步。流行音乐之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与其具有时代性有关,能在时代审美的驱动下积极融入流行元素,将流行音乐打造成最时髦的作品。基于此,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应在呈现经典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发展,积极与最时尚的元素关联在一起,音乐创作者还要使用效果器、电吉他等乐器赋予戏曲元素流行性与创意性,使戏曲能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优化,成为始终活跃在音乐艺术前沿的音乐形态之一;第四,参与性。流行音乐旋律与唱词较为简单,大众能记得住,可以在演唱时产生自我陶醉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获得满足感,这足以体现出流行音乐的参与性。为了使流行音乐中的戏曲文化能被更多人所接纳,需增强戏曲元素的参与性,适度简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使人们能在演唱过程中产生感性认知,这可为人们关注、了解、传承戏曲文化给予支持。

(三)加强专项研究,用严谨、负责的态度传承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元素引入流行音乐虽是前者传承、保护、弘扬的有力举措,但这不意味着戏曲文化元素需在融入流行音乐的过程中有所妥协,一切尝试与创新均需有理有据,不可随意改造戏曲元素,以免流行音乐失去了传承戏曲文化的价值。基于此,需加强戏曲文化元素专项研究,将基于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内涵、发展目的等方面视为研究的重点,夯实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融合的理论基础,用严谨、负责的态度引用戏曲元素。因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具有地域性,各地区均有流传度较高的戏曲艺术形式,所以在专项研究时需注重因地制宜,以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为支点设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计划,统筹研究资源,解决地方戏曲引入流行音乐的难题,使流行音乐中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理有据。为了做到这一点,各地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应肩负起专项研究的责任,不断收集整理区域性戏曲资源,创设资料库,便于戏曲文化元素跨地区共享,还应组建专业的研究小组,用以统一研究标准、流程、计划,有效化解研究中的矛盾,为顺利落实研究目标扫清障碍[4]。

(四)培育专业人才

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引用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在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打磨成熟的艺术发展架构,使流行音乐中的戏曲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基于此,高校要注重培育音乐专业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戏曲元素,以传承、弘扬戏曲文化为支点开发课程,为流行音乐专业人才了解、喜爱、运用戏曲元素编写音乐作品给予支持,提升人才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效扩建基于流行音乐的戏曲文化传承队伍。在培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地方戏曲表演机构、研究人员等组织、个人、企业及其他主体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增强协同效应,加强“三全”育人,同时为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推陈出新提供有利条件,继而增强专业人才把戏曲文化渗入流行音乐的能力。

(五)关注市场反馈

流行音乐属于一种商品,人们通过付费下载、购买唱片、听演唱会等方式消费,只有流行音乐的市场越来越大,才能更好地为戏曲文化渗透、传承与弘扬铺平道路。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戏曲元素引入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关注市场反馈,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将戏曲元素引入流行音乐文化的方案,确保引入戏曲元素能提升流行音乐的市场价值,增强流行音乐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流行音乐作品征战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戏曲元素可谓是一大“杀手锏”,不仅可以在音乐作品中烙下独特的文化符号,还能让国际听众有耳目一新之感,不禁被戏曲元素所吸引并成为我国流行音乐宣传推广的动力之一。在关注流行音乐市场反馈的过程中,需了解受众对戏曲文化的接纳程度,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收集整理评论区留言等方式获得市场反馈信息,使音乐创作者可根据受众的喜好、期待合理引用戏曲元素[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流行音乐中引用戏曲元素具有吸引更多人关注戏曲文化、助推流行音乐文化走上本土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及有效保护以及传承、开发与利用、创新戏曲文化的价值。基于此,音乐创作者要了解戏曲文化,合理运用戏曲元素。为了做到这一点,音乐创作者需树立融合意识,彰显流行音乐的特征,加强专项研究,增强个人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还需关注市场反馈,继而基于流行音乐传承戏曲文化。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戏曲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