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维在闽的孕育与实践探索

2023-08-07林志香林立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福建群众思维

林志香 林立平

(1.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8;2.东坂中学, 福建 漳州 363200)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1]这段讲话有着深刻的逻辑依据。回首百年奋斗,我们党始终坚持走创新之路、以民为本,实现伟大飞跃。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一直重视创新创造,为福建的发展和未来擘画了蓝图。探究习近平在闽时期的创新思维,为我们更好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新时代的呼唤,研究和解决福建发展的紧迫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创新思维在闽的孕育

习近平同志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发展观的创新意蕴、赓续延绵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精神传统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纳百家众长,充分汲取了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优势和长处,在福建改革的丰富实践中孕育了创新思维。

(一)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创新思维形成的理论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包含着创新思想,特别是实践和发展的观点蕴藏着丰富的创新意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2],“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3],“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4],“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5]。在马克思看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时处处存在着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规律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创新创造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过程。习近平不论是在梁家河,还是十多年福建工作期间都是坚持读经典、读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到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带了很多的书,同时组织宁德地委、行署班子成员、各地县委书记举办读书班活动,到福州任职的时候还叮嘱宁德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列主义,不仅带头学,还督促干部一起学。“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6]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创造、创新理论的发展,赋予了创新思维更多的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开辟了中国创新发展的新境界,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起点上,更需要创新思维的运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造精神是习近平创新思维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7]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并积极运用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创造、善于创造和勇于创造的民族,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历朝历代的思想革新运动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革新精神。他在诸多场合引用了中国古诗词,如“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等。习近平提出创新必须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精神。他还指出:“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8]习近平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福建改革开放、地方实际的生动实践,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册描写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的书籍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序:“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9]在福州、三明、厦门等地,都有习近平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的指示,如今都显现创新思维的应用成效。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运用和创新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福建十多年丰富经历是习近平创新思维的实践基础

全国人民特别是福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实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维的来源。革命时期,福建就是最早走向革命道路的省份,在探索国家出路的革命中,从宁德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到古田会议都是历史的见证,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里诸多创新中的环节。福建的改革开放是党领导福建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精神变革。它们不仅带来了福建人民的和平安宁、富裕平静,还塑造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闽山闽水物华新》[10](行文中提到习近平同志在闽的经历均来自该书)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提到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从福州菜篮子工程到棚户区改造,他都充分运用了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和革新精神。习近平在福州任职以及福建任省长时,对福州台江区棚户区的改造,所有改造从方案到指标,从规划到监督都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当地群众结合实际、结合个人特长,把棚户区的改造落到实处,实现了棚户区改造的科学合理,深受当地百姓和基层干部认可和支持,他创造性地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实事求是路线等运用到创新实践中。

二、习近平创新思维在闽的生动实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理论的检验,思维的形成来源于实践的探索。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是在福建多年的任职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一)1982-1993年,创新思维在地方执政中的运用,筑牢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基础

十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为习近平创新思维的萌芽浇筑了实践基础。从厦门的发展战略到宁德创新性扶贫,再到福州的“3820”战略是其创新思维逐步展现的关键节点。从1982年到1993年,习近平同志先后到不同地方任职,担任过正定县委书记、厦门市委常委、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等,在这段执政生涯中,他深入基层一线,到人民群众中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基层民众做了大量工作,更为地方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谋划,逐步展示了创新思维方式带来的成效。

以促成厦门经济信息中心,打造宏观经济的“千里眼”为主的经济创新探索。习近平在1985年到厦门任职期间,他深入调研,走进基层,组织团队考察国内外发展模式,根据厦门实际情况推动制定了相应发展战略,充分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其做法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这个发展战略为厦门解决了经济特区面临的许多问题。这个关于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跨度是15年,为厦门的长远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谋划、创新的谋划。

以闽东特色的扶贫模式为主的创新性扶贫政策尝试。习近平坚持走到最底层群众中,深入基层解民情、知民意,多次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宁德下党乡,这个调研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他不仅对当地干部提出了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更是以身作则,为下党乡干部群众提出了很好的谋划,“滴水穿石,攻坚克难”是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发展思路,干部群众共谋福祉、共享福祉。这段实践经历后来也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浇筑了实践的坚实基础,最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这是一个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扶贫政策。

以福州“3820”战略工程等制度创新为主的创新性制度探究。习近平在民生方面作出了很多创新:一是公开接访制度化的措施,以主动姿态替群众解决了很多问题,从根本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重视菜篮子工程。经过一两年努力,福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场供应充足,社会总需求总供给保持基本平衡。三是重视群众住房改善问题。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推动实施造福工程,通过各方协调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居住问题,就业问题。特别是他为福州绘就的“3820”战略的十条思想精髓——即“放眼世界的宏大格局、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系统的发展理念、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开辟创新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滴水穿石的干劲韧劲、从严治党的政治担当”[11]。这一时期的执政经历使创新思维逐渐成形,这十条思想精髓,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习近平留给福州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二)1993-2000年,习近平创新思维在省部级任职期间的实践,拉紧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纽带

