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探究

2023-08-07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汉语言思政文学

朱 丽

(塔城开放大学,新疆塔城 834700)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各高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理念能够指导教学实施全过程,确保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良好的标准。课程思政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联系紧密,课程思政理念必须贯穿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全过程。因此,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并贯穿于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必然的选择。汉语言文学教师须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升人文道德素养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得到全面的培养。崇高的人文道德素养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学全过程必须建立在培养崇高人文道德素养的前提下,否则,汉语言文学教学将失去最根本的价值[1]。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探究的是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关注心灵成长,唤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包含丰富的人文情感要素,课文中的人文情感及道德理念内容,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

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有无浓厚的自主探索热情,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素养的高低[2]。如何把课程教学思考与课程教学目的结合起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上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从浅到深、层层递进地展开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日常生活视角培养学生立足于人文内涵的综合实践能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方便。教师要重视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以真情实感吸引学生,充分彰显课程思政的穿透力,有效融合、渗透课程思政理念,让大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课堂的趣味与活力,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自主探究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法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就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人文内涵、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形成新思维、打开新格局,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文学作品,形成独特的知识逻辑结构框架,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态,增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现状

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主体,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成功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联。实践中,一些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不够,课堂上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授课模式,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目前,汉语言文学课程是展现大学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汉语言文学授课方式也获得全面优化与调整。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中,教师引进新颖生动的实例,有益于大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要点,激发汉语言学习热情,创新文学探索思维。教师要将课程思政理念及开放教育理念渗透于课程教学各环节,提高汉语言文学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及独立思考能力。

总体来讲,现有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比较倾向于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忽略了引导和启发学生展开深层次的独立探究。一些大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既定答案,怠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没有做到全面衔接与融合课程思政内涵[3]。

由此可见,当前单一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全新的思路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思政理念与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应紧密融合,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探究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情境

生活实践场景是汉语言文学课堂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重要载体,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4]。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授课方法,确保将鲜活生动的生活实践情境渗透于教学各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跳出既定的课堂学习模式,激活学生联想思维,活跃汉语言文学课堂气氛。教师还应结合多元化授课手段,增强汉语言文学课堂的吸引力。

例如讲授《次北固山下》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自主迁移联想,引导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解析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思念故乡和亲人的人文情感内涵。学生联想探究生动鲜活的生活实践情境,不会觉得汉语言文学课堂环境枯燥乏味,反而会在课堂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参与意识。教师应结合融媒体智能化手段,呈现生动的立体化场景,增强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情感吸引效果。

全新的体验式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产生反感情绪,确保形成有趣的学习探索过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生活情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决定了体验式授课模式值得推广普及。建立在学生情感互动体验基础上的授课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还能给予学生全新的探索学习体验。通过自主参与、体验互动环节,学生能够全面提升文学综合实践素养,激发崇高的人文情感。

(二)启发学生独立开展思考探究

在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教师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依赖。一些学生忽视了对自身探索思维的培养塑造,无法体会到独立探索、解答问题的乐趣。为确保将课程思政渗透于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联想。对于大胆进行探索联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亲切鼓励,以增进师生课堂情感交流[5]。

例如讲授《诗经》中的优美古诗时,一些学生会因为其中的语言表达比较晦涩,产生抵触或惧怕课堂学习的情绪。为帮助学生减轻课堂中的紧张厌倦情绪,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一些趣味性课堂问题,并要求学习小组内的学生以协作方式回答问题[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引发情感共鸣。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三)增进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如果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获得教师的启发和鼓励,学生对待课堂学习的态度将会产生显著变化。因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中应保持耐心与热情,避免批评学生在语言理解方面的错误[7]。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赞扬的老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老师的一句赞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欢,教师在课堂上要传递给全体学生积极、热情、信任的信号。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爱护、热切的期待和希望,继而会产生受到鼓舞、激励的情感体验,从内心深处增强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这也体现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最佳成效和价值。

四、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缺少课程思政理念的支撑。课程思政应用范围广泛,必须以系统的思想实施课程教学,把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教育理念和思想内容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从而真正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汉语言思政文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需要文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