从机关效能建设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到“治理餐桌污染”,从“数字福建”到“晋江经验”,再到“生态福建”,创新性的擘画福建发展新蓝图,这段时期是其创新思维实践的阶段。这七年间,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的常委、副书记、省长等职务。他立足长远、放眼全局,进行战略谋划的创新,把握创新趋势,抢抓创新机遇,为福建省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根据中央的精神,立足福建省实际,对福建制度体系进行创新性整改,凝聚群众和干部的创新创业干劲,把握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健全福建一系列顶层设计。

“机关效能”改革写下了制度创新的生动注脚:习近平从全省的顶层设计出发,结合福建工作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全省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他主持福建省政府工作时,把在地方任职期间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范围扩大到全省。比如创新性地提出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马真”精神,以及“一栋楼办公”“治理餐桌污染”等等工作都是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性做法,都在全省部署并持续深化。

“数字福建”的提出拓宽了科技创新的阳光大道: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习近平求真务实、深入群众、真抓实干,对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高瞻远瞩的规划。他很注重发挥和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提出“数字福建”建设,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他六年七下晋江,在他指导下的调研总结出了“晋江经验”,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对泉州晋江的民营企业成长进步给予了肯定,同时又提出民营企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五大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政府的角色、为晋江民营企业90年代的大发展谋划了全新而又广阔的道路。他针对福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产业转化升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让福建的生态文明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的一系列创新性做法已经镌刻在福建发展的历史丰碑上,也成为他创新思维形成的重大突破。

“生态福建”理念的提出打造了生态模式创新的强劲引擎:他亲自主导福建林权制度改革,针对性推出改革举措,使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成功开展。他先后五次到长汀调研,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他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他将福建的落后传统产业与福建的党史资源等特点转化为福建的地域优势,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

习近平的创新思维在任职过程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他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并创新性地把中央精神与福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方法贯穿在全省工作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推动福建走在美丽中国前列。

三、实践探索中把握创新思维品格

(一)秉承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习近平创新思维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实践观等理论,对福建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建设规律和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福建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认识,并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创新与守正”的辩证关系。他深刻把握创新需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正确认识并处理创新与守正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创新与守正的关系,创新的前提是求真务实,把握好守正,其实质是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激活发展的时代伟力。求真务实是实现守正创新的关键所在,也是习近平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只有坚持真理、遵循规律,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筑牢创新的共同基础,才能加快发展,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对于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习近平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把守正创新、求真务实提到了各项工作的面前,赋予了创新的意义。习近平指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12]这一论述将守正置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既蕴藏了求真、求实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唯物主义精神,也体现了福建省情,国家顶层设计和时代特征。所以,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既有真理性,又遵循了务实性。他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在深入实践、深入调研、深入群众,在充分把握客观实际、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创新过程中求真务实,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把握发展大局和发展方向。

(二)永葆为民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期间特别注重创新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一次次的创新,智慧和创新来自群众的实践和思考。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3]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在马克思的观点里,人民立场理应蕴藏了最基本的内涵,即具有广泛性,人民立场是将最广大的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鲜明特点。真理从哪里来,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思维,推动了新发展理念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执政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创新思维都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立场是创新思维形成、发展、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习近平创新思维的鲜明底色。

习近平创新思维秉承依靠人民的思想,激发了创新动力,团结人民、齐心朝着新目标前进。在习近平创新思维中,创新主体是人民。诸多创新实践中,既蕴藏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也蕴藏着文化创新,创新的主体也都是人。所以他尤为关注人才,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重点。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持和秉承这一理念。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重要讲话中,86次提到“人民”一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立场不仅仅是创新思维的特征,也是创新的价值意蕴,更是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

(三)把握辩证逻辑思维:牢固树立系统观察事物、解决具体问题的问题意识

习近平创新思维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不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到省级任职,他的创新思维都体现了时代强音,聚焦于福建诸多问题和挑战,是围绕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马克思曾表明:“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5]哲学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在于改造这个世界。任何认识和改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能解决问题的实践才是有意义的实践。习近平创新思维开辟了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坚持问题意识是习近平创新思维的价值体现。他对福建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长期积累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践,回答了福建的发展问题。福州的棚户区改造、闽东贫困问题、长汀的水治理问题,以及福建的生态发展等这些问题宏观而又具体,从发挥福建地方特色的强大力量,到认清福建问题根源;从打造福建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到把握福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创新中拓宽福建发展的阳光大道,为“生态福建”“数字福建”和“海上福建”写下了创新引领的生动注脚。“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这是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一百周年讲话中提到的。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推动福建向“数字福建”“生态福建”目标前进,更是以创新姿态推进了福建的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创新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品格中的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同志对福建乃至全国发展问题深刻认识的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发展理论成果的重要部分之一。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全体人民牢牢掌握创新思维,正确把握时局,接受挑战,抢占机遇,有力应对变局,必然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福建群众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那个梦
多让群众咧嘴笑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